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隶属湖北省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边陲,汉江中上游北岸,北依
秦岭,南临汉江,地扼秦楚要冲,素称“秦之咽喉,楚之门户”。正东及东南与
郧阳区接壤、东北与陕西省
商南县、正北与
山阳县、西北与
镇安县、西南与
旬阳市、正南与
白河县毗连,东西长115千米,南北宽55千米,总面积350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8月,郧西县辖9个镇、7个乡。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总人口为50.27万人。
历史沿革
西周,属
庸国,战国属
楚。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年),秦攻楚于丹阳,县境改属秦,隶
汉中郡。昭王元年(前306年),今县境重归于楚。楚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秦灭楚后,改钖穴为
钖县,隶秦国汉中郡。
秦代,因袭旧制。
汉元始二年(2年),天河下游已设有长利县,县境东南属之,隶益州刺史部汉中郡。永和五年(140年)前,省长利并入钖县,今县东属钖。初平二年(191年),张鲁据汉中郡,县境属张鲁控制。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打败张鲁,县境属西城郡。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襄阳后,县境为刘所占,后,县境为魏所辖。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改西城郡为魏兴郡,划钖县西北部(今上津城附近)设平阳县,与钖县并存。均隶魏兴郡。太和二年(228年),于钖县立钖郡,景初元年(237年),钖郡废。钖县、长利(今郧西、郧县境)均属梁州汉中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平阳县为晋兴,旋改兴晋。太康四年(283年),复设长利县。太康五年(284年)废长利入钖县,旋废钖置郧乡县,领今县境东南,隶荆州魏兴郡。永宁年(301年),兴晋县改属益州汉中郡。兴晋曾为成汉国李特父子管辖。咸和二年(327年),县境之长利、兴晋,隶荆州魏兴郡。太和元年(366年),县境东属襄阳郡,西属汉中郡。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县境西北部隶洛州之魏兴郡,县东隶荆州南乡郡。东晋太元九年(384年),收复魏兴郡,县境复归东晋。十一年(386年),侨立南上洛郡移居魏兴郡。义熙十年(414年),巴渠县、北上洛县侨居晋兴县,同隶梁州魏兴郡。
南朝刘宋(420~479年)、大明八年(464年),地方设州郡两级政府,县境东属雍州顺阳郡(治所今郧县),南属南上洛郡(今郧县五峰),西北属北上洛郡(今上津),南北二上洛郡统属梁南秦二州(治所汉中)。宋后期,县境东属郧乡县,东南属钖县,均隶魏兴郡,西北属兴晋县,隶巴渠郡。上二郡均隶梁州。此时,南北二上洛郡仍侨立于郧乡县西,即原长利县。齐,建元二年(480年),县境东为郧乡县,隶齐兴郡,县南为钖县,隶南上洛郡,县西北为兴晋县,隶北上洛郡。上洛县侨立兴晋。上三郡均隶复设之梁南秦二州。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底,梁州刺史翟远降魏,县境改属北朝北魏之东梁州(今安康)。梁大同元年(535年),北朝北魏东梁州刺史元罗降梁,县境重归南朝。大同四年(538年),始建上津县。中大同元年(546年)前,改北上洛郡(今上津)为南商州,时领上津一郡,郡领上津一县,辖今县境西北部,县南仍属南上洛郡,隶洵州(治所今陕西省旬阳市),县境东属齐兴郡,隶岐州(治所今房县)。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置黄土县,辖上津西南一带,隶淯阳郡。废帝二年(553年),于上津县东70余里(今黄云铺)设开元县,旋改开化。时上津郡领上津、开化、漫川三县,县境东南仍属郧乡县辖。北周保定二年(562年),废开化、漫川二县,并入上津。建德元年(572年),前后,为州郡两级制。县东属武当郡,隶丰州(今丹江口一带),县境西南属黄土县(置所今陕西蜀河口一带),县西北于今上津设州,辖上津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上津郡,存上津县,隶上洛郡(治所今陕西商南),县东复立郧乡县,隶淅阳郡(今河南淅川)。义宁二年(618年),复立上津郡;县境东另复长利县,隶淅阳郡(治所今河南淅川)。
唐武德元年,改郡为州。县境东置黄沙县(旋省),隶均州,县西北废上州,上津县改属商州。贞观元年(627年)州上设道。撤长利入郧乡,隶均州;撤钖县入平利,隶金州,统属山南道。
五代后梁,县境东属均州,隶宣化节度使,县西仍属商州,隶感化节度使。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县西南属金州,余未变。
宋政和元年(1111),以钖义山(天蓬山至羊尾山一线)为界,以东为郧乡县,隶均州京西南路;以西为上津县,属商州永兴军路。建炎四年(1130年),划上津县(辖小鹘岭南一带)归金州,属利州东路。县东属郧乡县(含今山阳县西照川一带),属均州,隶京西南路。绍兴十六年(1146年),省丰阳(今山阳)入上津。隆兴二年(1164年)及淳祐年间(1241-1252年),丰阳、上津全为金人占领。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钖义山以东原长利、郧乡等地改属郧县辖,隶均州襄阳路。大德六年(1302年),以户不及额,上津县降为镇,隶商州奉元路。至顺元年(1330年),上津一带划归郧县,隶均州襄阳路河南行省。至正十九年至明洪武二年(1359~1369年),上津“豪民”张子贵聚众结寨反元,占领上津、旬阳、白河等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设上津县,隶襄阳府。洪武十年(1377年),裁上津入郧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再复上津县,隶属未变。成化十二年(1476年),割郧县武阳西五里(即二、三、四、五、六里),析上津东南津阳四里(今黄云、香口、马鞍、羊尾),建郧西县,与上津县并存,同隶郧阳府。万历十年(1582年),改隶湖广布政司所辖之郧阳府。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上津县并入郧西县。康熙三年(1664年),改隶湖北布政使司所领之郧阳府。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改隶湖北省安襄郧荆道之郧阳府。
