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蔷薇科蔷薇属植物
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为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逐渐脱落减少。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花单生于叶腋;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变为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内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很多。果实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表面是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是毛刺脱落后的余留;上面有盘状花朵,中间有黄色细柱,下部渐尖,较硬;切开后,花托内壁稍厚,里面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和瘦果都有淡黄色的绒毛。金樱子因为其果实较小,与樱桃的大小较为相似,且果实成熟后为黄色,所以起名为金樱子。
植物学史
金樱子因为其果实较小,与樱桃的大小较为相似,且果实成熟后为黄色,所以起名为金樱子。
形态特征
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逐渐脱落减少。
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
花单生于叶腋,直径5-7厘米;花梗长1.8-2.5厘米,偶有3厘米者,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变为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内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很多。
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七娘山、南澳(张寿洲等1764)、大鹏、排牙山、田心山、马峦山、梧桐山、仙湖植物园(王勇进4123)、梅林、羊台山(深圳植物志采集队013721)、观澜、塘朗山和内伶仃岛)、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生活环境
金樱子喜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海拔200-1600米。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强,正常生长发育要求年平均气温15℃以上,能耐-2℃--3℃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较干旱和瘠薄土壤上生长,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多野生于荒废山野多石的阳坡灌木丛中。
主要变种
重瓣金樱子(变型)(Rosa laevigata Michx.f. semiplena YüetKu):该变种花为半重瓣,直径5-9厘米。产中国江西(浮梁)。生向阳山地。
生长习性
金樱子植物为浅根系,主根不发达,侧根和须根较多,根系多分布在10-30厘米的土壤中。植株于2月下旬枝芽萌动,3月上旬展叶,4月上旬现蕾,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花期较长,10月中旬果实成熟。4年生实生苗植株进入盛果期,理论上经济寿命为15-20年。金樱子树势强健,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光照充足的环境,耐荫、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中生长为最好[2][3][4]。金樱子怕涝,积水时间稍长,枝干下部的叶片即易黄落,严重水涝会使整个植株死亡。金樱子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为白天18~25℃,夜间12~15℃。当气温超过30℃时,进入半休眠状态;冬季气温低于5℃时,即进入休眠状态,在不能过冬的地方,不适宜种植。
繁殖方法
金樱子繁殖方法可依靠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扦插繁殖是金樱子繁殖中最常使用的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10~12月种子成熟时,采摘果实,剥取种子(每枚果实含种子30~50粒),用水洗净晾干,将种子与3倍清洁湿沙混合贮藏,第2年3~4月气温升至20℃以上时播种。
人工繁殖
金樱子人工繁殖主要以扦插和分株繁殖为主,也可采用压条、播种和嫁接进行繁殖。硬枝扦插时的插条来自冬季修剪下的健壮、腋芽饱满的1年生枝条。冬季修剪后去叶,埋入湿度为50%左右的黄沙或河沙中贮藏越冬,春季3月取出扦插。插条长12~15 cm,插深以顶端一芽露出土面3~4 cm为准。插后浇透水,并经常喷水。嫩枝扦插时用嫩枝扦插,一般在7~8月,插条选自半木质化、新梢插条带3个芽,基部剪口离第3个芽0.3 cm,剪口要平滑,剪去基部2叶,顶部一叶剪去1/2,插入细沙中。细沙要用沸水淋洗消毒,或在高温强光下蒸晒。分株繁殖在10~12月或2月下旬~3月萌芽前进行。方法是将整个株丛挖出,按植株生长的强弱,将株丛分株,每个分株保留2~3个枝条。栽前每穴施入2.5~5 kg腐熟农家肥,栽后浇足定根水。
