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大帝(
古英语:Ælfrēd, Ælfrǣd,英语:Alfred the Great;849年-899年10月26日),是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时期
威塞克斯王国国王(871年-899年10月26日),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自称且名副其实之人。
人物生平
童年时期
849年,阿尔弗雷德(又译阿尔弗烈德、阿佛列)出生在
伯克郡的Wanating村(今英国
牛津郡万蒂奇)。他是
威塞克斯王国埃塞尔沃夫国王(Æthelwulf, King of Wessex)与第一任妻子欧斯博加(Osburh)所生的第五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
在阿尔弗雷德5岁那年,他被送往
罗马,根据《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记载,罗马教皇
利奥四世为他进行了
坚振礼的仪式,并授予他罗马执政官的资格。
维多利亚时代的学者们认为此举在于承认了阿尔弗雷德作为威塞克斯王国继承人的身份。然而,由于阿尔弗雷德尚有三位兄长在世,所以是否真的能够继承王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854年至855年,阿尔弗雷德又在
西法兰克王国秃头查理的宫廷里呆了一年,然后返回罗马,并于856年陪同他在罗马朝圣的父亲埃塞尔沃夫一起返回了
英格兰。同年,埃塞尔沃夫的次子
埃塞尔巴德(Æthelbald of Wessex)预谋篡位,威塞克斯笼罩在内战的阴影之中,最终国内的贵族都不支持战争,并在会议中达成以下协议:由埃塞尔沃夫统治东部,主要包括新占领的土地;由埃塞尔巴德统治西部,也就是原来威塞克斯王国的领土。埃塞尔沃夫于858年去世,威塞克斯再度成为统一王国,并由阿尔弗雷德的三位兄长依次继承。
868年,阿尔弗雷德娶了Æthelred Mucil的女儿Ealhswith为妻。据圣戴维修道院修士阿塞尔描述,阿尔弗雷德虽身体较弱,但却是一位有名的猎手。
继任之前
在阿尔弗雷德两位长兄埃塞尔巴德和
埃塞尔伯特的短暂统治中,他并未被提及。他的政治生涯开始于在866年即位的三哥
埃塞尔雷德一世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王位继承人的他全力辅佐兄长。很多史学家认为这种关系是由阿尔弗雷德的父亲或是威塞克斯
贤人会议的整体决定,以防止埃塞尔雷德国王丧生后,王国陷入由继承权问题而导致的纷争。
兄弟俩并不互相嫉妒,但是性情却大相径庭。埃塞尔雷德倾向于宗教界的观点,认为虔诚和祈祷是战胜异教徒的主要途径;阿尔弗雷德虽然也很虔诚,却更加强调武力和策略的重要性。
868年,阿尔弗雷德协助埃塞尔雷德,与邻国麦西亚王国并肩作战,他们希望将丹麦人(
维京人)的入侵阻止在这里,但最终失败。此后两年内,丹麦军队没有进一步对威塞克斯采取军事行动,使得以威塞克斯为中心的
盎格鲁撒克逊社会得到了难能可贵的两年和平时间。
但好景不长,870年丹麦国王哈夫丹和巴格塞吉率军沿着麦西亚和威塞克斯边境进入威塞克斯,先头部队于当年12月31日在雷丁附近的恩格尔菲尔德与威塞克斯守军发生冲突。871年,业已征服东盎格利亚全境的异教徒大军进入西撒克逊王国,并在雷丁地区修建堡垒,在双方的第一次交锋中。西撒克逊人初战告捷,4天后(1月5日),西撒克逊军在埃塞尔雷德的率领下向雷丁进军,但他们遭到维京军的内外夹击,最终战败。1月9日,埃塞尔雷德重新整编了军队,在阿什当继续与丹麦人开战。他与阿尔弗雷德兵分两路,一路对应哈夫丹和巴格塞吉率领的国王军团,一路对应诸多丹麦伯爵组成的伯爵军团。不列颠人在埃塞尔雷德和阿尔弗雷德的共同领导下,从不利地势发起仰攻,战斗从白天一直持续到深夜,这一次威塞克斯取得大胜,巴格塞吉和他的5个伯爵被杀死,丹麦人丢下大量尸体,暂时从战场上撤离。这是一场阿尔弗雷德终生引以为荣的辉煌胜利。但丹麦人卷土重来的势头之快远远超过埃塞尔雷德的想象。两星期后,重整队伍的哈夫丹和威塞克斯军队在贝辛开战,威塞克斯军队激战之下失利。4月22日,双方又在梅雷顿交战,埃塞尔雷德在此役中受了枪伤。
