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是一种由于
葡萄糖利用不良引起的糖-脂
代谢紊乱症。当
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遭受各种应激时,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
脂肪分解加快,酮体生成增多超过利用而积聚时,血中酮体堆积,称为
酮血症,其临床表现称为酮症。
当脂肪分解加速,
酮体生成增多,超过了组织所能利用的程度时,酮体在体内积聚使血酮超过2毫克%,即出现
酮血症。多余的酮体经尿排出时,
尿酮检查阳性,称为
酮尿症。
当酮体积聚而发生
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除血糖增高、
尿酮体强阳性外,血pH值下降,血
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3.5mmol/L。如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昏迷,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三、
呼吸系统症状 酸中毒时呼吸深而快,呈Kussmonl呼吸。
动脉血pH值低于7.0时,由于
呼吸中枢麻痹和
肌无力,呼吸渐浅而缓慢。呼出气体中可能有
丙酮味(烂苹果味)。
四、脱水 脱水量超过体重5%时,尿量减少,
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等。如脱水量达到体重15%以上,由于
血容量减少,出现
循环衰竭、心率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即使合并感染体温多无明显升高。
较长时间的饥饿致使能量摄入严重不足,人体动员体内脂肪、
蛋白质水解提供能量,使
代谢产物中
丙酮类物质增加,出现类似
糖尿病酮症的相关
症候群。
饥饿性酮症的表现是:患者不能进食,引起
饥饿状态,容易使肝脏内
糖元逐渐降低而致耗竭。这样一方面缺乏食物
碳水化合物补充,另一方面自身贮存于肝的
葡萄糖耗竭,机体所需的能源就要另辟“途径”,即由体内储存的脂肪取代之。但脂肪
分解代谢增强时往往伴随氧化不全,容易产生过多
中间产物,如
丙酮、
乙酰乙酸B-羟丁酸等,统称为酮体。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极微,若因长期饥饿,血中酮体过高,并出现尿中酮体时,便会发生
饥饿性酮症。简单来讲就是:节食导致体内产生的酮体增多,超出人体代谢能力,一步步发展下去,会使血液酸化发生
代谢性酸中毒。
饥饿性酮症轻者仅血中酮体增高,尿中出现酮体,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
饥饿性酮症是一种类似
糖尿病酮症的相关症候群,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比,虽然两者都是酮症,但是饥饿性酮症特点为血糖正常或偏低,有酮症,但
酸中毒多不严重。饭后一小时,尿中酮体基本消失。
饥饿性酮症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两者在中重度患者的临床表现上有很多相似。
饥饿性酮症轻者仅血中酮体增高,尿中出现酮体,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中重度患者则由于血中酮体过多积聚而发生
代谢性酸中毒,早期出现四肢无力、疲乏、口渴、
尿多、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加重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
头痛,深大呼吸、呼气有烂苹果味,
逐渐陷入嗜睡、
意识模糊及昏迷。
特征性病史是大量饮酒引起呕吐,不能进食或饮酒超过
24小时。饥饿期间,因反复呕吐,严重腹痛而就诊。血糖升高程度(如血糖<150mg/dl,即<8.33mmol/L)显然不符合
酮酸中毒(
DKA)标准。多数病人有
胰腺炎,许多病人在急性发作恢复后表现有
糖耐量受损或轻度Ⅱ型
糖尿病。开始治疗用5%葡萄糖
生理盐水静滴,加用
维生素B1和其他
水溶性维生素,必要时补钾。
酮症酸中毒和胃肠道症状通常会迅速好转(对不典型DKA病人,应用
胰岛素是适当的)。
1型
糖尿病患者已经数以百万,而酮症是最常见的问题。日前,就1型
糖尿病出现酮症之后应该如何进食,
聂文涛医生回答了患者关心的问题。
聂文涛解释说:一些1型
糖尿病患儿是在出现严重酮症之后被发现的。一旦发现1型
糖尿病,酮症的治疗就成为最基本的常识。所以,在1型
糖尿病被确诊后很少再出现酮症的危证。但是,酮症经常出现对患者身体危害很大。一旦出现肢体酸软、精神不振等现象时,应及时监测酮症。如果先发现酮症,后出现肢体酸软、
精神萎靡的情况,应该及时增加
胰岛素使用量。当然,合理的饮食干预有助于消除酮症。
聂文涛说:庞丽文(
聂文涛救治的一个10年1型
糖尿病患儿)的母亲回忆说,使用
桑黄子等组合干预技术之后酮症发生明显减少。10年
胰岛素使用,并不能避免酮症。庞丽文在恢复过程中每次出现酮症,针对性的饮食干预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我嘱咐她上学的时候都要随身携带
面包。这不是那种无糖面包,而是最普通的发酵面包。目前,谷物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观念,健康主食教育也在开展。
聂文涛指出,应该以谷物为主,尽量避免高脂肪食物。酮症是
脂肪分解的产物。吃谷物不会导致酮症。血糖的
谷物保护曲线显示了谷物的长期作用有利于血糖平复。特种食物组合干预,要充分考虑人体处理食物的生理运动方式,这包括消化腺分泌、胃肠蠕动、血液循环、物质合成和物质排泄各方面的运动。所以,除了进食谷物之外,更应该针对性地进行食物
组合技术干预。
聂文涛解释说:人体吃进来足够的糖份,就会抑制
糖异生。因此,谷物可以减少酮症发生和损害,这对1、2型
糖尿病来说是一样的。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1型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进食后可能使血糖进一步升高,但不会发生
胰高糖素和
胰岛素都升高的双高状态。2型
糖尿病患者在充分饥饿的时候进食,则可以出现
胰高糖素和胰岛素双高状态,可称之为
双高综合症。我们知道,血糖在不超过33mmol/L的时候,患者不会发生
高渗昏迷。因此,对于血糖不是很高却伴随酮症的患者,及时补充谷物是正确的,即使血糖因此有一些升高也是正确的。
聂文涛具体解释说,对餐后3、4、5、6小时后的酮症尽可能进行监测。尽量捕捉到患者酮症加重的时间段。然后,进行提前饮食干预。比如晚上23:00出现酮症增加,那么在22:00的时候应该进食谷物,或者吃一些
枸杞子、大
枣等食物。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血糖微微升高,但却有利于抑制酮症,因此是良性血糖升高。一般来说,如果患者身体处于高分解状态(高消耗应激),则容易发生酮症。提前补充谷物或补充特种多糖,可以使身体进入合成状态,至少会一定程度抑制分解状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