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
相声作品
《酒令》也叫《酒令儿》,也有人称之为《行酒令》。
作品简史
作品溯源
《酒令》的作者已无从查证,最早能见到的记载有两种版本,一种是“1939年伪华北广播协会的相声演艺总目”里的《十二月酒令》,表演者不详;另一种是1939年陈子贞在电台播送的《十二月酒令》。两版均为1939年,具体时间不详。
作品发展
苏文茂版
20世纪90年代,苏文茂根据回忆赵佩茹常宝堃马三立及其他演员于20世纪40年代的表演而整理了《酒令》,表演时,所用的道具“酒杯”,也进行了改革。
作品文本
马志明版
参考资料
作品版本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艺术特色
总体特色
《酒令》也是“群活”里的一种,在表现方式上和“单活”“对口”各种形式以及“群活”的讽刺剧形式都不同。“酒令”本来是民间伎艺里的一种语言游戏。它的恃点是以起令、随令的方式,从语言上找一些趣味。
在《酒令》找节的包袱重,使用了“顶着使”的手法,乙先表态肯定,一琢磨不对又否定自己,这就是自己顶自己的使法,例:
乙:这回该咱们了。
丙:咱八月。
甲:八月几儿?
乙:八月几儿?
丙:八月初八。
乙:八月初八。
甲:这什么节?
乙:什么节?
丙:八月八,蚊子嘴儿开花。
乙:八月八,蚊子嘴儿开花。
甲:我问你什么节?
乙:节?
丙:开花节。
乙:开花……这都不像话!有开花节吗!
先肯定后自己否定自己,这就是自己“顶”自己。有时“活”使拖沓了,“顶”可以发挥调整语言节奏的作用,话音儿落地及时把台词顶上去,速度紧,声调重,把语速催起来。使活中甲乙配合,语速、声音、形体都要“随劲儿”找感觉地配合。
派系特色
常派特色
1986年,中央电视台录制“常派相声”专场中,常派相声传承人上演了七人版《酒令》,常派相声的《酒令》围绕着让苏文茂喝酒,常宝霆张扬霸气,常宝华犀利狡诈,常宝丰假装清隽,常宝霖老辣逼人,常贵田卖聪敏,常贵德装憨厚。有喧而不闹、爆而不燥、注意刻画人物﹑善于搅动全场的特点。
作品争议
角色争议
在《酒令》中,普遍认为三人为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一个泥缝(也作“腻缝”),但也有人认为《酒令》里没有泥缝,是一捧二逗的形式,捧哏为起令人,逗哏为随令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4:26
目录
概述
作品简史
作品文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