民国初,废存道。郧西隶湖北襄阳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设郧县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湖北驻郧阳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郧西解放,黄云铺以东为郧西县,金钱河流域为上关县(含山阳县漫川关、宽坪,旬阳县蜀河、洛河);一天门以西属镇安县(含原镇安县熨斗滩、茅坪)。三县均隶豫鄂陕(旋改鄂陕)边区第四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成立陕南行署,改四专区为两郧专区,三县属之。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撤上关县,恢复原郧西县辖境,隶属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改隶湖北省郧阳专区。
1952年冬至1965年,隶湖北省襄阳专区。
1965年冬至1977年,隶湖北省郧阳专区。
1978年,郧阳专区改称郧阳地区,郧西隶之。
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称十堰市,郧西隶属十堰市。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郧西县,位于鄂西北边陲,汉江中上游北岸,正东及东南与
郧阳区接壤、东北与陕西省
商南县、正北与
山阳县、西北与
镇安县、西南与
旬阳市、正南与
白河县毗连。地跨东经109°42′~110°42′,北纬32°45′~33°16′。东西长115千米,南北宽55千米,总面积35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郧西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史称“依山带江”。除东部天河沿岸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盆地外,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米,西北部的湖北大梁(
金盆梁),海拔1832米,为县境最高峰。
汉江流经南部边境,有天河、
金钱河、
仙河等支流自北向南注入汉江。
郧西县总面积3509.6平方千米(耕地约70万亩,占11.4%;林地260万亩,占49%;可放牧荒山70万亩,占11 .4%;水产面积1万亩,占0.02%),其它面积(包括沙滩、水面、村庄、道路、崖石等)135万亩,占25.6%。郧西县大小山头6500多个,其中比较高的有篙山、黑山头、黄龙山、天堂山、娘娘山、白崖寨等38座,均为秦岭山脉。其中千米以上的中山(泛指高山)64座(含1200米以上高峰)。郧西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的郧西大梁楸木沟垴1853米,最低是归仙河的度高垭子1.57米。
气候
郧西县处于华北自然区域和华中自然区域之间,是过渡地带,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一般年总降水量是700-800毫米,除个别自然灾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由于东西部地区跨度长(125公里),郧西县气候不够平衡,有较大差异。如庙川(今湖北口)金银山10月可以下雪,而县城人还在穿夹衣。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度,最高是7月为27.8度,极端高温为41.9度,极端低温是元月份,月平均为2.5度,年均日照为5.4小时。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郧西县有大小河流1557条,其中30公里以上的有5条,汉江流域经我县西南9个乡镇,长125公里外,其余较大河流有金钱河、天河、归仙河、泥河、兰河、仙河等。这些河流中50公里2条,30—50公里12条,5—10公里以下的山沟1438条,还有毛沟小岔1941条。纵贯南北的金钱河、天河、仙河属汉江
一级支流。郧西县年平均流量10.3亿方,可利用水量24.3亿方。水能理论蕴藏量64.5万千瓦,可开发63万千瓦。
生物资源
郧西县桐油产量达1244吨,居中国第二位,被誉为“桐油之乡”;黄姜基地居中国之最,年产量占中国三分之一,研发的黄姜病虫害防治技术、黄姜有性繁殖技术、黄姜直接酸解技术填补了国家空白,获得国家专利;烟叶质量与希腊并列世界第一,成为中国第一个香料烟基地,香料烟年产量过万担;杜仲基地跻身中国“四大杜仲基地”之列。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3年已探明有矿产50余种,其中金属矿25种,
非金属矿23种。重晶石矿郧西县储量达15万吨,其品位高达12.5%~99.5%。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郧西县常住人口为371012人。
2023年,郧西县出生人口2719人,出生率为5.4‰;死亡人口4484人,死亡率8.91‰,自然增长率为-3.51‰。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0.27万人,其中:男性26.76万人,女性23.51万人。
政治
更新于2024年5月
经济
综述
2021年,郧西县地区生产总值110.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3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24.59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58.31亿元,增长11.0%。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66:22.35:52.99。一产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二产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三产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26.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2%,与上年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劳动力转移就业17.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38万人。