栽培技术
育苗选地
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以及灌溉方便的地方;扦插苗床,宜采用通透性良好的沙土及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和有水源的地方。地选后,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整平耙细后,做宽1.3米的高畦,四周开好排水沟,以防苗床积水。栽植地,可选择低山向阳的缓坡地、丘陵地或平地;亦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路边、沟边的空隙地,零星种植。并于冬季开垦整地挖好定植穴,施入基肥定植。
整地
育苗地块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选地后,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整平耙细,做成1.3米宽的高畦,四周开好排水沟。栽植地可选择低山向阳的缓坡地、丘陵地或平地,也可利用荒地、路旁、田边、房前屋后零星种植。苗圃地应选择在能灌溉能排放、地形平坦,坡度小于5°的缓坡地和梯田梯地;苗圃应选择交通、通讯、水电设施方便的地方,同时还应考虑设置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地方,以便于招用季节性工人和解决住房等问题。土地深翻2次,第1次和第2次应间隔5 d(按晴天计,以使杂草根系晒死)。深翻深度应大于25 cm,须将地内的残枝、残根、草根等拾净堆于地外。
合理密植
株行距2 m×3 m,111株/667 m2,配置方式“品”字型,密度误差±5 %;穴深≥40 cm,穴面面积≥50 cm× 40 cm,穴底面积≥30 cm×30 cm。
水肥管理
苗地周围排水沟须深过苗床,不能导致苗圃地内集水。苗床床面宽1.0~1.2 m,步道宽30~40 cm,床面和步道之间高差在20 cm以上,床面长度根据地形决定。
施肥宜在雨季或采收果实后进行。磷肥是影响结果和根系生长的关键,多施磷肥能促进雌花开放提高结果量和使植株健壮生长。用器具把肥料均匀地施放在离穴表面20 cm以下深处,施肥量400 g/株,搅拌均匀、回土满坑。基肥应符合药用标准要求。
采收加工
一般于定植后2-3年始果。在9-10月当果皮变为黄红色时采收。采回薄摊晒场晒至半干时,用木板搓擦,或放入竹篓内撞去毛刺,再经晒干或炕干即成商品。根,于秋、冬季采果后挖取部分,除去须根和泥土,晒干即成商品。金樱子以个大、无杂质和霉变、色红黄者为佳。根以身干、无茎秆、无泥沙、无霉变者合格。
病虫防治
白粉病
白粉病多在夏季高温高湿时发生。危害叶、茎及花柄。发病初期嫩叶扭曲,呈浅灰色,后期叶面及茎、花柄上长出1层白色粉末状覆盖物。严重时不开花,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植株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新叶生长后,喷1:1:100波尔多液,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蔷薇白轮蚧
发生在7-8月上旬,以刚孵化的若虫爬到叶面、主脉、嫩梢、叶柄或花柄基部固定群集危害。
防治方法:在若虫孵化期喷25%亚胺硫磷乳剂800-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在冬季休眠期至早春萌发前,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保护和利用天敌红点瓢虫。
主要价值
药用
根皮含鞣质可制栲胶,果实可熬糖及酿酒。根、叶、果均入药,根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解毒收敛及杀虫等功效;叶外用治疮疖、烧烫伤;果能止腹泻并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本经逢原》记载“金樱子止小便遗泄,涩精气,取其甘温而涩也;久服养精益肾,调和五脏,活血驻颜,耐老轻身。”果实富含维生素C、苹果酸、枸橼酸、鞣质、皂甙、多酚类、黄酮类等营养物质,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等功效,可治肾虚尿频、遗精、带下、脾虚泄泻、子宫脱垂等症。
食用
其雄花在初开时可生食,味甜。冬季果实成熟采收,生食味甜;果实切开,去子、去刺毛、洗净后,可炖肉食,也可煎成汁,去渣,取其汁入锅,打入鸡蛋,蛋熟后放入适量糖拌匀食;还可将其蒸熟浸酒,饮后有滋补强身作用;同时还可以制糖。
观赏
金樱子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可以将其养护在庭院或者园林中,也可以做成盆栽来养护,它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经济
金樱子酒果味醇厚丰满,酸甜适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
金樱子.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2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