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
夏朝早期舜禹都城
禹都阳城遗址,又称王城岗古城,位于河南郑州登封市告成镇王城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经考古发掘,河南登封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大型城址(即大城)和城壕的发现,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和重视。经我国夏商周断代史研究表明,阳城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禹在郑州登封王城岗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历史沿革
历史记载
●东汉宋忠《世本居篇》 记载:“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阳城本在大梁之南,今陈留浚仪是也。”
地理位置
阳城遗址,又称王城岗古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登封告成镇西北约0.5公里处的土岗上,当地群众称“王城岗”。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一处以豫西龙山文化类型中晚期为主、兼有新石器时代最早期裴李岗文化和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的遗址。
考古发掘
王城岗考古发掘的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说,禹都阳城有几种学说,登封王城岗是理由最充分的一个,它与文献上记载的禹都阳城的时代、位置比较吻合,有争议的是原来发现的城址太小,与禹都不相称。此次大城的发现,使它的时间、地点、规模都够资格称为禹都,禹都在王城岗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几十年来长期从事王城岗遗址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方燕明说,在王城岗遗址新发现的大城,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在河南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为王城岗是“禹都阳城”之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另外,还在离城墙和城壕很近的地方发现了埋有人骨的祭祀坑、在城壕底部发现有用于祭祀的人头骨,以及很能反映使用者身份的玉石琮和白陶器等高规格遗物,都说明这一遗址是古代中原地区重要的中心聚落之一。
197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工作,证实王城岗古堡为东西并列两座。东城因五渡河西移被冲毁,只剩下南墙西段,残长约30米,西墙南段残长约65米,西城的夯土城轮廓基本清楚,四面城墙基础多有保存。西城垣略呈正方形,周长约400米。西城的东墙也就是东城的西墙,南墙长约82.4米,西墙长约92米,北墙东段因水冲损,残长约29米。在城址内还残留着与城墙同期的夯土建筑和其他遗存,如“奠基坑”和窖穴等。已发掘的几个“奠基坑”内共出土有7具完整的骨架。这些死者与“奠基”有关。遗址内还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陶器多砂质与泥质,陶色多灰色,并有棕陶与黑陶。表面多饰有篮纹方格纹,并有指甲纹和弦纹。另外还发现有早期青铜器遗物。它的地望与文献记载中的“居阳城”相符。对探索夏文化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登封王城岗的发掘和禹县瓦店的发掘都是根据文献记载,说夏国曾经在那里建过都。特别是登封王城岗,据文献记载,夏禹,第一个王,曾经在那里建过都。文献记载说夏国在这里建过都,而我们到这里来找,也正好找到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4 08:5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