2023年,郧西县实现生产总值124.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2.93亿元,同比增长8.5%。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0:25.3:50.7。一产比重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从业人员2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与上年相比提高1.04个百分点。
2023年,郧西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33亿元,同比增长13.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42.81亿元,增长27.1%;私营经济投资116.52亿元,同比增长18.4%。按产业分,一产业投资11.24亿元,同比增长95.8%;二产业投资82.02亿元,同比增长6.6%;三产业投资66.07亿元,同比增长13.4%。
2023年,郧西县实施的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277个,完成5000万以上项目总投资137.08亿元。在项目投资中,民间投资完成116.52亿元,同比增长18.4%,占项目投资的73.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3.54亿元,同比下降30.7 %。商品房销售面积12.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2%;房地产期末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3.8%;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9.2%。全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005户。
2023年,郧西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9.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税收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35.7%。
第一产业
马头山羊、烟叶、蔬菜、核桃、桑蚕、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马头山羊”、“山葡萄”、“景阳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实现产值9.8亿元;烟叶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1483吨,实现总产值3336万元;农产品加工值13.5亿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个;巩固蔬菜基地4.5万亩,新建标准化桑园500亩,新建茶叶示范基地1000亩,新建中药材基地1万亩。
2023年,郧西县农林牧渔总产值52.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
2023年,郧西县烟叶面积0.73万亩,蔬菜面积27.91万亩,粮食作物面积54.92万亩。粮食总产量12.94万吨,同比增长1.7%;油料2.29万吨,同比增长4.6%;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32.84万吨,同比增长4.1%。
2023年,郧西县肉类总产量21860吨,同比增长8.1%,其中:猪肉产量14432吨,羊肉产量3756吨,牛肉产量1341吨,禽肉2319吨。
2023年,郧西县共完成造林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47%,森林蓄积量1447.8万立方米。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工业增加值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家,总产值62.13亿元,同比增长8.4%;增加值16.08亿元,同比增长9.3%。
2023年,郧西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9.71亿元,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80.0%。
建筑业
2023年,郧西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46.11亿元,同比下降16.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16亿元,同比增长9.8%。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郧西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74亿元,同比增长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72亿元,同比增长6.8%;金融业增加值8.37亿元,同比增长12.4%;房地产业增加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7.4%;营利性服务业业增加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17.4%;非营利性服务业业增加值17.19亿元,同比增长2.8%。
2023年,郧西县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9869万元,邮电业务收入12229万元,全县移动用户达到33.90万户。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5.704万件,包裹业务39.47万件,特快专递32.42万件。
