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一年,就为全市编写1949-1959年建国十年史和十年大事记提供档案
资料1065卷(册)。1960-1963年间,贯彻国家《县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加强了馆内业务建设和基础工作,根据馆藏档案、资料的内容,编写了《镇江市档案馆介绍》和档案参考资料,广泛地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1964年起,市档案馆对档案材料进行全面鉴定,划分保管期限。这时馆藏档案材料已达47个全宗、17053卷,鉴定后共有档案16870卷,其中永久1177卷,长期3096卷,短期12597卷。经过系统排列,编目上架,科学管理,达到有效利用和安全保管,工作走上正轨。 “
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馆被撤销,档案暂时封存。市革委会成立后,由市革委会办事组管理档案工作。1976年6月档案馆恢复。到1985年底,档案馆有库房和办公用房1257平方米,共有档案箱342套,配有文件复印机、照相机、5台去湿机等机械设备。档案馆实有人员11人。 馆藏档案有解放前的国民党时期镇江县政府的档案、官僚资本企业的档案、镇江商会档案及部分私营企业的档案;还有镇江地区的革命历史档案。解放后的档案,有
镇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档案,中共镇江市委员会及所属机构档案,
镇江市人民政府及所属各机关的档案,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档案,还有撤销机关和工业企业的档案以及原中共镇江地方委员会、镇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及所属机构的档案材料。以上各种馆藏档案共计141个全宗,54980卷(册),各种资料10910册。排架总长度697米。1983-1985年,共接待查阅档案资料3155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2869卷(册)。为领导决策、机关工作、平反冤假错案、解决纠纷、落实政策、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建设、编史修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贡献。
按照档案材料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我馆档案分为历史档案、镇江地专机关档案、原镇江市市级机关档案、新镇江市市级机关档案和人物档案、破产企业档案、重大活动档案、改制企业档案八个全宗群,分别用“A”、“B”、“C”、“D”、“E”、“F”、“G”、“N”为代号。
根据全宗内档案的内容和形式划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三类。馆藏科技档案现只有公路建设档案、科研项目档案和少数基建档案,按其工程项目内容进行分类排列。馆藏专门档案有:纪检案件档案、信访档案、右派分子档案、五反档案、
婚姻登记档案、工商登记档案、土改档案、会计档案、诉讼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分别按其分类规则进行分类、整理、排列、编目,单独存放。
镇江是民国时期江苏省政府所在地,产生了数量较多的历史档案,其中,民国、汪伪等档案在全省档案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馆藏历史档案中最古老的是清朝嘉庆年间茅厕基地的文契、执照、房屋地契。在政治法律领域,有反映1925年秋建立
共产主义青年团镇江支部、1927年建立中共镇江县支部、1928年建立中共镇江县委的档案资料等;有我省法院系统仅存的反映其施政活动的记录——1927至1949年间江苏省高等法院镇江分院档案。在金融商业领域,有目前全省保存数量最大的银行会计档案;有入选江苏省珍贵档案名录的镇江商会档案;还有“镇江恒顺酱醋厂”、“镇江火柴厂”,以及江苏省最早民办电力企业“镇江大照电气公司”的档案。在地理交通领域,有镇江海关1904—1937年间码头、房产、勘察水道的设计图;有侵华日军在江苏省境内绘制的军事地图。在文化民俗领域,有元朝至民国期间的各种县志、宗谱;有清末学者陈庆年(号横山乡人)编辑的《横山保石祟德窖捐牍存》;还有清朝镇江诗人冷士嵋的诗文集——《江泠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