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泽
三国时期吴国大臣
阚泽(?-243年),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
人物生平
家贫佣书
阚泽家中世代务农,但阚泽喜爱学习。因家贫无钱,便常为人雇用抄书,以此换取纸笔。抄完书后,他也就将那部书全部诵读完毕。他追记先生论讲,探究博览群书,并且通晓天算历法,由此声名显扬。
仕途升迁
最初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又升为郴县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骠骑将军,召阚泽补任西曹掾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任命阚泽为尚书
嘉禾(232年-238年)年间,升任中书令,加侍中
赤乌五年(242年),阚泽被任为太子太傅,仍兼职中书令。
当世大儒
阚泽考虑到经传文章太多,很难得以全部应用。于是斟酌各家之说,节选三《礼》文字及各家注解以此教授两宫(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为他们拟定了出入及与宾客会见的礼仪。每逢朝廷讨论重要之事,有经籍方面的疑难之处,总是征询咨问他的意见。阚泽因为对儒学的勤奋钻研,被封为都乡侯
孙权曾问他:“书传的诗赋,哪样最美?”阚泽想借机譬喻以治乱的道理开导孙权,于是回答说贾谊的《过秦论》最好,孙权便览阅这篇文章。
各官署都存在一些弊端,孙权打算增添律令条例,来控制臣下,阚泽每次都说:“应该依照礼仪、法律。”他的平和正直,都是如此。
虞翻称赞阚泽道:“阚生矫杰,大概是蜀地的扬雄。”又说:“阚子的儒术德行,又是当今的(董)仲舒啊!”
赤乌六年(243年)冬,阚泽去世。孙权为此痛惜感悼,几天都吃不下饭。
人物评价
总评
阚泽性情谦逊恭谨、笃实慎重,官府的小吏们,招呼他提问对答,他都以礼相应。有人非议他的短处,他也从不反击,表情上显出自己不足的样子,非议之声也逐渐穷尽。
历代评价
虞翻:①阚生矫杰,盖蜀之扬雄。②阚子儒术德行,亦今之仲舒也。
孙登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朱育:其渊懿纯德,则太子少傅山阴阚泽,学通行茂,作帝师儒。
陈寿三国志》:严、程、阚生,一时儒林也。
个人作品
阚泽著有《乾象历注》,以纠正历法时日的差误。另《全三国文》有一篇《九章》。
轶事典故
名悬月中
谢承所著《会稽先贤传》记载,阚泽十三岁时,梦见自己名字清楚地悬在月中,以后即日益升进。后以此典形容人有名声。
不十为丕
魏文帝曹丕即位时,孙权从容的对群臣说:“曹丕正值盛年继位,恐怕我不能比他活得久,诸卿有什么办法?”众人还未回答,阚泽便说道:“不到十年,曹丕就一定会死,大王不用忧虑。”
吴大帝孙权问他:“您怎么知道的?”阚泽回答:“以他的名字来说,不到十就成丕,这就是他的命数啊!”七年后,曹丕果然去世。
劝阻极刑
起初,孙权的宠臣吕壹的奸邪罪行被揭露,有关部门彻底追究,奏请对他处以极刑,有的还认为应加以火烧车裂,以使首恶昭彰。孙权因而征询阚泽的意见,阚泽:“盛明的朝代,不应有这种极刑。”孙权听从了他的意见。
史料记载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八·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建康实录》、《吴录》、《资治通鉴》等也有记载。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阚泽为孙权谋士,在孙权广纳贤才之时与严畯等来到江东,甚为孙权礼遇。是东吴中第一个识破周瑜黄盖是苦肉计的人。后欣然向曹操献诈降书,被曹操识破后面不改色,哈哈大笑,一番妙言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是苦肉计中的关键人物。
后劝孙权不要设局请关羽。在刘备御驾亲征东吴时,向孙权举荐陆逊为都督,间接上挽救了东吴的命运。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张喜前(《赤壁鏖战》)、魏宪(《三足鼎立》)分别饰演阚泽。
2016年,电视剧《武神赵子龙》黄崇发饰演阚泽。
后世纪念
阚泽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洞庭西山境内凤凰山禹期峰,在前湾山下文化寺前,当地俗称将军坟,民国时期“吴中保墓会”曾重新立碑,李根源捐资修复,碑文为保墓会会长吴荫培书。
阚泽墓在20世纪60年代因开文化港堆置废土而被埋没,仅余墓碑出落少许,现该碑散落于西山民间。现有阚泽墓碑,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俞樾题写,暴式昭出资刻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18 17:5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