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楼、钟楼
北京市东城区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鼓楼、钟楼,又称“北京钟鼓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修,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
历史沿革
元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元大都内修建钟楼、鼓楼,其中鼓楼初名齐政楼,取齐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星)之意。鼓楼、钟楼建成之后不久均毁于大火。
元大德元年(1297年),第一次重建鼓楼、钟楼,不久后再次毁于火。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第二次重建鼓楼、钟楼,后又被火烧毁。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
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鼓楼被毁。
清嘉庆五年(1800年),鼓楼进行修葺。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鼓楼再次修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鼓楼、钟楼上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建筑幸免于毁。
民国年间,钟楼对外开放,并在楼内设电影院。
民国十三年(1924年),京兆尹薛笃弼将鼓楼改为明耻楼,并辟为京兆普通图书馆。
民国十四年(1925年),鼓楼改称齐政楼,后又改称京兆通俗教育馆、第一民众教育馆等。
1949年后,鼓楼改为东城区文化馆使用,钟楼改为东城区教育局、北京市防空指挥部等单位使用。
1984年,钟楼进行修葺。
1986年,钟楼再次进行修葺。
1987年,鼓楼对外开放。
1989年,钟楼对外开放。
2021年12月13日起,北京鼓楼进行封闭改造,暂停对外开放。
2022年1月26日,鼓楼二层恢复对外开放。同年11月19日,鼓楼、钟楼启动电力维修工程,暂停对外开放。同年12月22日,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宣布北京鼓楼、钟楼将于2022年12月26日恢复开放。
建筑格局
鼓楼通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四周砌有矮砖墙,门前有石狮一对。鼓楼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整座鼓楼由台及楼两部分组成,楼基称台,台高4米,台的南北侧各有券门三座,左、右侧各有券门一座,台内为十字形券洞,系无梁式砖石结构。台东西长56米,南北宽33米。其东北隅有一北向小门,内有69级石梯,由此可达楼上。楼为木结构,分二层,第一层楼室面阔五间28米,进深三间,内支撑有36根木柱。第二层为暗层,原无专用楼梯相通,后在一层东北隅置一铁梯上下,除为检查房屋外,还可存放物品。鼓楼的楼顶为三滴水,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歇山调大脊。上带吻兽、垂兽,单昂单翘五踩斗栱,绘旋子彩画。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六抹方格槅扇。室外有木护栏及环楼走廊。
钟楼通高47.9米,坐北朝南,全部建筑为砖石构成,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下部为砖石台基,上为楼体,高33米,黑琉璃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殿式作法。台基四面开券门,券门内成十字相交形,内部东侧有石梯75级,可达二楼。二楼四周有城垛,每面有一座拱券门,左右各有一石制雕窗,四周有汉白玉护栏。
文物遗存
鼓楼内遗存有25面更鼓。其中24面是根据史料仿制的,剩余1面是历史遗留的主鼓。鼓为整张牛皮蒙制,曾参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表演,鼓长2.25米,直径1.34米,鼓座为木制,油漆,上雕云纹,座高1.8米、宽1.9米、厚2米。鼓楼内还保存有一块麒麟碑,为民国时从麒麟碑胡同移至鼓楼,相传系明嘉靖朝武将仇鸾府前的照壁。
钟楼内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钟架,正四角每边长2.3米,斜四角每边长1.35米,架上悬一大铜钟。高7.02米,最大直径3.4米,重约63吨,上顶径约1米,钟纽高近1米。钟的两侧各吊一长2米,直径约0.25米粗的圆木,以供撞钟之用。大铜钟朝北的一侧,镌有“大明永乐年”字样,该钟铸造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中国发现最重的铜钟。钟楼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时,刻有御制重建钟楼碑。
主要展览
鼓楼布置有以计时仪器和时间为主题的展览,展览共126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600米。鼓楼一层数字沉浸展660平方米,“时间建筑”“中国时间”“发现中轴线”等6个主题展厅和中心券洞沉浸展厅沿线分布,共展出10件藏品、48件辅助展品和装置、12个交互体验展项以及6部数字影片。鼓楼二层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展约600平方米,展品包括报时更鼓、铜刻漏、碑漏、日晷等古代计时仪器。