国内贸易
2023年,郧西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66亿元,同比增长8.9%。按地区分,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61亿元,同比增长7.6%;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5亿元,同比增长16.7%。按行业分,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6.76亿元,增长5.8%;限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3亿元,同比增长58.6%。
金融
2023年,郧西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9.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税收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35.7%。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7.18亿元,比年初增加31.51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287.03亿元,比年初增加34.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8.28亿元,比年初增加32.59亿元。年末公积金缴纳13601人,公积金余额128205.45万元。全年发放贷款93户、3145.20万元;当年职工结息1742.08万元,财政匹配资金1745万元。
旅游业
2023年,郧西县游客1990.52万人次,同比增长25.2%;旅游收入174.17亿元,增长25.8%。
交通运输
襄渝铁路沿境而过,距县城45公里,
209国道线贯穿南北。县乡公路南抵车城十堰,北达古都西安,汉江航道直通长江,可达武汉、上海。汉江公路索道桥密切了鄂陕两省六县的经济交往,铁路、公路、水路相结合的交通网络,使郧西成为鄂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油路路达到目的554公里。
高速公路方面,
福银高速公路(编号:G70)自东向西依次穿过郧西县的
河夹镇、城关镇(县城所在地)、土门镇、香口乡、上津镇,连接了湖北省十堰市和陕西省
商洛市这两个相邻的地级市,进而将武汉、西安这两个特大城市连接起来。
2016年2月5日,武当山机场正式建成通航,郧西通过福银高速公路距离机场约42km,届时对外交通将更加便利。
2023年,郧西县货物周转量43565万吨每公里,同比增长15.2%。客运周转量8991.7万人每公里,同比下降30.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郧西县小学127所(含小学教学点46个),小学在校生27256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初中22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学生16174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7474人。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学生4952人。
科学技术
2023年,郧西县科学技术支出8084万元,科技项目经费565万元。全年专利授权量183件,全年科技项目8个。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拥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藏书180.92万册,社会文艺团体13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以上,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以上。
国家三级图书馆:郧西县图书馆。国家二级文化馆:郧西县文化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全社会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9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2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8个,门诊部(所)41个,村卫生室323个(含医疗室)。卫生技术人员252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73人,注册护士1062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820张。全年总治疗人次2326096人次,出院人数117465人次。卫生防疫机构1个。
社会保障
2023年,郧西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976人,同比增加159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5857人,增加327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807人,与上年相比增加1030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500人,与上年相比增加85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9840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93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3908人,增加12114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414人,与上年相比增加2%。
