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部(拼音:bù),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说文解字》对“部”的解释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现代有学者认为“部”本义是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级行政单位。后引申为统率,又引申为区分、分开的意思。又用作名词指类别之义。“部”因此也用为官署,行政机关。“部”还作量词用,多用来指书籍或影视片,如一部影片、两部电视片、三部书。也用于指其他事物,如说一部机器、两部汽车等。
文字源流
“部”为形声字。战国文字字形(图1)从、咅(pǒu)声。从邑,指与行政区域而言;咅声,表示音读。从篆文(图2)到楷书皆承战国文字字形而来。
说文解字》对“部”的解释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但这是否为其本义还值得商榷。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提到:“部之言簿也,分簿之也”。即认为“部”有分开之义。另有一些对古文的注解中也有类似说法。例如:《荀子·王霸篇》:“如是,则夫名声之部发于天地之间也。”唐杨倞注:“部当为剖,谓开发也。”柳建钰《从“咅”得声字初探》一文中通过对从“咅”得声字的分析概括出,从咅声多训背、增或开。结合“部”字的形旁和声旁,可推出其本义为“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级行政单位”,这一意义本身就包含了“整体与部分”的背景信息,这也为其可引申为“部分、单位、门类、部队”等意义提供了意义基础。
部由“行政单位”这个意义又引申为官署之意。中国从隋唐开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个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现代一些国家级的机构,诸如民政部、文化部等,也是这个意义的沿用。“部”在现代汉语中,除保留古代六部的意义以外,还扩大用于某些单位的名称比如经理部、销售部、采访部、流通部,甚至只有一两个人经营的食杂部。
用于量词是“部”的一个常见用法。在古代汉语中,“部”作为量词主要与三类词语搭配使用:乐队或乐器类词语、书籍类词语、部队类词语。《梁书·武帝纪上》:“(永元)三年二月,南康王为相国,以高祖为征东将军,给鼓吹一部。”“鼓吹一部”是古汉语中“部”称量乐器类词语最常出现的一个短语。“鼓吹”作为古代的一种乐器合奏,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组合关系,这种语义特点与“部”的语义背景信息相吻合,故成为常用搭配。同样,书籍因其种类或门类的特性、军队因其编制的特点,都与“部”的整体与部分的背景意义相吻合,因而可以组合搭配。也就是说,量词“部”是对由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性名词的范畴化。在现代汉语中,量词“部”搭配的类别有所改变。主要有书籍类、文艺作品类、机械类。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义辨析
部—本
两者都可与书籍类名词搭配,一般来说“书”倾向于用“本”,“作品”倾向于用“部”。因此诸如“长篇小说”“法律”“宪法”“文学史”之类内容丰富、由多个篇章或部分组成的书籍类名词是“部”的典型搭配。从这两个量词的语义来源上讲,量词“部”因其本义“分离出来的部分”的特点,将具有“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一特性的名词范畴化,具体到书籍类名词而言,它们在外观上显得比较厚重,内容上比较丰富。而“本”的本义是树根,通过隐喻引申为事物发展的基础、源头,再进行词性引申为动词根据、遵循,进而引申为名词所依据的经典、册子,其量词用法正是由此引申而来。因此,“本”作为书籍的量词与书籍本身引经据典的特性相关,而对书籍本身的内容或组成部分并无要求。
部—台
二者都可与机械类名词和部分文艺作品类名词搭配。如:一部汽车|一台汽车;一部戏|一台戏;一部拖拉机|一台拖拉机等等。但是二者之间还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是由于二者的语义特征不同所造成的。量词“部”主要凸显的是一个整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而量词“台”主要凸显“高”和“平”这两个语义特征,是将突出平面上物体或事物的名词范畴化。由此可以理解“一部汽车”凸显的是一个汽车有几个部分构成,“一台汽车”主要凸显在地面上的高。简而言之,当突显物体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时,用量词“部”,当突显位于平面上的物体或事物时,用量词“台”。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下】【邑部】蒲口切(bù)
天水狄部。从邑咅聲。
【注释】天水狄部: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市区、清水县、秦安县、两当县、礼县、徽县一带。
说文解字注
【卷六】【邑部】
“天水狄部”注:《地理志》天水無狄部,未詳。顧氏祖禹曰:“漢天水郡,今陜西鞏昌府以東秦州之境是其地。”
“从邑,否聲”注:蒲口切,四部。按《廣韵》曰:“部,署也。”許《最目》曰:“分別部居,不相雜廁。”
广韵
裴古切,上姥並 ‖ 部聲侯部(bù)
部,部伍。又部曲。
蒲口切,上厚並 ‖ 部聲侯部(bù)
部,署也。又姓,出《姓苑》。蒲口切。十。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部】部
(bù)《广韵》《正韵》裴古切。《集韵》《韵会》伴姥切。并音蔀。《集韵》:总也,统也。《前汉·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后汉·宗室传》:柱天都部。注: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统其众也。
又《广韵》: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又分也。《荀子·王霸篇》:名声部发於天地之闲。注:部,犹分布。言声称四溢也。
又《正韵》:部曲也。《前汉·李广传》:行无部曲。注: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侯一人。广尚简易,不立部曲也。
又星辰布列亦曰部。《史记·历书》:分其天部。注: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也。
又五行谓之五部。《前汉·律历志》:起五部。注:五部,谓金、木、水、火、土也。
又书分四部。《正字通》:晋李充为著作郞,删定典籍,以类相从,分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甚有条贯,祕阁以为永制。《唐书·艺文志》: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因充制也。
又星名。《晋书·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应星,主兵。
又《字汇补》:斗盖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为盖,部长二尺。
又与棓同。大杖也。《淮南子·说山训》:羿死桃部。
又百部,药名。蔓生,根多百十相连。一名野天门冬。
(pǒu)又《唐韵》蒲口切。《集韵》《韵会》薄口切。并音培,读与剖近。部娄,小阜也。《左传·襄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
(fǒu)又《字汇补》:府九切。音否。阚駰《十三州志》:谚云:仕宦不偶值冀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阝”2画,㇌(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咅”“阝”宽窄相当,顶部“咅”高,底部“阝”低。“咅”,“立”大“口”小。“立”,下横从横中线起笔,右端过竖中线;“口”,上宽下窄,㇕(横折)的竖段紧靠竖中线“阝”,㇌(横撇弯钩)在横中线部位。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搜韵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7 16:41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