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鳞白鹅膏菌,广东常见
毒蘑菇之一,
锥鳞白鹅膏含有微量鹅膏肽类毒素,夏秋季生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它可能与松属Pinus 和壳斗科植物形成外生菌根。菌盖直径7~15(20)cm,白色,幼时近半球形,边缘稍内卷,后期扁平至平展,有时边缘上翘,菌幕残余圆锥状至角锥状,白色,高1~3 mm ,基部宽1~3 mm ,至菌盖边缘渐变小;边缘常悬垂有絮状物,平滑无沟纹。菌肉白色,稍厚。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至米色;短菌褶近菌柄端渐窄。菌柄长10~20 cm ,直径1.5~3 cm,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被白色絮状至粉末状鳞片,后者排列成蛇皮状;内部实心,白色,不变色;基部膨大,腹鼓状至卵形,直径3~4 cm,在其上半部被有白色疣状至颗粒状的菌幕残余,排列成环带状。菌环白色,膜质,上表面有辐射状细沟纹,下表面有疣状至锥状小凸起,在菌盖伸展中菌环常撕破而悬垂于菌盖边缘或破碎消失,偶宿存。担孢子8.0~10.0×6.0~7.5µm,宽椭圆形至椭圆形,稀近球形或长椭圆形,淀粉质,无色透明,光滑,薄壁;侧生小尖细小。
担子果中等至大型。
菌盖直径7cm~15(20)cm,颜色白色,幼时形状近半球形,边缘稍内卷,后期呈扁平至平展,有时边缘上翘,菌幕残余圆锥状到
角锥状,白色,高1mm ~3 mm ,基部宽1mm ~3 mm ,到菌盖边缘渐变小;边缘常常悬垂有絮状物,平滑无沟纹。菌肉颜色白色,稍厚。
菌褶离生到近离生,颜色白色至米色;短菌褶近菌柄端渐窄。菌柄长10cm~20 cm ,直径1.5cm~3 cm,近圆柱形或者向上稍变细,颜色白色,被白色絮状到粉末状鳞片,后者排列呈蛇皮状;内部实心,颜色白色,不变色;基部膨大,腹鼓状到
卵形,直径3cm~4 cm,在其上半部被有白色疣状到颗粒状的菌幕残余,排列成环带状。菌环颜色白色,膜质,上表面有辐射状细沟纹,下表面有疣状到锥状小凸起,在菌盖伸展里菌环常撕破而悬垂于菌盖边缘或破碎消失,偶宿存。担孢子8.0µm~10.0×6.0~7.5µm,宽椭圆形到椭圆形,稀近球形或者长椭圆形,淀粉质、无色透明、光滑、薄壁;侧生小尖细小。
子实体大,
白色。菌盖
直径6-15cm,半球形至近平展,有角锥状鳞片,中部鳞片稍多,易脱落。幼时
边缘向内卷曲。湿润时表面稍粘。菌肉白色,中部较厚,伤处不变色,菌褶白色。后期稍带黄色,不等长,较宽,稍密,边缘似粉状。菌柄较粗,长10-20cm,粗2-2.5cm,基部近棒状且有锥状及反卷的鳞片。内部实心,近纤维质。菌环生柄之上部,膜质,上表面似有条纹,而下面有角锥状小鳞片。菌环往往破碎后悬挂于盖缘或残存于菌柄上。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宽椭圆形,8-10μm×6-7.5μm,糊性反应。
夏秋季生于
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它可能与松属Pinus 和壳斗科植物形成外生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