2023年,郧西县纳入低保范围对象29343人,支付低保资金10143.41万元,其中城镇954人,全年累计支付436.92万元,农村28389人,全年累计支付9706.49万元,7113人纳入五保对象,五保资金7520.82万元。残疾人康复治疗和救助得到社会支持,农村社会救灾救助力度加大,困难群众生活基本得到解决。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1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20个,儿童服务机构1个。社会服务床位3633张,其中养老机构服务床位3613张,儿童服务服务床位20张。社会服务中心11个,社区服务站11个。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郧西,因位于郧县以西而得名。
郧西是恐龙的故乡。2006年,在郧西县城西下北隅村的金银山,修建
银武高速公路时,发现了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蛋化石群,古化成土红色。
郧西是古猿人之家:公元1976年7月,在郧西神岭
白龙洞发现了八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中国科学院考证,此化石距今约45万年到100万年,早于北京周口店猿人,被命名为“郧西猿人”,其考古点和“郧县猿人头骨化石”出土的地点相距约三十公里。200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郧西
黄龙洞发现了距今4至10万年的猿人牙齿化石,填补了亚洲没有4至10万猿人古化的缺环。
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鄂豫陕省委第二十次常务会议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涝池大院。
中共鄂豫陕省委九棵树会议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油炸岭村。
中共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关防乡二天门。
陕南第四分区司令部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粮油所。
陕南军区武装部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
关帝庙。
鄂陕周报社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
陕南军区医院旧址1947年, 郧西县香口乡柯家祠堂。
陕南军区枪械修配厂旧址1947年,郧西县五顶乡万寿寺。
烈士墓地1948年,郧西县五顶乡万寿寺。
渡春桥清代,郧西县城关镇。
河南馆古戏楼清代,郧西县城关镇。
弥陀寺古塔明代,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群联村。
佛爷庙明代,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绿林村。
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庹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观音镇庹家湾村。
归仙河口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河夹镇归仙河口村。
火麦沟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观音镇火麦沟村西政。
城关汉代遗址汉代,郧西县城关南横街。
焦家台子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青山村。
李家棚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李家棚村。
西山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两利村。
清真寺清末民国,郧西县羊尾镇老官庙。
悬鼓观明代,郧西县城关镇天河坪村。
郧西县烈士陵园现代,郧西县城关镇。
2013年,上津古城、黄龙洞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上津古城风景区
上津古城风景区又名
柳州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嘉庆七年全面复修,是湖北省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县级古城,199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系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墙周长1236米,墙体上窄下宽成梯形,平均高6.8米,设有五门,东曰通郧、北曰接秦、南曰达楚、西曰通汉、西南再辟一便民门。城区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楚秦边关——湖北关
湖北关坐落于湖北口回族乡西部的天堂山与凤凰山两大山脉的结合部,总长约两公里。主体部分由规则的巨大石条所筑,厚2米,正中留一拱形大门,门高6.5米,宽6米,是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唯一通道。2006年湖北口回族乡二十年乡庆,湖北关下湖北人对关体进行了复修,郧西县委书记
卢富昌题撰“湖北关”三字。两侧秦亭、楚亭为鄂、陕两地于1999年修建。
龙潭河风景区
龙潭河景区位于
汉江中上游北滨,秦岭支脉羊尾巴山下,属湖北省郧西县
羊尾镇境内。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龙潭河和
虎豹峡两部分组成,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2公里,主要景观有:一线天、海底龙宫、贡爷古居、龙王庙、
龙头香、串龙洞、龙泉眼、孔雀瀑。
五龙河
从
安家乡政府经过6.5公里的旅游路,即可到达龙门景区。龙门景区从杨家河五龙湖到杨四庙全长3.5公里,有五龙门、柱、湖、河、溪、瀑、潭美景。五龙河由五大景区组成:分别是龙门景区、龙潭景区、龙峡景区、龙女景区、龙宫景区。
夹河关旅游区
夹河镇是十堰市委2008年度评定的三个“文化名镇”之一,夹河关旅游景区位于汉江河畔,素有小
武当之称的金銮山座落境内。景区隶属
郧西县旅游局管理,修建了汉江文化墙40米、上山游步道200米以及城楼、观景台、龙头香等景点。