临危受命
871年8月,埃塞尔雷德因枪伤发作而逝世,阿尔弗雷德继任威塞克斯国王。尽管他的兄长留下了两名幼子,但根据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及丹麦人大军压境的形势,使阿尔弗雷德顺利继承王位,同时也背负起了防御丹麦人的重任。
整个871年被称为“阿尔弗雷德战争年(Alfred's year of battles)”,威塞克斯人在埃塞尔雷德和阿尔弗雷德的共同领导下与丹麦人发生了9次大大小小的战争。
当阿尔弗雷德忙于葬礼的时候,丹麦人发动了对英格兰的战争并取得胜利,并在很快发动的第二次由阿尔弗雷德参与的位于威尔顿(Wilton)的战役中再次取胜。在威尔顿战役之后,阿尔弗雷德彻底丧失了将丹麦人驱逐出英格兰的希望,只能在军事实力尚存之前与他们议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简洁地写道∶“撒克逊人以异教徒撤出境内为条件同他们讲和,异教徒撤走了。”871年秋,丹麦人从雷丁撤退到麦西亚所属的小镇
伦敦过冬。
尽管主教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都没有提及,但考古的发现证明,阿尔弗雷德很可能向丹麦人支付了一笔金钱让其撤退。此后5年里,丹麦人占领了威塞克斯王国之外的大部分英格兰土地。而通过这项不光彩的协定和顽强的战斗,阿尔弗雷德也赢得了加强自己力量的时间。
在9世纪的最后二十几年里,丹麦人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事实证明,阿尔弗雷德和威塞克斯王国抵抗顽强,展示其是难以轻易征服的。因此,有些丹麦人希望在已经控制的地区安居乐业,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在合适的时机继续作战,直到征服整个英格兰为止。876年之后,丹麦人的新首领古特伦(又译古斯伦、古斯鲁姆)带领他们绕过了英军的防守占领了英格兰南部
多塞特郡的维尔汉姆。尽管阿尔弗雷德封锁了古特伦和他的军队,但依然无法夺回维尔汉姆。僵持之下,双方同意和解。和解内容包括了交换人质和对丹麦人的
托尔的灵戒(holy ring)发誓停止战争。但是,丹麦人马上又违背了承诺,在杀掉了所有的人质之后,连夜转移到了
德文郡的
埃克塞特。在那里,阿尔弗雷德再次对丹麦人进行了封锁,由于给养船只被暴风雨摧毁,丹麦人不得不投降。他们从麦西亚撤退,但在878年的1月,他们又再一次突袭了位于切本哈姆(Chippenham)的城堡,而过完圣诞的阿尔弗雷德正在此地逗留。丹麦人杀了大部分的人,阿尔弗雷德带着一小队人马经过树林和沼泽逃难。在复活节以后,他在萨默赛特郡的沼泽近North Petherton的小岛阿塞尔内(Athelney)上建立了堡垒并从中与敌军持续抗争。通过与
萨默塞特郡、
威尔特郡、
汉普郡的本地军事力量结盟,阿尔弗雷德能够从他的堡垒中做出有效的防御行动。
878年春,阿尔弗雷德重振旗鼓,调集了萨默塞特郡、威尔特郡以及汉普郡的军队向维京人进攻,在艾丁顿(Edington)大败丹麦军队。随后,阿尔弗雷德及时对逃敌发起追击,并实行了坚壁清野战术,成功地切断了敌军与外界的联系,在心理上给予敌军二次打击。14天后,丹麦人从威塞克斯撤退,并同意维持永久和平。
但是,阿尔弗雷德和丹麦维京人签订的协议《
威德摩尔和约》中也包括对丹麦人的赔偿。按照协约,丹麦人将正式控制英格兰北部的大片地区和东部一带,即从
泰晤士河口到
爱尔兰海,斜跨英格兰,这一块地区被称为“丹麦法区”。丹麦人统治了这块占地面积为两万五千平方英里的广大区域,它也成为维京人在
斯堪的纳维亚以外开拓的殖民地中最宽广和富饶的一块地区。在协议中,古特伦也做出了让步,他不但接受基督教的洗礼,还让阿尔弗雷德作他的教父,这一事件预示迁往“丹麦法区”的丹麦维京人将和当地人融合为一体。同时,他利用巧妙的“分土而治”的策略,最终迫使古特伦接受了协议,从而使阿尔弗雷德获得对本国及邻国麦西亚的统治权。
