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国是商朝时期由皋陶(封地在偃)裔孙阮髡建立的诸侯国,其址在今甘肃省
泾川县境内。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在商纣三十二年“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周原甲骨163号上又有“今秋,王西(是)克往密”,这就是《诗·大雅·皇矣》上说的“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旅”的事。周文王利用密须侵犯阮国并向都城共(今
泾川县城北水泉寺泾州古城)进发的机会,出兵征讨。不但占据了阮国的地方,还在第二年把投降的密人迁到了程(今咸阳市东北的汉安陵一带)。阮国灭,国人相约以国名为姓,后来,
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
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第一次文物普查资料统计,泾川境内共发现商周文化遗址42处(不包括以后新增加的内容),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有些遗址暴露面积大,内含丰富,大多数遗址埋藏较深,地面只能捡到少量陶片。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有限,还不能准确地区分商与周的区别,所以这些遗址中不排除含有先周文化的可能性。当地学者刘玉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次官山植树造林大会战时,在官山林场的一个深山沟里捡到两件陶器,一罐一鬲,当时认为是西周器物,现如今看应属先周刘家文化类型。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商周时期阮国境内的广大地域都有居民居住。以蒜李坪遗址为例,调查时这里正在进行改土大会战,开挖区正好在遗址中心区,地里到处是灰烬陶片,还有很多残破的陶器,以罐鬲为最多,还有相当比例的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片。客省庄二期类型的红黑陶片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绳纹和素面陶片等,这是刘玉林在普查中见过的遗物最丰富的遗址。也许在那个战天斗地的年代里还有不少重要遗址被连根挖掉,只是没有碰上文物普查队,没有做好记录罢了。再加上这里出土过晚商铜鬲,使-些学者误认为这里是一个封国的所在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泾川水泉寺有
共池和盘顶子夯土台遗址。共池在今水泉寺(今城关中学)院内,为一长方形石砌水池,中有瓦亭,方广-亩,是史学公认的、史书上记载最早的共邑(或曰国)或阮共的唯一标志,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被列为泾州八景之一,名曰”共池涌碧”。1980年前后被填平,遗迹尚在。
盘顶子夯土台遗址,在今城关中学西约半里许的高山岗上,南北向长约25米,宽约12米,夯土厚2-3米,顶部平坦,一亩有余,正南土台正中,出土过一个倒扣的绳纹陶罐,口部垫一块近方形的白色石板,内有人头骨和朱砂粉未,台基周围为大片的商周文化层。2013年经甘肃省考古所、西北大学、庆阳师专等有关专家进-步考察,均认为为商周建筑无疑,但在功能上认识尚不一致,有城墻、瞭望台、将台、墓葬、祭坛等看法,有待进-步确认。不论是什么,在商周时期生产工具非常原始落后的情况下,要在高山顶上筑起这么高大的土台决非易事,它肯定有非常重要的实用功能。
泾川境内出土青铜器的地点九处,城关水泉寺出土商代青铜剑鞘一件,玉都下坳出土商代铜觚、铜爵各-件,泾明蒜李商代墓出土铜鬲-件,泾明出土商代素弦纹鼎一件,城关瑶池西周墓出土兽面纹象头足青铜献一件,城关蒋家出土西周涡纹青铜鼎-件,窑店西门出土西周蝉纹青铜鼎-件、黑河焦村出土西周青铜鼎、簋各-件,党原出土青铜车軎銮钤等车马器。这九处地点出土的器物多是-地一件,最多的只有两件。把这九处地点出土的器物全部加起来,还不如密须国境内一个墓葬出土的多。但从时代上看,阮国铜器的年代要比密须国铜器的年代为早,以白草坡西周墓出土的铜器为例多为成王康王时期,其他地方出土的青铜器也大多是这一时期的,有些还可能是昭王.穆王时期,武王以前的铜器较少。
与阮国为邻的
密须国,意见比较集中的看法认为在灵台县境之西,上世纪八十年代泾川学者刘玉林在灵台县东的雷家河考察时征集到四件印有“崇密”陶文的陶器,二件灰陶双联仑,二件灰陶罐,这些陶器是战国时期的器物,在古代,如无特殊原因地名是不会轻易更改的,密字陶文在雷家河的发现说明密须国的疆域己达到了今灵台县的东境,横贯县境东西,一个方国绝不是指一个城市,而是以这个城市为中心的一大片疆土,可能包括了今灵台县的大部分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