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鼎,汉语词语,读音zhù dǐng,典故名,出自《
史记·
封禅书》和《
左传·宣公三年》。
《
史记·
封禅书》:“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
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
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
小臣不得上,乃悉持
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
仰望黄帝既
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
《史记·
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
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明
张居正 《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
《
墨子·耕柱》:“昔者夏后开使蜚亷折金於山,以铸鼎於昆吾。”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三》:“神奸不若,观铸鼎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