阿尔弗雷德对丹麦区的丹麦人采取的既斗争又妥协的政策,不仅可以争取分化敌人,使他能够集中力量对付从欧洲大陆越海入侵之敌,也为岛上的丹麦人和英格兰人之间连渐消除敌意、和平共处铺平了道路,从而导致后来的同化与统一。
扩张势力
埃丁顿战役后,仍有一些丹麦人拒绝言和。885年,在东盎格里亚的丹麦人打破了和平。在与他们战斗时,阿尔弗雷德将自己的威权扩展到了英格兰的北部和东部。886年,英格兰的商业中心伦敦获得光复。从此以后,伦敦开始成为国家的首都。《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宣称∶“阿尔弗雷德国王光复了伦敦,所有的撒克逊人,即不受丹麦人奴役的撒克逊人,都站到他的一边。”在这次胜利后,他把市内的公民组织成有效的防御力量,并加固了城墙。
之后不久,阿尔弗雷德签订了新和约,规定由双方分别占有英格兰的一部分。新的分界线迄自泰晤士河口,经伦敦北面直抵贝德福德,然后以对角线穿越整个英格兰到切斯特。这条线的东北由古特伦统治,西南则由阿尔弗雷德管辖。自此,不列颠南部以及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从此收归他的统治。
(图册主要参考资料)
892年,另一支丹麦大军由欧洲大陆进攻英格兰,阿尔弗雷德予以迎头痛击。丹麦人见难以获胜,只好停战,撤回了海盗队伍。丹麦人所以未能再度进攻,主要是阿尔弗雷德在交战期间采取极为稳妥的防御措施,他加固旧有的要塞,在战略要地修建新的堡垒。在他的领导下,这时候的英格兰拥有了更大的军舰和训练有素的水兵。
为了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影响,他将女儿艾塞尔弗列德(Ethelfled,一译埃塞尔福莱德,约869-918)嫁给北部的麦西亚国王埃塞雷德,与麦西亚结盟。此时的阿尔弗雷德基本已经控制了除“丹麦法区”(实行丹麦法律的地区)外的所有英格兰地区了。
晚年逝世
899年10月26日,阿尔弗雷德因病逝世,享年50岁(一说51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他可能死于
克罗恩病或
痔疮。
阿尔弗雷德在留下遗嘱后,将王国传给了他的长子、
长者爱德华。爱德华继承阿尔弗雷德的功业而加以扩展,最终成为了全不列颠的共主。自阿尔弗雷德开始,其子孙连续五位都是尚武的国王,打败了不断入侵的维京人,使撒克逊人的统治在英格兰全面复兴。
为政举措
政治
阿尔弗雷德在被丹麦人统治与破坏的地区恢复了秩序,并十分注意司法行政工作。他曾将以往的几部法典如《
伊尼法典》《奥夫法典》等法典中有价值的法律制定成法典,即《阿尔弗雷德法典》,以期取代以往法典中僵化的部分法律。这部法典汇集了先代以来的大部分公正的法律,并新增了保护社会的弱势成员免遭压迫的条款。但法典仍是混乱的,民事与刑事、程序与实体不分。法典消除过时的习惯,寻求对家族间复仇的限制,并规定了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与人身伤害的补偿,对违反誓言和保证的行为给以严厉的惩罚。
由于后世历代国王的不断充实,《阿尔弗雷德法典》发展成各郡和各分区法院所执行的《圣爱德华(忏悔者)法典》,受到出身于诺曼底望族的国王们的尊重,逐渐发展为英国
习惯法的基础。
经济
为了维持具有持久功效的防御系统,阿尔弗雷德引入了基于佃农土地生产的税收和征兵制度。政府根据皮革来评估佃农所需承担的义务,土地所有者根据所拥有的皮革数量提供相应的义务。
军事
阿尔弗雷德系统化了军队的招募过程。他废除义务兵役制,改用土地封赐的办法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这是后来封建骑士的雏形。为了保护抗击
维京人入侵,他进行了全面的军事改革。
