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灯
光学
酥油灯(藏文:དཀར་མེ་;威利:dkar me)是喜马拉雅山脉一带藏传佛教寺庙中使用的一种,为藏传佛教寺庙的一个显著特征。传统的酥油灯用无水酥油燃烧,但今日常常使用氢化酥油。酥油灯有助于集中精神、帮助冥想。香客也透过提供灯油来获得福德
简介
酥油灯(藏文:དཀར་མེ་;威利:dkar me)是喜马拉雅山脉一带藏传佛教寺庙中使用的一种,为藏传佛教寺庙的一个显著特征。传统的酥油灯用无水酥油燃烧,但今日常常使用氢化酥油。酥油灯有助于集中精神、帮助冥想。香客也透过提供灯油来获得福德
酥油
酥油是以驯养的犛牛(学名:Bos grunniens)的产乳制成的黄油。它是中亚南部和青藏高原的放牧人家最重要的主食和贸易食品之一。酥油的脂质含量是牛奶的两倍,口感近似起司甚于奶油。酥油可制成酥油茶
中央党校副教授强舸指出,早年藏族因为物质贫乏,酥油很少,只能给老人、客人和要干活的成年人吃。为防止自控能力差、嘴馋的小孩子偷吃,就编出“小孩子吃酥油茶烂耳朵”的谎话吓唬小孩子。
燃灯节
燃灯节是中国藏族的一种传统灯火节,通常在藏历每年十月二十五日,为期1至2天。该节日设立的目的是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洛桑扎巴。在燃灯节这一天夜晚,格鲁派寺庙会点燃酥油灯以纪念宗喀巴的圆寂。
起源
燃灯节,藏语音译“噶登阿曲”(即“五供”)。1419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者宗喀巴·洛桑扎巴圆寂之日,人们因此在此日设立燃灯节,以此纪念他。但因信息沟通不畅,各地区收到宗喀巴去世的消息的时间也各有不同,因此燃灯节的时间也有差异。内蒙古以及中国内地一些地方因不通晓藏历,而将汉族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定为了燃灯节。因格鲁派在藏传佛教后期兴起,受其影响,藏传佛教的其他派别(比如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也过“燃灯节”。
习俗
在燃灯节期间,各地均有不同的祭祀习俗,但所有格鲁派的寺庙及其信徒都在屋顶、窗台、经堂里点燃许多盏酥油灯,并在佛堂中供上一碗水。除此之外,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念经来祈祷,愿众生能超度投胎作“三善趣”(天道、阿修罗道、人道)。
青海塔尔寺是宗喀巴的出生地,在燃灯节晚上,人们会登上屋顶,诵读经文。甘肃拉卜楞寺会在燃灯节期间向信徒开放寺庙内的所有殿堂,并各尊佛前置雪上供。在西藏,庆祝燃灯节的主要地点是在大昭寺。在燃灯节当日的下午,人们将酥油灯装扮在八廓街和大昭寺广场上,在大昭寺外面的墙上也置有酥油灯。与会的人们盛装出席,一边在八廓街顺时针转经,一边在煨桑。信徒们会将桑枝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炉,祈祷神佛能够为自己带来好运。在四川省康定市,燃灯节被称为“元根灯节”。当年安觉寺竣工后,人们选择在燃灯节这天举行寺庙的开光典礼,但因制灯所需的供品不够,只得将本地盛产的元根(即芜菁)的中心挖空,制成元根灯来供佛,燃灯节也因此被称为“元根灯会”(一说叫“芫根灯会”)。如今,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期间一般不燃灯,取而代之的是如赛马、摔跤、歌舞等娱乐活动。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6:02
目录
概述
简介
酥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