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栎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旅游营销与电子系教授
钟栎娜,女,博士,北京旅游区域合作中心副主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旅游营销与电子系教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大数据中心主任兼创始人,兼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健康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特邀研究员,国际旅游学会执行秘书长。
个人简介
钟栎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第八批“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
学习经历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系旅游休闲研究方向博士2008.09-2012.07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博士2010.05-2011.08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系旅游休闲研究方向博士2004.09-2007.07
研究方向
智慧旅游
旅游大数据
健康旅游
城市旅游
旅游电子商务
社会职务
《旅游学刊》审稿专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审稿专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Cities》编委会成员
《Global Research Journal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编委会成员
旅游规划与设计》编委会成员(等)
全国旅游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际旅游学会执行秘书长
中国旅游大数据中心主任
北京区域旅游合作中心副主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遗产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康奈尔大学健康中心 客座研究员
生命时报特邀专栏作家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台湾辅仁大学特聘教授
北京市人民政府官员培训系统授课专家
工业信息部特邀授课专家
三亚市天涯海角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高级专家
主要著作
学术论文
[1] Zhong L.,Wu B.,Alastair M. Research on China’s Tourism: A 35-Year Review and Authorship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5,17: 25-34.(SSCI journal)
[2] Zhong L, Leung D, Law R, et al. eTourism in China: A review of the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 18(5): 464-482.(SSCI journal)
[3] Zhong, L.,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th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evaluating attraction websites in Chinese mainland. Internation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16(5): p. 429-440.(SSCI journal)
[4] Zhong, L., Wu, B., How tourist activities impact intangible culture: A Critical Path Analysis of Chinese Ancient Town, 2012[C]. Kuala Lumpur, Indonesia. Accepted.(ISTP,EI Index)
[5] Gretzel, U., Zhong, L., & Koo, C. (2016). Application of smart tourism to c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Cities, 2(2).
[6] Liu, W., Zhong, L., Ip, C., & Leung, D. (2011).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ase of ENTER proceeding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1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Innsbruck, Austria, January (pp.293-304). DBLP.
[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uropean and Asia: An analysis of User friendly of DMO websites for international tourist, 2012[C]. Los Angeles, USA. (ISTP Index)
[8] Online PR-A New Strategy for Tourism Market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2013[C]. Melbourne, Australia. (ISTP Index)
[9] Zhong L, Wu B., Leung D. Progress of attraction websites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2005 to 2010: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1, Innsbruck, Austria, 2011[C]. Springer Verlag.(ISTP Index)
[10] Liu W., Zhong L, Ip C., et al.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ase of ENTER proceeding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1, Innsbruck, Austria, 2011[C]. Springer Verlag, 2011.(ISTP Index)
[11] The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System of Hong Kong Tourism Higher Education -- Taki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C].
[12] The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System of American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Taking the School of Hotel Administration at Cornel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C].
[13] Zhong L, Rosalind S.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on internet- an analysis of User friendly of DMOs for international tourist: 4th Tourism Outlook & 3rd ITSA Conference, Selangor, Malaysia, 2010[C].
[14] Zhong, L., Shao, J.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 to evaluate websites of Chinese scenery spots. Paper presentation at the meeting of The Third China Tourism Forum, 2006[C]. Hong Kong, China.
[15] Zhong, L.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Friendly Degre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Home and Abroad. Paper present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ild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in Globalization, 2006[C]. Shenzhen, China.
[16] Zhong, L., Wu, B.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friendly degre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home and abroad[M]//赵鹏, 中国旅游研究年刊2008--旅游学刊2006-2007英文版,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17] Zhong, L., Fu, X. Critical Path Analysis(CPA):How tourist activities impact intangible culture. Paper presentation at the meeting of Tourism and the New Asia Forum. 2006[C]. Beijing, China.
[18] 徐小波,赵磊,刘滨谊 等. 中国旅游城市形象感知特征与分异. 地理研究,2015(07): 1367-1379.
[19] 钟栎娜. 旅游地感知结构重构——基于文本与复杂网络分析的研究. 旅游学刊,2015(08): 88-95.
[20] 钟栎娜. 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学周刊,2013(21): 5.
[21] 钟栎娜. 再论高等教育的不平等现状原因与对策. 教育教学论坛,2013(29): 120-121.
