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司马,正字,皆为官名。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析鄜州之中部、鄜城二县,置坊州,取马坊为名,隶关内道。州有司马一人,从六品。《
唐书·百官志》:司经局正字二人,从九品上,掌校刊经史。按《
宝刻丛编》,天宝中(742—756)太子正字阎宽,撰《襄阳令卢僎德政碑》,未知是否即此阎正字。
⑶《
世说新语》里有
王子猷雪夜乘小船访戴安道以及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的故事。这两句说碰到你们两位真是三生有幸,这个是客套话。
⑸《
汉书》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⑺《
尚书·洪范》:“建用皇极。”
孔安国《传》:“皇,大也。极,中也。凡立事,当用大中之道。”
王司马,阎正字,是此诗酬答的对象,名不详。开头八句言其往日未能得见二人,此时终于会晤之欢欣。中间八句称赞对方才力、声望。同时点题。最后四句由称赞对方到表明心意,谓主人之才德不但为黎民所倚重,且可引荐自己,而自己一旦获得机遇,则会即刻放弃隐逸之打算,而像当年姜太公一般尽力辅佐帝王以大济苍生。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
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
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
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
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称。与
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