郧西天河旅游区
郧西天河旅游区位于郧西县境内,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面积约12000亩,北至土门镇金钗石,南至天河坪河口,西至榆树垭,东至大尖山。包括七夕文化区、道教文化区两大分区。
坎子山
坎子山位于湖北口回族乡西北部,雄居郧西大梁之巅,境内平均海拔达1500米,为郧西之最,最高海拔牛头岭1799米,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坎子山石林风光。
初到坎子山的人,一定会被那里特有的一种莫名的感觉所深深地吸引,不仅因为她那“老背少”、“姐妹谈”、“夫妻舞”,时而仰、时而立,时而曲、时而卧的万千亩石林,恐怕遥看那仿佛走在云端的一群群马头羊,会给人一种亦真亦幻感觉。坎子山石林绵延10余公里,素有“千亩之称”。石林资源和“湖北关”、猫耳洞、鹰嘴石、观音寺等景点形成链式,交相辉映,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地方特产
杜仲
杜仲系杜仲科杜仲属
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游一带。杜仲具有调剂人体免疫功能,并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郧西县位于长江中游汉江北岸,秦岭南麓,属于杜仲自然分布区。郧西县现有杜仲面积12.77万亩,主要分布在安家、马安、六郎、店子等乡镇。
河夹镇万亩杜仲林被列为中国“四大杜仲基地之一“。
板桥豆腐干
郧西板桥,地处汉江中游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境内。传说清朝着名画家、扬州八卦之一的
郑板桥,曾在此建板石桥造福于民,后将此桥命名为板桥。郑板桥在此建桥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用汉江水和优质大豆制成的豆干。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郑板桥,就把这种豆干命名为“板桥豆干”,板桥豆干从清朝雍正年间传承已有200年的历史了。
马头山羊
马头羊无角,头像马头,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畜禽良种之一。郧西县的马头羊,年存栏量39.83万只,羊肉出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
神仙豆腐
“
神仙豆腐”是郧西的一种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是该县境内高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神仙豆腐”以后可以清热、解毒、活血,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这种神仙叶子是分布在郧西山区的一种灌木,
忍冬科,
六道木属,学名叫
二翅六道木。
野香椿
香椿为多年生楝科落叶乔木树种,俗称
椿芽、
椿头。其树干通直圆满,有光泽,花纹美观,易干燥,不变形,抗腐耐湿,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郧西县现有香椿基地10万余亩,活立木蓄积61.5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湖北口、店子、关防、上津、六郎、香口等乡镇。尚有7万亩香椿分布在住宅四旁、路旁等地,单株材积平均为0.2立方米,最高达到0.7立方米。
核桃
核桃为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是一种良好的木本油料树种和珍贵的用材林树种。据记载,在地质年代第三纪和第四纪时,已有6个种分布于中国西南及东北各地。郧西县位于鄂西北边陲,秦岭南麓,汉水北岸,土埌以黄沙埌、钙质土为主,是核桃生长的适宜区。到2005年,郧西县已发展核桃16.7万亩,占郧西县经济林总面积的53.9%。
郧西黄姜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属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茎草本植物,是传统中药材。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镇痛、消炎、抗毒素、避孕、保健和美容的领域。
黄姜作为国内特有的甾体药源植物,清同治版县志便有记载“县内出产黄姜,俗名‘火头根’”,根状茎直接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及各种外科炎症。
花馍
郧西花馍又名
面花,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陕西
关中地区流传甚广,湖北口回族乡做花馍的习惯是从陕西关中地区传承过来的。该乡在生日寿辰、婚丧嫁娶、祈祷祭奠等场合都要送花馍助兴。逢年过节时多做
枣花馍,象征多福多寿;小孩子满月,姥姥家会送来有龙凤或虎头造型的花馍,意为“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端午节时,舅家送给外甥鱼、莲等形状的花馍,叫作“
曲莲”,寓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
鱼羊一锅鲜
郧西的地方特色菜“
鱼羊一锅鲜”,创造性的把鱼的鲜味加上羊肉的香味混合到一起,鱼吸收羊的浓香,羊吸收鱼的鲜甜,去膻去腥,鲜上加鲜,色香味俱全。在肉类中,只有羊肉中含有“
左旋肉碱”,其作用是燃烧脂肪达到减肥作用,羊肉还可以暖胃。鱼类则含有较多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著名人物
湖北省卓越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雁飞、北京市劳模
刘合炳、海天石化集团董事长谢守富、创业成功人士饶会均、成都市工商联十堰商会首届会长纪道友
荣誉称号
2017年,郧西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3月,郧西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12月,郧西县入选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郧西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