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素(1902-1990),原名博,著名历史学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
陈垣的长子。广东省新会县(今为江门市新会区)棠下镇石头乡(今属江门市蓬江区)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香港九龙英华女子中学任教。曾主持《
皇明四朝成仁录》的汇编和校订工作,继续研究历史。1942年香港沦陷,入贵州遵义,应聘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战争期间,热情支持学生爱国民主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陈乐素奉军事管制委员会之命,参与接管
浙江大学。1952年改革学制,任浙江师范学院(
杭州大学前身)历史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1954年任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聘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既指导研究生,又参与该院院长郭沫若主编的《
中国史稿》中的宋史部分的编写,是我国宋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到安徽“五七干校”劳动,后被迫退休,辗转回到
杭州,仍专心治史,继续编著《
宋史艺文志考证》。打倒“四人帮”后回
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恢复教席。后调任广东
暨南大学教授兼宋史研究室主任、古籍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被选为
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后,任委员。1990年7月20日,陈乐素与世长辞,享年88岁。
陈乐素治学严谨,对人诲而不倦,对己勤学不息。家有藏书万卷,仍常往图书馆阅书。以德才兼备,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他还关心家乡修志,被聘为新会县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多次回县指导修志。著作有《求是集》(一、二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