阿尔弗雷德广泛招募军队以应付各个地区的防御。同时精选了一些人作为战场部队的士兵,这些士兵与来自军事贵族和富商巨贾侍从所组成的精选部队共同作战。阿尔弗雷德把他的精选部队分成两个部分,从而解决了如何长期防御的问题:一部分在战场,以随时对敌人的进攻做出反应,另一部分则留在家中,这些部队有规律地按时轮换。他也根据了相同的模式,动员富商巨贾们的私人武装。
阿尔弗雷德为了抵抗维京人海上和陆上的进攻,通过修建特殊战船扩建了他的海军部队,把拥有60支桨的船作为标准战船。896年,阿尔弗雷德借鉴弗里西亚船和维京长船的优点制造新型战船,组建了英格兰历史上的第一支正规海军。世人对阿尔弗雷德的海军所知甚少,但知道他本人设计出比敌国舰船更大、更快和更稳定的舰船,并先后两次在海上战胜维京人,还增强了西撒克逊海岸地带的防御能力。到900年,威塞克斯已经拥有一支有160艘船只的舰队。
从880年开始,阿尔弗雷德还成功地建筑,重建和修复了相当多的防御工事。一些是在罗马时代的旧城基础上修复其石墙及壕沟,另一些则是完全新建的临时据点和城镇。每个堡垒相距20英里,并可以为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庇护。由此建立的防御体系不仅有效地改善了西撒克逊王国的安全状况,减少了维京军队对内陆地区的侵扰。同时这些堡垒也成为稳固地方统治的保障。这些要塞后来大都成为了商业中心和战略要地,因为城墙和军队的存在保障了工匠的生产和商人的安全。
阿尔弗雷德为防守威塞克斯的33个军镇中建设了相同规模的守卫部队,该部队由军饷供奉。当地居民被派遣去保卫他们居住的城镇,并负责维修城墙。此外地区防御则继续由普遍招募的队伍和精选部队来维护。
文化
阿尔弗雷德热爱基督教会,并将他一半收入捐献给了教会,邀请主教到法院来协助自己进行统治。此外,他还大力复兴被丹麦人一个世纪的攻击所摧毁的
修道院活动。
在所有的努力中,阿尔弗雷德最为杰出的成绩是对学术的大力促进。阿尔弗雷德自己也是个学者,非常支持学术事业。
在9世纪时,
比德(673-735),
卜尼法斯(约675-754)和
阿尔昆(735-804)的时代早已过去。维京人将英国的修道院破坏殆尽,在当时的英格兰,
拉丁语这种通向古典文化的语言几乎没人会说。对此,阿尔弗雷德决定在宗教界和俗世都要大幅度提高识字率,同时把拉丁文著作翻译成盎格鲁-撒克逊语。阿尔弗雷德聚集起一群学识渊博的学者到英格兰来帮助他的翻译工作,自己还不时参与具体的翻译工作(他本人刻苦学习拉丁语),翻译了不少著作。
阿尔弗雷德翻译了格利高历主教的《教士守则》,他称这本书为《牧人手册》(一译《牧主关爱》)。他说,他翻译这部书的目的在于帮助“年轻的英格兰自由民、有产者的儿子在他们年幼时期还未就业之前就得专心致志于学问,就能首先学会阅读英语著作的本领。”在为《牧人手册》所作的前言里,他无不怀旧地写道:“在一切被破坏殆尽,被烧毁之前,英格兰的教堂里堆满了财富和书籍。”在后来的千百年里,这本教规一直作为主教们的职务指南。然后,他请韦福思(Werfeth)翻译格利高历的《对话录》(Dialogues),希望用圣
本尼狄克的故事重振修道院制度。
阿尔弗雷德认为,年轻人要想有学问,首先就该对过去的历史有所了解。他和学者们接连翻译了两部历史著作:
阿尔弗雷德添加了大量的有关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的地理知识,展示了他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他最后着手翻译两部哲学著作:罗马哲学家
波爱修斯(475-525年)的《
哲学的慰藉》,声称追求智慧是智者的慰藉;圣奥古斯丁的《独语录》(Soli_l-oquies),认为默祷能够使统治者避免陷入傲慢之罪。对于阿尔弗雷德而言,如果没有知识和思考,生命就毫无意义。
阿尔弗雷德可能也主持编写了《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以史无前例的规模记载了远至450年的大事(甚至更早,因为书中还对基督降生一事发表了评述)。这部《编年史》一直由后人续编至1154年。这是用盎格鲁·撒克逊语言(
古英语)写的第一部历史著作,它记载每一年的重大事件,是后代历史学家研究那个时代的必读之书。