在“北京时间”展厅,钟鼓楼作为古代司时中心的功能地位显现。悬浮空中的“报时更鼓”和“永乐大钟”前,虚拟击鼓撞钟可以读懂“暮鼓晨钟,鼓为号令,钟为传声”的内在联系。“中国时间”展厅展示了传统计时方法,通过触摸屏可以了解日晷、铜刻漏、碑漏的计时原理和精巧构造,读懂箭尺、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智慧。“发现中轴线”则直观而整体地展示了中轴线各遗产点位的位置分布。
文化活动
艺文
《元一统志》载:“元世祖修燕京旧城,至元九年改称大都,建钟鼓楼于城中。”
《析津志》称:“中心阁。阁之西,齐政楼也,更鼓谯楼,楼之正北,乃钟楼也。”
《图经志书》载:“鼓楼之铜刻漏,制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中安铙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铙者八,以壶水满为度。涸则随时增添,冬则用温水云。”
《水曹清暇录》中记载:“后门鼓楼定夜,每晚击鼓百零八声”。
钟楼内《乾隆御制碑》撰文立石:“皇城地安门之北,有飞檐杰阁翼如焕如者,为鼓楼。楼稍北,崇基并峙者,为钟楼。其来旧矣。而钟楼亟毁于水,遂废弗葺治。朕惟神京陆海,地大物博,通关别隧,黎庶阜殷。夫物庞则识纷,非有器齐壹之,无以示晨昏之节。器钜则用广,非藉楼表式之,无以肃远近之观。且二楼相望,为紫禁后护。当五夜严更,九衢启曙,景钟发声,与宫壶之刻漏,周庐之铃柝,疾徐相应。清宵气肃,轻飙远飏,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仿挈壶鸡人之遗制,宵衣待漏,均有警焉。爰饬所司,重加经度。基仍旧址,构用新制。凡柱□榱题之用,悉甃以砖石,俾规制与鼓楼相称。经始于乾隆十年,阅二年工竣。所司请纪之石以式于后。夫春秋之义,兴作必书。矧兹楼之成,昭物轨,定众志,体国诚民,著在令典,修而举之,以重其事,弗可以已也。乾隆十二年岁在丁卯秋九月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臣梁诗正奉敕敬书。”
活动建设
北京鼓楼二层每隔一段时间会仿照古代进行击鼓表演。鼓楼共遗存有25面鼓,中间为首的大鼓代表1年,剩余24面小鼓则代表24节气。钟鼓楼在长达600多年的报时历史中,始终沿用先击鼓后撞钟的模式,“暮鼓晨钟”由此而来。每到黄昏时分,钟楼击钟18下,鼓楼击鼓18下,共击三遍108下,算报完一个时辰。击鼓表演时,三名身着民族服饰的鼓手会准时来到主鼓前开始击打鼓面,鼓声雄浑有力,鼓楼的击鼓表演在四季都有不同的鼓点。
钟楼内的大钟由响铜铸成。在古代,钟楼撞钟时,钟声淳厚、洪亮,在方圆数十里内均可听到。每日早、晚的寅时和戌时各撞钟一次,称之为“亮更”、“定更”,每次报时撞击108下,俗称“紧十八、缓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城中军民百姓、文、武百官闻“亮更”起,闻“定更”而息。
机构设置
北京鼓楼、钟楼由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管理保护,并布置展览,组织开放参观。
文物保护
1957年,鼓楼、钟楼分别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北京鼓楼、钟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鼓楼、钟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北京中轴线的北端。南邻什刹海恭王府,西北邻德胜门关岳庙,东北邻雍和宫,东南近南锣鼓巷
门票信息
北京鼓楼、钟楼全价联票30元/张
鼓楼全价票20元/张
钟楼全价票10元/张
参观北京鼓楼、钟楼需提前1至3天在微信公众号“北京钟鼓楼”上购票
1.6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官、现役士官、18岁以上在校大学生(不含成人教育及研究生)可凭有效证件,购买半价票。
2.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现役士兵、残疾人可凭有效证件,免票入内。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09:30—17:30(钟鼓楼联票16:30停止售票;钟楼、鼓楼单票17:00停止售票;线上16:30停止售票;17:20停止检票)
鼓楼一层展厅开放时间:09:30—17:30(鼓楼一层展厅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开放时间:09:30—16:30(钟鼓楼联票15:30停止售票;钟楼、鼓楼单票16:00停止售票;线上15:30停止售票;16:20停止检票)
鼓楼一层展厅开放时间:09:30—16:30(鼓楼一层展厅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乘坐北京地铁8号线,在什刹海站下车,A2口出,向北步行约350米即可到达鼓楼,向北步行约600米即可到达钟楼。
乘坐北京地铁2号线、8号线,在鼓楼大街站下车,G口出,向南步行约700米即可到达钟楼,向南步行约800米即可到达鼓楼。
参考资料
北京鼓楼、钟楼.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钟鼓楼.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2 16: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