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
汉语词语
词语:(xiǎo chén)出处《国语·晋语二》:“ 骊姬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官名:先秦官名。
详细解释
1、西周初期朝廷官员,亦称“少臣”,为掌管占卜祭祀、田猎、征伐之官。有时还监督管理“众人”耕种
礼记·礼运》:“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孔颖达 疏:“大臣谓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叶廷琯《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始知荐雄者,不特非王音 ,且亦非王根也。然庄(杨庄)乃小臣,但能诵之帝前;根则执政,既已奇而召为门下史,遂荐之於帝,同时并行,固无不可。”
2、西周中期以后指职位低下的小吏。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
·召诰》:“﹝召公﹞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史记·孝武本纪》:“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汉书·石显传》:“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庄公怪而问之,考叔对曰:‘小臣家有老母,小臣家贫,每日取野味以悦其口,未尝享此厚味。今君赐及小臣,而老母不沾一脔之惠,小臣念及老母,何能下咽?故此携归,欲作羹以进母耳。’”
官名
先秦官名。本为侍奉君主的近臣﹐地位和奴仆相近。古书中称商汤之辅佐伊尹为小臣﹐或说他出身于媵臣﹐表明小臣地位本极低贱。由于在君主身边执役﹐小臣中有的人得到君主赏识被委以要职。据甲骨卜辞﹐商王派小臣去管理祭祀﹑农业﹑车马等事务﹐有的小臣还奉命出使或随王率师征伐。如小臣墙从征危方得胜﹐俘获五百多人及武器等物品。在传世的商代器物铭文中﹐也有关于小臣受商王赏赐而作玉器﹑铜器以为纪念的记载。这些小臣掌握了相当的权力﹐在王朝中具有显赫的地位。
西周从周公到成﹑康﹑昭﹑穆时期﹐小臣仍受到君主重用。据铜器铭文﹐小臣单﹑小臣宅等人曾接受周贵族赏赐的海贝﹑车马﹑干戈等物﹐并为此制作铜器以炫耀所得恩宠。但铜器铭文中也提到有些小臣和小子﹑夷仆等习射于学宫﹐则这些人和前面所举的跻身于显宦者有所不同。
西周的大克鼎铭文中曾说﹐周王把小臣﹑史赏赐给克﹐这说明大贵族家中也设有小臣之官﹐其地位低下可想而知。见于《左传》的小臣极少﹐仅提到晋献公时﹐晋君以小臣作为检测有毒食品的牺牲品之事。另外﹐又有以小臣为景公殉葬的事例。可见﹐从商到西周﹑春秋﹐小臣中有相当一部分仍非常低贱。
战国早期﹐小臣之官名犹存。《周礼》叙其职掌﹕一是“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仪法﹔二是“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复逆是指为王向下传颁诏命和向上转达公卿之章奏﹔三是“王之燕出入﹐则前驱”﹔四是掌祭祀﹑宾射等事。《仪礼》中也多处提到小臣﹐并言其参与君主燕飨﹑宾射之事﹐王出行时则持戈护卫﹐这些职掌和《周礼》所述基本一致。《仪礼》中有小臣正﹑小臣师﹐以统率人数颇多的小臣。《周礼》所举小臣诸职掌﹐可能有些还是沿袭商﹑周之旧制﹐如掌王命和公卿之复逆﹐皆属枢机之职。但春秋战国时﹐小臣职权日益削弱﹐处于津要地位的小臣在文献中已不复见﹐《周礼》所说的有些职掌﹐恐为具文。
《周礼》﹑《仪礼》中有所谓内小臣﹐皆由奄人充任﹐主要在后宫管事﹐并管理王之妃嫔﹐相当于后来的宦官内监。战国时出现宦者名称﹐内小臣之名渐为其取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7 23:32
目录
概述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