[22] 周灿; 钟栎娜. 国内中长期修学旅游者动机研究——以北京大学2011年访问学者为例[J]. 中州大学学报. 2013(6).
[23] 钟栎娜; 吴必虎; 徐小波; 许译文. 国外旅游地感知研究综述. 人文地理 [J]. 2013(4).
[24] 钟栎娜. 师道尊严源于师德公正. 学园(教育科研)[J]. 2013(3)
[25] 钟栎娜. 新型城市化规划制度障碍与建构[J].人民论坛. 2013(11).
[26] 钟栎娜. 网络公关——信息时代旅游营销的新策略[J]. 旅游学刊, 2012(9):6-7.
[27] 钟栎娜, 董晓莉, 邵隽. 基于IPA分析的中国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研究[J]. 旅游学刊, 2012(3):60-68.
[28] 钟栎娜. 论人口控制中的人权矛盾[J]. 大家[J].2012(9):53-56.
[29] 钟栎娜. 商文化的东西所至[J].华夏考古.
[30] 钟栎娜, 吴必虎, 邵隽. 中国5A级旅游区门户网站的成熟度评估[J].旅游学刊,2011(12):30-36.
[31] 董晓莉, 吴必虎, 钟栎娜. 基于旅游学刊关键词分析的中国旅游研究知识体系解析[J]. 旅游学刊. 2011(8): 26-31.
[32] 钟栎娜. 城郊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J]. 中国农村科技, 2011(8):50-53.
[33] 钟栎娜. 旅游研究的信度与效度[J]. 旅游学刊, 2010(10):10-11.
[34] 钟栎娜, 万强. 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困境与实施要则[J].浙江大学学报,2009, 36(1),116-120.
[35] 钟栎娜. 游客活动对于目的地非物质文化影响[M]//宋子千, 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 151-158.
[36] 钟栎娜. 中国4A级景区门户网站的成熟度评估[D].北京大学,2007.
[37] 万强, 钟栎娜. 西方城市设计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呼应[J].规划师,2007,23(1),87-89.
[38] 钟栎娜, 吴必虎.中外国家旅游城市网络旅游信息国家友好度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7, 22(9),12-17.
[39] 钟栎娜. 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结构模式的研究[J].金融经济,2006(4),123-124.
[40] 钟栎娜. 北京市居民环城游憩交通模式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
[41] 钟栎娜.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及管理的景观生态学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4) :58-60.
[42] 钟栎娜. 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浅析[J]. 四川林勘设计, 2003(3):41-44.
著作与译作
[1] 智慧旅游:理论与实践。钟栎娜,邓宁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
[2] 旅游创业启示录。郑红、钟栎娜、张德欣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5.4
[3] 旅游目的地感知与网络舆情监测。钟栎娜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12
[4] 旅游信息化:理论与实务。钟栎娜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5.
[5] 吴必虎,于海波等译.(B.W.里切,P.伯恩斯,C.帕尔默原著).旅游研究方法:管理研究与社会研究的结合.2008.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6] 汪芳,吴惠良, 朱震峻,吴必虎主编. 城市园林规划理念与管理实务.200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 吴必虎,余青主编. 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200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科研课题
国家基金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环城市乡村地区多途径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质量研究。2014-2017.项目批准号:13CJY034.(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郊旅游综合体(TCAC)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2013-2006.项目批准号:41271151. (参与)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地旅游业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及优化模式研究。2014-2017.项目批准号: 71202170(参与)
[4]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地格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因选择研究。2016-2020.项目批准号:71673015.(参与)
[5]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旅游形象量化投射模型建构与评估研究。2015-2018.项目批准号:71502005.(参与)
国际机构合作课题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善行旅游标准。(主持)
[2] 香港理工大学基金项目(1-ZV77):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中国旅游城市感知研究,课题负责人,2008-2010. (主持)
国家部委课题
[1] 国家旅游局,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实施细则,2007. (参与)
[2] 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体系表研究,2008. (参与)
[3] 国家旅游局:《旅游产品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经营与服务要求》. (参与)
[1] 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面上项目: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系统建设。(主持)
[2] 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旅游教育与人才资源发展研究报告。(主持)
[3] 北京市“十二五”社科规划项目:面向世界城市的背景智慧旅游城市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参与)
[4]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区域旅游业碳排放评测及优化模式研究. (参与)
[5] 北京市建设国际旅游枢纽的发展模式与协调机制研究。2013-2016.(参与,完成)
[6]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建设国际旅游枢纽的发展模式与协调机制研究。2013-2016.(参与,完成)
地厅级科研项目
[1] 北京乡村民俗旅游社区参与度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 (参与)
[2] 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面上项目: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系统建设。2016-2018.项目批准号:KM201610031001.(主持,进行)
[3] 其他地市级研究项目:北京旅游教育与人才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6.(主持,进行)
[4] 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面上项目:基于图片的北京旅游形象海外精准营销平台建设。2017-2018.项目批准号:KM201710031001.(参与,进行)
校级科研项目
[1] 种子计划-新教师科研启动计划人员。(主持)
[2] 校级项目-北京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战略、模式与路径研究。(参与)
[3] 2013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国内外旅游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2013jg1008。
[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路径研究,13bc015。
省部级横向项目
[1] 联合国世界银行委托项目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组组长,2008-2009. (主持)
[2]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组组长,2007-2008.