阿尔弗雷德在他的有生之年未能看到威塞克斯王室统一英格兰,但他的法律、翻译作品和由他鼓励写成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都为英格兰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阿尔弗雷德复兴学术的工程不只是限于翻译著作,而且还包括建立学校,如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据说就是他创立的。他自己的宅第就变成了为贵族和平民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878年至885年间,阿尔弗雷德曾将麦西亚、
威尔士乃至欧洲大陆的许多著名学者邀至宫中,他的宫廷里总是高朋满座。《自然区分论》的作者
约翰·司各脱被阿尔弗雷德聘到英格兰,担任玛姆兹伯利修道院和阿塞勒尼修道院的院长。
外交
阿尔弗雷德晚年集中于联络一切可以联络的国家,在利益共同的基础上结成同盟,以对付维京人的袭击。他和麦西亚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威尔士的统治者寻求他的支持,并在893年为他的军队提供了一些军队。
历史评价
威尔士的学者阿塞写了一部《阿尔弗雷德国王传》,他在歌颂国王的发奋努力之时说:“正义总是在微薄的基础上一点一滴地增加起来的。蜜蜂为了采蜜,飞遍远近辽阔的沼泽地带,不休息,不停顿。国王也和蜜蜂一样,在圣经中采集各色各样的小小花朵,填满了他的心灵蜂窝。”
阿尔弗雷德死后,后世历史学家几乎众口一词,歌颂他的功绩。如哈利逊写道:
本国历史学家——连同许多国家和各种不同学派的历史学家——都一致公认,我们英国的阿尔弗雷德是在有记载的历史上唯一完美无缺的活动家。……历史上所载的一切名字中,惟有我们英国的阿尔弗雷德的历史是没有污点和弱点的——在天才、雅量、勇敢、纯洁的道德、智力、实践的智慧、灵魂的美丽方面,他可以放入最伟大的人物的行列。在他的一生经历中, 自幼至死,我们找不出一点非崇高和无启发性的特点。他的一言一行,堪称白璧无瑕。
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
大卫·休谟在其所著《英国史》中说:“新君(阿尔弗雷德)少负盛德奇才,受命于危难之际,把王国从彻底的毁灭和奴役中拯救出来。”
我回想起这位高贵的国王的时候,不由心生敬意,因为在他一个人身上竟体现了撒克逊人的全部美德。厄运不能使他屈服,富贵不能改其品行,什么也无法动摇他的意志,胜不骄,败不馁,热爱正义、自由、真理和知识,热心教导他的人民,他为保护美丽的古撒克逊语所作的努力也许超出我们的想像。没有他,我在写本书时所用的英语也许只能表达出一半的意思来。在我们制定英格兰一些最好的法律时,他的精神仍能给我们以灵感。那么让我们祈祷吧,让他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的心灵,至少当有人仍处在蒙昧无知中时,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会尽全力让他们得到教育;告诉那些统治者,教育人民是他们的职责,而他们却没有担负起这个责任来,自从公元901年以来,他们几乎没做出什么贡献,比起伟大的阿尔弗雷德国王,他们应该自愧弗如。
英国政治家、文学家
温斯顿·丘吉尔在《
英语民族史》中高度称赞阿尔弗雷德:
美国学者克莱顿·罗伯茨、戴维·史伯茨、道格拉斯·R.比松在《英国史》中评价:“阿尔弗雷德是英格兰国王中唯一获得“大帝”称号的君主,这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被称为大帝,并不是因为其王国疆域的辽阔或者其征服地区的广大,而是由于其个性的伟大。阿尔弗雷德充满勇气和力量,兴趣多样,具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深刻的宗教感,喜爱书籍,意识到权力的烦恼,但受强烈的使命感所驱使。”
轶事典故
自幼聪慧
