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笔名
陈希我,男,福州人,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博士。曾留学日本,现居国内,任教于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放逐,放逐》、《抓痒》,小说集《我们的苟且》,中短篇小说《暗示》、《今天你脱了没有》、《我们的骨》、《遮蔽》,评论《我们的文学真缺什么》等。被《
中国图书商报》评为2003年新锐人物。
陈曦,笔名
陈希我,中国先锋作家。曾留学日本,现任教于
福建师范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一九六三年生于福建福州,一九八三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学教员、文学编辑。一九八九年赴日本留学,一九九四年归国;在大学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九十年代末受到关注,引起极大争议,被冠以“极限写作”、“后先锋”、“新生代”、“性作家”等头衔,毁誉参半。
主要作品有小说《抓痒》、《冒犯书》、《我爱我妈》、《大势》、《母亲》、《移民》,随笔集《真日本》、《
日本人的表情》等。四度获“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获“
人民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作品多次上排行榜,同时也频频引发争议、被审禁。部分作品被介绍到法国、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等地区。
其实文学,乃至整个艺术就起源于不能言说。不能言而言。文学所以存在,不是因为人们希望从它身上得到应当怎么做的训诫,而恰恰相反,是我们可以有多大的伸缩度。从艺术的起源就看得很清楚。我们活得太累了,被阉割了,需要一种狂狷。文学是盯着这世界阴处的,即使世界一片光明(当这样的时候真的来到,文学就该寿终正寝了)。文学不是让人喜欢的东西,就像我邻居那个疯子的话每每遭人忌恨一样。它是“恶之花”。它是病,促成大艺术的是无法救治的危机感,痛感,现世的绝望。作家就是这样异常敏锐的人,甚至,这敏锐是一种夸大。(《写作是一种变态》)
长篇小说《放逐,放逐》和小说集《我们的苟且》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小说集《我们的苟且》和中篇小说《我们的骨》、《暗示》和长篇小说《抓痒》、《大势》分别4次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短篇小说《我疼》登
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我们的骨》和《母亲》分别获第5届、第6届文艺百花奖,中篇小说《上邪》获2006年度“人民文学奖”。
喜欢现当代文学的人都知道,“
陈希我”是笔名,原名则是站在
福州人群中大喊一声,都会有一两个人回应的名儿——陈曦。“父亲给我取的名字很复杂”,因为陈曦这个名字,陈希我吃了不少苦头,当然也包括在日本留学期间,虽然日本也是个汉字国家,但他们没有这个“曦”字,“有时他们会念错,会叫我‘陈义’,可是我又不得不答应,答应完了又有人会嘲笑”。说起二十多年前的事,陈希我还是有点无奈。陈希我这个名字很强调“我”这个字,他说,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让他学会了万事靠自己,每每打电话、写信回家,都是报喜不报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