[3] 咸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组组长,2008-2009.
[4] 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协调人,2005-2006.
[5]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师,2004-2005.
[6] 主持北京大学“旅游研究网”建设,任旅游研究网总编辑,架构管理旅游研究网及旅游地信息系统(TAMS),2005-2006 .
[7] 北京大学院长基金项目“深圳市环城游憩带研究”,2005年.
国家5A级景区规划设计项目
[1] 大武夷山地区(福建省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组组长,2008-2009.
[2] 云南省玉龙雪山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骨干成员,2004-2005.
地市级科研项目
[1] 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05.
[2] 成都郫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09.
其他科研项目
[1] 三亚市天涯海角景区景观设计项目群,项目组组长,2013-
[2] 三亚市天涯海角景区总体规划与景观提升设计,项目组组长,2008-2009.
[3] 三亚市鹿回头景区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项目组组长,2008-2009.
[4]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沿江带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组副组长,2009-2010.
[5] 三亚市天涯海角景区大门概念性设计与施工设计,项目组组长,2008-2009.
[6] 三亚市天涯客栈概念性设计与施工设计,项目组组长,2008.
[7] 三亚市鹿回头景区产业策划,项目组组长,2008-2009.
[8] 三亚市鹿回头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组组长,2008-2009.
[9] 西安咸阳市香湖景区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组组长,2008-2009.
[10] 四川省成都市平乐古镇总体规划,项目组组长,2008-2009.
[11] 四川省西来古镇总体规划,项目组组长,2008-2009.
[12] 成都郫县沙西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组组长,2007-2008.
[13] 成都市龙门山国际山地旅游大区策划竞标,项目组组长,2007-2008.
[14] 北京市密云县民俗旅游总体规划,项目组组长,2006-2007.
[15] 北京市密云县黑龙潭景区总体规划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组组长,2006-2007.
[16] 北京平谷丫髻山景区旅游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组副组长,2005-2006.
[17] 山西省临汾市旅游发展三年振兴计划,骨干成员,2004-2005.
[18] 威海市刘公岛国家海权主题公园总体规划,骨干成员,2004.
[19] 北京市房山区旅游发展近中期实施规划,骨干成员,2004-2005.
[20] 西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竞标,骨干成员,2004.
[21] 陕西省神湖风景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09.
[22] 四川省郫县农科村景区旅游规划,2008-2009.
[23] 杭州大运河国际旅游区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2005-2006.
[24] 海南博鳌鳌游天下文化旅游中心策划2005-2006.
[25] 陕西省神木县总体规划,2004-2005.
[26] 北京市房山区旅游度假区专项规划,2004-2005.
[27] 云南省白水河景区总体规划及景点详细规划,2004-2005..
[28] 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竞标,2003.
[29] 威海文登市小观镇金滩旅游区总体策划,2003-2004.
会议演讲
智慧旅游高级规划班(台湾辅仁大学组织)
新疆昌吉州文化干部培训班(清华大学公共学院组织)
海航高管旅游培训班(人民大学继续学院组织)
山东东营、临沂干部培训班(二外组织)
第二届两岸智慧旅游年会(台湾)
2015智慧旅游与大数据--2014旅游行业高峰论坛(上海)
所获荣誉
2021年3月15日,被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1 18:15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