据史料记载,阿尔弗雷德的母亲欧斯博加有一天向孩子们展示了一本绘图版的撒克逊诗集,并告诉他们如果谁能背下书中的诗歌,那么他就能得到这一珍贵的礼物。 结果作为最小的儿子的阿尔弗雷德展现出了非凡的记忆力,从而获得了这本书,同时获得了父母的青睐。
国王与面包
一个源自12世纪的著名传说记述,阿尔弗雷德在被丹麦人击败并藏身在萨默赛特郡沼泽时,得到一个放牛人的收留。一天,放牛者的妻子把阿尔弗雷德一个人扔在家里,让他照看炉上烘烤的饼。但他却坐在炉边准备他的弓箭和其他武器,心思根本没放在饼上,结果把饼烤糊了。放牛者的妻子回来责备他道:“唉呀!伙计,你看面包烤焦了,为什么不翻一下呢?尤其是你还那么喜欢趁热吃呢!”根本没想到自己责骂的竟是威塞克斯的国王。
多才多艺
阿尔弗雷德是位优秀的音乐家。据说在艾丁顿战役前,他乔装打扮成游吟歌手,背着竖琴,走进丹麦人的营地。他就在丹麦人的头领古特伦的帐篷中弹奏吟唱,用歌声聚来了大批丹麦人。他看起来一心一意地演唱,其实却在暗暗观察着敌人的情况。不久,阿尔弗雷德召集追随者冲向丹麦营地,一举击溃了丹麦人。
在阿尔弗雷德统治期间,英格兰在军事、外交、科学、文学、宗教等方面都有所发展。阿尔弗雷德襟怀宽广,爱好广泛,不论商业贸易、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他对什么都充满热情。
阿尔弗雷德发明了一种用燃烧的蜡烛来计时的方法。他把一天的时间分作几段,每一段时间集中做一件事,为精确地划分时间,他做了一批大小相同的蜡烛,在固定的地方刻上凹槽,让它们时刻燃烧。因此,蜡烛燃尽时,他就把一天分成了几个凹槽来表示,这和我们当代用时钟计时几乎一样精确。但蜡烛刚做出来时,他发现从门窗和墙缝中吹进来的风或扰动的气流,使烛火闪烁不定,不能均衡地燃烧。为此,阿尔弗雷德把蜡烛放进木制或羊角容器中。就这样,英格兰第一次做出了灯笼。
人际关系
(表格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墓葬
阿尔弗雷德死后被暂时埋在温切斯特(Winchester)的奥尔特敏斯特教堂(Old Minster)。不久迁入专门为他建造的New Minster。1110年,阿尔弗雷德与他的后代的灵柩被迁入海德大修道院(Hyde Abbey)。
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39年),海德大修道院被规划为监狱,他的棺木与尸骨遭到毁灭性破坏,至当代一无所留。
雕像
英国伦敦市
萨瑟克区三一教堂的广场、
威尔特郡的Pewsey及牛津郡旺蒂奇的广场中均有阿尔弗雷德的雕像。其中萨瑟克的阿尔弗雷德雕像被认为是伦敦最古老的户外雕像;旺蒂奇的阿尔弗雷德全身雕像则是
维多利亚女王的亲属霍恩洛厄-兰根堡的维克多王子制作的。此外,美国纽约州的
阿尔弗雷德大学与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市凯霍加县法院均有阿尔弗雷德的青铜雕像。
(图册主要参考资料)
形象变化
阿尔弗雷德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得到后世广泛的纪念,被尊称为“英国国父”。1441年,英格兰国王
亨利六世试图让教皇
尤金四世封阿尔弗雷德为
圣徒,但没有成功。一些天主教徒私下视他为圣徒,也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英国圣公会尊称其为天主教英雄,并在他的忌日10月26日设立纪念节日。他通常被描绘在英国教堂的
彩色玻璃上。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1969年电影《
奇兵定江山》:
戴维·海明斯饰演阿尔弗雷德。
游戏形象
阿尔弗雷德还出现在各款游戏当中,如游戏《
全面战争传奇:不列颠的王座》重现了阿尔弗雷德在爱丁顿击败维京人的场景,《
刺客信条:维京纪元》则虚构出阿尔弗雷德为英格兰上古维序者的“大司教”及
圣殿骑士团奠基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