《郑固碑》是刊刻于
东汉延熹元年(158年)的一方碑刻,全称为“汉故郎中郑君之碑”,又称“郎中郑固碑”等,无撰书者姓名,属
隶书书法作品,现保存于
济宁市博物馆。
碑刻内容
碑文
(碑额)汉故郎中郑君之碑
君讳固,字伯坚,著君元子也。含中和之淑质,〔履上仁〕□□□,〔孝友著乎闺门〕,┘至行立乎乡党。初受业于欧阳,遂穷究于典籍,〔膺游、夏之文学〕,〔襄冉季之政〕┘事。弱冠,仕郡吏诸曹掾史、主薄、督邮、五官掾功曹。〔入则腹心〕,〔出则爪牙〕。〔忠以〕┘卫上,清以自修;犯颜謇愕,造膝佹辞,〔加以好成方类〕,推贤〔达善〕,〔逡遁退让〕,〔当〕┘世以此服之。邦后珍玮以为储举,先屈计掾,奉我□贡。清眇〔冠乎群彦〕,㥁能┘蕳乎圣心。延熹元年二月十九日诏拜〔郎中〕,非其好也,以疾〔锢辞〕,〔未〕满期限,┘从其本规,乃遘凶愍,年𠦜二,其四月〔廿四〕日,遭命陨身,痛如之何!〔先〕是,君大┘男孟子有杨乌之才,善性形于岐嶷,□□见于垂髦,年七岁而夭,〔大〕君夫人┘所共哀也,故建防其坟,配食斯坛,以慰考妣之心。琦、瑶、延以为〔至㥁〕不纪,则┘钟鼎奚铭,昔姃〔公颂〕武,弟述其兄。综□□,□□行。于蔑陋,独曷敢忘。〔乃〕刊石┘以旌遗芳。其辞曰:┘于惟郎中,实天生㥁。颐亲诲弟,虔恭〔竭力〕。教我义方,导我礼则。传宣〔孔〕业,作┘世模式式。从政事上,忠以自勖;贡计王庭,华夏归服。帝用嘉之,显拜殊〔特〕;将从┘雅意,色斯自得。乃遭□灾,陨命颠沛;家失所怙,国亡忠直。俯哭谁诉,卬〔号〕焉┘告!嗟嗟孟子,苗而弗毓。奉我元兄,修孝罔极;魂而有灵,亦歆斯勒。┘
后人题记
郑固碑残石
(说明:“碑文”为原石上所存的文字;“后人题记”在“德字残石”上;〔〕,表示据早期拓片等补的文字;□,表示缺一字;┘,表示分行。)
创作背景
郑固年少时就喜爱《
尚书》等古典书籍,崇尚
言偃、
卜商的文学修养和
冉求等人处理政务的才干。青年时代在郡府内任职。由于谦虚谨慎、办事公道、清明廉洁,受到上司的重用提拔。东汉延熹元年(158年)二月十九日,被提升为郎中,四月二十四日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郑固碑》即郑固之弟为述郑固的事迹而作。关于碑的刊刻时间,碑文中未记载,但有“延熹元年二月十九日诏拜”和“四月廿四日遭命陨身”等字样。依照汉代碑刻的惯例,《郑固碑》应刊刻于东汉延熹元年(158年)。
艺术鉴赏
风格
《郑固碑》的书法艺术风格,浑厚丰润如《乙瑛碑》,方正雄健似《
景君碑》,总的艺术风格属雄浑强劲一派。其中,首行“君”字、“固”字、“元”字、“合”字等与
楷书写法无异,第八行“男”字、“孟”字、“垂”字又是
篆书的笔意,第十行“曷”字的结体、用笔直似商周
钟鼎文。
技法
结体方正中见活泼,扁方中有长形,平整中有险绝,如“玮”字、謇”字、“夏”字、“归”字、“之”字、“俯”字、“我”字、“嘉”字等。用笔藏收得当,波磔分明,弯转适度。章法则为一般汉碑模式,竖行及横列都很整齐,比较疏朗,轻重变化小,节奏韵律平缓。
(图册来源:故宫博物院)
作品评价
清代书法家
万经:笔法坚劲遒紧。(《分隶偶存·卷上·汉郎中郑固碑》)
清代书法家
翁方纲:①密理与纵横兼之,此古隶第一《礼器》第二,《乙瑛》第三,《孔宙》第四。②此汉隶之定品,推此意也。可以品定古今书法矣。③既见建武泉范,益得上追《岐鼓》,下量《化度》,与右军棐几原同。(《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题汉郎中郑固碑(苏斋校字本)》)
近代书法艺术家
杨守敬:是碑古健雅洁,在汉隶亦称杰作,尤少积气,《礼器》之亚也。(《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一·汉·郎中郑固碑》)
近代书法家
康有为:《杨叔恭》《郑固》端整古秀,其碑侧纵肆,姿意尤远,皆顽伯所自出也。(《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
历史传承
流传情况
据考证,《郑固碑》原立于汉代任城县郑氏家族墓地(今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至宋代,碑尚完好。金元时期,碑被移入任城文庙,当时碑的右下端残断,残碑被土掩于地下,残断部分(“德字残石”)不知去向。清代
雍正六年(1728年),济宁人
李鲲(一作“李鹍”)在州学泮池左侧发现了残碑,遂移置于学宫。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定海人蓝嘉瑄在李鲲之子
李东琪的协助下,将碑升高,将“德字残石”衔接于其下,使碑璧合。民国十八年(1929年),济宁县教育局局长王大恕在铁塔寺集资建房5间,将济宁文庙《郑固碑》等散置汉碑移入,名为“小金石馆”,俗称“汉碑室”。残碑移入小金石馆时,“德字残石”被镶嵌在南山墙上。1985年,交由济宁市博物馆管理。
著录情况
(表格内容来源:《山东汉代碑刻研究》)
版本信息
《郑固碑》主要有以下拓本:
①明拓本。第二行“于典籍”三字完好,其下“膺”字也完好。(一说“膺”字完好只是清初拓本。)
②清康熙、乾隆年间拓本。第二行“膺”字大半已泐损,“籍”字右下角“日”部已损。2020年10月30日,上海图书馆所藏的《郑固碑》清雍正乾隆拓本(有褚德彝跋并录翁方纲跋、褚德彝题签)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编号:12891)。
③清乾隆年以后拓本。第二行“籍”字已全泐损,第七行“遭命陨身”的“命”字竖笔未连石花。
④清道光年间拓本。第二行“籍”字已不见一丝笔画,“典”字下已泐残。第七行“遭命陨身”的“命”字末竖笔已连石花。
⑤清末民初拓本。第二行“典”字更损,第七行“遭命陨身”的“命”字下大部分连及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