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魔芋(学名:Amorphophallus variabilis Blume)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3-4厘米,顶部下凹,边缘有圆锥形芽眼。叶柄长20-50厘米;叶片3裂,Ⅰ次裂片长23厘米。佛焰苞长约12.5厘米,直立。肉穗花序长为佛焰苞的2倍,雌花序长2-3.5厘米,雄花序长4厘米;附属器长10-15厘米。浆果长6-7毫米。花期7月。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中国江西、福建、广东及沿海岛屿等地有引种。通常生长于次生植被、森林边缘、灌木、柚木林、村庄花园和阴凉处。
多年生草本。
块茎扁球形,直径3-4厘米,顶部下凹,边缘有圆锥形
芽眼,具小球茎,光滑,浅绿色或绿色。
叶柄长20-50厘米,有灰色或淡绿色斑块;叶片3裂,Ⅰ次裂片长23厘米,二歧分叉;Ⅱ次裂片羽状分裂,最后的裂片互生,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渐尖,基部极下延;Ⅰ次裂片上的基生裂片卵状披针形,无柄,不下延,长2-3厘米,集合脉靠近边缘。鳞叶披针形,包住花序柄。花序柄长25-30(-50)厘米,具粉绿色或灰色(江西、福建标本)斑块。
佛焰苞长约12.5厘米,宽4-5厘米,直立,长圆状卵形,渐尖,内面白色,外面具斑块,边缘玫红色。
肉穗花序长为佛焰苞的2倍,雌花序长2-3.5厘米,雄花序长4厘米;附属器长10-15厘米,粗2.5厘米,长圆锥状,基部稍增粗,草黄色或赭黄色。子房绿色,扁球形,花柱比子房短,柱头圆锥形,分裂。
浆果倒卵圆形,长6-7毫米。花期7月。
该种肉穗花序长为佛焰苞的2倍,颇似
磨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但附属器草黄色或赭黄色,花柱比子房短;磨芋的附属器暗紫色,花柱与子房近等长。该种与
蛇枪头(Amorphophallus mellii Engl.)的区别在于:蛇枪头的佛焰苞和花序较小,肉穗花序与佛焰苞近等长,花柱长于子房。
通常生长于次生植被、森林边缘、灌木、柚木林、村庄花园和阴凉处。该物种可以在海拔150-550米的遮蔽处或开阔地生长。遮荫可达50-60%,可增加块茎产量。其生长的最佳平均温度范围为25-35℃。喜湿润的沙质黏土质地,pH值为6-7.5,不适合在黏质质地上种植,因为会抑制块茎的发育。该物种还需要具有高腐殖质含量的排水良好的土壤条件(排水良好)。
野魔芋通常用作食物和传统药物。野魔芋的块茎和嫩芽,可以通过首先烹饪来减少草酸含量来食用。此外,块茎还可加工成面粉,广泛用于各种食品中。有时野魔芋也作为观赏植物种植。野魔芋具有经济价值,因为块茎中含有葡甘露聚糖,但含量低于其近亲
花魔芋和
香港魔芋。在食品工业中,葡甘露聚糖用作增稠剂、胶凝剂、乳化剂和稳定剂。葡甘露聚糖还可以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减少肥胖,预防和抑制癌症,减轻憩室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