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拔子
唇形科香薷属植物
野拔子(学名: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是唇形科香薷属植物。草本或亚灌木状,高可达1.5米。茎多分枝,枝密被白色微柔毛;叶椭圆尖或微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穗状花序顶生,花冠白色被柔毛;小坚果淡黄色,长圆形;花果期10-12月。
形态特征
野拔子,草本或亚灌木状。茎高0.3-1.5米,多分枝,枝钝四稜形,密被白色微柔毛。叶卵形,椭圆形至近菱状卵形,长2-7.5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近基部全缘,坚纸质,上面榄绿色,被粗硬毛,微皱,下面灰白色,密被灰白色绒毛,侧脉4-6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明显隆起,细脉在下面清晰可见;叶柄纤细,长0.5-2.5厘米,腹凹背凸,密被白色微柔毛。
穗状花序着生于主茎及侧枝的顶部,长3-12厘米或以上,具长1.2-2.5厘米的总梗,由具梗的轮伞花序所组成,位于穗状花序下部的轮伞花序疏散;下部1-2对苞叶叶状,但变小,上部呈苞片状,披针形或钻形,长1-3毫米,全缘,被灰白绒毛;花梗长不及1毫米,与序轴密被灰白绒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直径约1毫米,外面被白色粗硬毛,萼齿5,相等或后2齿稍长,长约0.7毫米。花冠白色,有时为紫或淡黄色,长约4毫米,外面被柔毛,内面近喉部具斜向毛环,冠筒长约3毫米,基部宽1毫米,至喉部宽达1.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长不及1毫米,先端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圆形,边缘啮蚀状,长宽约1毫米,侧裂片短,半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伸出,花丝略被毛,花药球形,2室。花柱超出雄蕊,先端2裂。小坚果长圆形,稍压扁,长约1毫米,淡黄色,光滑无毛。花、果期10-12月。
产地生境
野拔子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地。生于海拔1300-2800米的山坡草地、旷地、路旁、林中或灌丛中。
生长习性
开花流蜜规律:野拔子花期随纬度南移而推迟,昭通六月中旬,寻甸七月上旬,昆明七月中旬小花开始零星开放,但不流蜜。野拔子真正流蜜期在昭通为九月中旬,寻甸为九月下旬,昆明十月上旬,路南十月中旬,建水十月下旬。从外观看,野拔子初花期,花为黄白色时,流蜜很少。盛花后期,花为乌黑色时,流蜜特多。花期也随海拔高度降低而推迟。以昆明地区为例,山顶(海拔2300米)十月上旬开花流蜜,山脚(海拔1950米)则推迟至十月下旬。流蜜期60天左右。野拔子开花后3-4天流蜜最多,受粉后流蜜量逐渐减少。气温在14℃时开始流蜜,17℃以上流蜜最涌。流蜜量受雨水情况的影响很大。雨季雨量充沛,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野拔子生长发育良好,必为丰年。如雨季开始迟,结束也推迟,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下,则生长发育不好,流蜜很差,就可能为灾年。早晨有雾,白天烈日普照,昼夜温差大,流蜜很多。如长期阴雨或刮四级以上干燥西南风,流蜜则很少,甚至停止流蜜。野拔子喜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
繁殖方法
人工繁殖方式可选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主要价值
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野拔子“用于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胃炎、痢疾、咳血、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症”。其还是一些少数民族传统的保健茶饮,具有提神补气、滋阴壮阳之效。其种子是一种油料作物,可榨油用于烹饪。野拔子为重要冬季蜜源,花期长,泌蜜丰富,结晶后为乳白色,质硬、粒细,具清香味,素有“云南硬蜜”之称,属蜜中极品,曾是皇家御用贡蜜。
全株含芳香油,鲜花序出油率0.8%,枝叶出油率0.26-0.7%,油的比重(24℃)0.9004,折射率1.4741,旋光度(24℃)+3.4°,酸值1.18,乙酚化后碱化值78.1,醛酮含量5%。枝叶可入药,为西南各省常用中草药,治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上吐下泻、胃肠炎、绞肠痧、伤寒发热、痢疾、鼻衄、咳血、产后腹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症。又花繁多而花期长,适作冬季蜜源植物。
在云南,野拔子不仅用于泡凉茶,也是云南一些地区重要的一种彝药,常用于治疗伤风感冒、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臃肿积滞,外用止血、敷烂疮等疾病。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也在其身上找到了不少具有药用开发价值的活性成分。 在滇中地区野拔子鸡是不折不扣的特色名菜之一,“野拔子鸡”在滇中不仅被许多餐馆用作店名,更是不少彝族菜餐馆的主打菜品。
野拔子在秋冬季郁闭度不高的草坡开花。 这时候其它开花的植物种类相比春夏季节少很多,如中华蜜蜂等传粉昆虫会将更多的关注投向野拔子,让野拔子获得更高的传粉昆虫造访率。 另一方面,选择在开阔度很高的草坡开花,无疑会比在视野不好的林下或者山谷等环境获得更高的昆虫可见度。 此外,野拔子常常成居群的聚众开花,这在传粉生物学上也被看做是一种提高对传粉昆虫吸引力的有效策略,中华蜜蜂在食物匮乏的季节获得宝贵的食源,而人们也获得了又一美味的彝族地方特产——野拔子蜜。
参考资料
野拔子.植物智.
野拔子.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2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