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治平(1922年5月12日-2024年1月4日),女,河北省
邯郸市临漳西南城角村人。原
总参谋部政治部顾问,开国大将
罗瑞卿同志夫人。
人物生平
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郝治平曾在河南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学校上学,1938年2月到达延安,并进入陕北公学学习;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大毕业后,分配到抗二大队工作。
1939年至1943年底,郝治平从延安到敌后晋东南地区工作。在此期间,她历任抗大女生连排长、副指导员、分支书记等职。1944年至1945年,郝治平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察冀军区学习,并创办了子弟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郝治平历任公安部科长、副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960年至1966年,郝治平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罗瑞卿办公室主任、总参办公厅党委委员,1988年离休。
2024年1月4日11时3分,原总参谋部政治部顾问、正军职离休干部,开国大将罗瑞卿同志的夫人郝治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社会职务
郝治平历任全国妇联四、五、六届执行委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中国中小学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人物事迹
1922年,郝治平出生于河北临漳西南城角村,父亲给她取名宾如。郝宾如自幼聪慧美丽,性格倔强,12岁就考上开封的明伦中学,后来又顺利考上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开封女师失去了往日的平静,郝宾如眼看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青春的热血在沸腾,萌发了报国激情。她想: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时,花木兰、穆桂英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奋战沙场,建功立业;如今国难当头,人人有责,我也要做一名抗日的女战士,为打败日本鬼子尽一分力!当时,“找共产党去,共产党抗日最坚决!”已成为郝宾如和许多学生的心声和行动。
1938年1月,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山东老大哥悄悄地联络好两男五女,大家决定当即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八人中郝宾如是最小的一个。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渡过了黄河。望着身后的黄河,再望望眼前的道路,16岁的郝宾如笑得好开心好灿烂:“我要成为一名抗日的女战士了!从今天起,我要为自己改名治平,我要真正地为治国平天下尽一个中华女儿的心力啦!”
1941年4月3日,郝治平与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罗瑞卿结成革命伴侣,从此她的命运就和罗瑞卿紧紧连在一起了。在太行山上,在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罗瑞卿和郝治平相识相知,从此无论顺境逆境,都浓情蜜意相伴到老。他们育有三子五女,在这个大家庭里,长辈对孩子们要求极为严格,必须爱学习、勤工作,思进取、负责任,重承诺、珍友情。
郝治平作为共和国警界的前辈、首批女警官之一,在公安部实实在在工作了十年。1959年,罗瑞卿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两年后,郝治平也调入总参工作。在公安部工作期间,郝治平曾先后任办公厅秘书、宣教处处长、政治部办公室主任等职。1955年,郝治平被授予上校军衔。
1961年,组织上决定让郝治平和
张茜以夫人名义陪同出访缅甸时,郝治平的“老毛病”又犯啦。一连好几天,她一回到家里就不高兴,也不怎么说话,有时还找茬发个脾气什么的,弄得孩子们见了她怯怯的,也不知妈妈这几天到底怎么了。只有担任总参谋长的丈夫明白妻子的心情,可这是组织决定的事呀,又不能改变,他只好相机劝她几句:“去就去吧,这不也是工作需要嘛,再说,你不去也不行呀。”郝治平心里老不高兴,说:“我还是想不通,从小闹革命到今天,倒闹成个什么夫人!”罗瑞卿见她的倔强劲儿又上来了,实在没辙,怎么办?又不能误了出国大事,他只好去搬“救兵”。
家庭成员
罗瑞卿与夫人郝治平一共生育了八个子女,儿女们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长大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长子罗箭,核物理专家,1996年从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政委的职务上退休。
次子罗宇,大校军衔。
三子罗原,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学位,后来成为北京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长女罗峪田,女大校,退休前担任总参的某科研所所长。
次女罗峪书,核物理专家。
最小的女儿罗峪平又名罗点点,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在总参谋门诊部有多年的临床和行政工作经验。
爱情故事
共同理想
一个是八路军的纵队司令员,一个是出身富裕人家的女战士,为了共同的理想与抱负,他们走到了一起。相爱相伴,携手天涯,在岁月的长河中投下波光潋滟的一抹剪影。 1936年6月,
罗瑞卿被调到
瓦窑堡的红军大学任教育长。当时中央机关也在瓦窑堡,以后敌人来了,红军大学掩护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后,随中央机关移到保安。西安事变爆发后,罗瑞卿奉命随周恩来去西安,近两个月后返回陕北时,红军大学已经在1937年2月9日随党中央搬到延安,改名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也就是著名的
抗大。校长还是
林彪,副校长是
刘伯承,
罗瑞卿继续当教育长,一直到1939年的夏天。
投奔延安
她的父亲是一个信奉耶稣的富裕乡绅。郝治平是家中的长女,也是这个家庭中惟一受过教育的女性。父亲郝景瑞看大女儿很聪明,顶着旧习俗的压力送她念书,郝治平也争气,常常考第一名。抗战爆发后,日军逼进开封,郝治平刚刚上了半年的开封女子第一师范学校准备迁到南阳,她和同学商量,不读书了,抗日去!就到了郑州。
正是过年的时候,在街头上看见“抗日民族革命大学”的招生广告,同学因家长死活不同意,回去了。郝治平一个人踩着大雪登上了向西的火车,来到运城的“抗日大学”。她发现这个学校不是抗日,而是保卫
阎锡山,同学们纷纷开了小差,郝治平也和几个同学投奔了延安。
相识
1938年2月,郝治平进入
陕北公学学习。此时,她还不满16岁。但她好学上进,工作努力,不到两个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她被分配到
抗大第四期学习。
罗瑞卿那时已经是副校长了,学员和副校长隔着很长的距离,彼此没有机会接触,郝治平根本没想到把自己和罗瑞卿联系起来。但她印象最深的是抗大的集会,罗瑞卿的讲话极富鼓动性,好像把人心头的
烈火又燃高了许多。
罗瑞卿虽“高高在上”,但平易近人,休息时常到各队里走走,到女生队还时常开几句玩笑,这使女生队的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不少女学员都很愿意和罗瑞卿聊天,觉得这位首长没有架子。
但往往这种时候,郝治平很少说话,她只是坐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听着。以后罗瑞卿离开
抗大,女生队好几个人还哭了。不知谁倡议,大家找了两块布头,你一针我一线,集体绣了一对枕套送给
罗瑞卿,郝治平也参加了刺绣。当然,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会成为这对枕套的主人。
相爱
罗瑞卿是什么时候注意美丽温柔又能吃苦耐劳的郝治平呢?罗瑞卿一直没有说。但罗瑞卿承认,他自从爱上郝治平,就发誓非她莫娶,爱她爱到底。
求婚
不久,
罗瑞卿向郝治平求婚,治平流着泪点头答应了罗瑞卿的求婚。罗瑞卿高兴极了,也不管会不会被有人听见,大声说,太好了,治平,我们明天就结婚。不,今天就结婚。
夫君赠诗
1975年他们结婚34周年时,
罗瑞卿在福建写了一首诗《忆往事书赠治平》。
去年10月来闽治病,时近半年,初见成效。近日治平因事回京,这里只留我与点儿两人,颇感大有所失。
延安相识未相知,
太行始得互恋情。
艰苦备尝开颜笑,
生死与共爱更深。
藐视敌顽如草芥,
只知工作与斗争。
三十四年虽往矣,
堪幸儿女已成林。
罗瑞卿写道,我与治平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1年结婚。“咬紧牙关,度过两年”,这是当时毛主席对抗战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庄严号召。婚后在太行山的岁月,确属艰苦难言的岁月,但也是我们感到十分美满幸福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