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三状元,是指
陈尧叟、
陈尧佐、
陈尧咨三兄弟,阆州新井县(今四川省
南部县)人,一说阆州阆中县(今四川省
阆中市)人。北宋初年,兄弟三人相继考中进士,尧叟、尧咨为状元,俗称“陈氏三状元”。
三陈事迹
陈尧叟
陈尧叟(961—1017),字唐夫,陈省华长子。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中状元,授官光禄寺丞、直史馆。后迁官至广南西路(约今广西、海南两省地)转运使,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安抚使,兼群牧制置使,检校太傅,拜同平章事,最后拜相掌枢密院,开府仪同三司。
陈尧叟在广南西路为官多年,颇有建树。宋时的岭南两广比较落后,地方缺医少药,人们生病多去求神问卜,不用药物。岭南又是暑热之地,不但医疗条件差,连饮水等卫生条件也差,发生不少行人渴急生病致死的情况。他收集治病验方,石刻在桂州驿站,既减轻了人民痛苦,也遏制了巫神为害。他跋山涉水,访问民间老人,考察地脉水源,凿井取水,解决了人民天干抗旱、平时饮用的问题。后来他还组织乡民每隔二三十里修一凉亭,亭旁植树凿井,设置饮水用具,为乡民和长途跋涉的行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陈尧叟在广西因地制宜推广苎麻生产,下令诸路官吏督促种桑枣。陈尧叟根据当地的土质和已开始种苎麻的情况,劝民广织,以钱盐折变收买,农民互相劝种,推广很快。琼州(海南岛)的公用粮食是广西南面几州接济,并由广西派兵输送,因士兵不习水性,多次出现船覆人亡的情况。陈尧叟到任后,选正对琼州的递角场为点,令雷、化、高、太平等四州的租米输集于场,叫琼州遣蜒兵(善操舟楫的水上民族组成)具舟自取,使给和取的都感到方便。与广西接壤的交州是黎桓统治的地方,广南西路的地方长官勒索黎桓,一次数千缗钱。黎桓为了筹集这笔钱财,刑逼辖区人民,出现许多断手断足的情况。陈尧叟到广西,朝廷要加封黎桓为国信使,这又是交州人民一场灾难。陈尧叟知情后,奏请朝命,召来桓子,给以封赏,却其私赠。这既是改变恶习,又给交州人民减少了痛苦。黎桓统治的交州和广西的交界处,是海盗的出没之地,这些海盗又多以交州为入寇广西的屯集地,而交州的亡命者又多前来广西藏匿。陈尧叟则捕获亡命,送回交州。黎桓为了报谢陈尧叟,也捕绝海盗,使边境安宁,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一定保证。
陈尧叟在广西政绩显著,被调回朝,加刑部员外郎、充度支判官,负责国家的财政收支。陈尧叟在朝,主持了农田水利、裁减冗员、烦文及马政等工作。为促进农业生产,他在北方推广踏犁耕作。陈尧叟进京不久发生河却澶州的灾害,他奉命前往进行黄河的堵复工作。因两河受灾严重,他又兼任河北,河东两路的安抚副使。
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战事频繁,急需军马,真宗皇帝命陈尧叟兼群牧制置使,陈尧叟任职期间,拟订条例,著有《监牧议》,建立了宋朝的马政。陈尧叟受命同冯拯与三司议减冗吏及烦冗文账。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陈尧叟拜相。死谥文忠。
陈尧佐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号知余子,陈省华次子。宋太宗端拱元年(988)中进士,作过县尉、通判、知州、转运使、知制诰、拜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陈尧佐一生为官清正,敢作敢为。他在陕西朝邑做知县时,其兄陈尧叟到陕西视察,陈尧佐告发了朝邑地方官方保吉。方保吉因而怨恨他,诬陷他,他被降为朝邑县主簿。他当开封府推官时,又因“言事忤旨”,得罪了皇帝,降为潮州通判。陈尧佐到潮州时,出现了鳄鱼食小儿的事。陈尧佐同情人民,下令派人将鳄鱼捕获,并具文宣布鳄鱼的罪状,当众烹杀。他在寿州(今安徽凤台)做知州时,当地发生饥荒,他捐出自己的俸米煮稀饭,救人命,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官吏也捐出俸米,救活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任河东路转运使时,因河东路(今山西省)地瘠民贫,大都以挖炭为生。他向朝廷为民请命,免除了地方的税收。他作枢密院副使时,发生祥符县县佐官吏逃走抗县令的事。祥符与开封同治,知县陈诂对县属佐吏要求甚严,属下各官以空县逃走为抗议。此事上报,连听政的刘太后也很气愤,欲罪诂。因陈诂与吕夷简(宰相)有亲,朝中大员为避嫌都不愿承办此事。陈尧佐独说:“罪诂则奷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陈诂因此免罪。他知永兴军(今陕西省)时,发现前任管理姜遵为了讨好刘后在京兆(今西安)修佛塔的意见,大量毁坏“古碑碣充砖甓用”。他马上冋朝廷奏请停毁和修复。为保护文物,他不但敢反对前任姜遵,还敢上忤刘后。
陈尧佐善治水,与父兄相比较,他在水利上的成就最大。他任两浙转运使时,创制了“下薪实土法”。是时,钱塘江的潮涌天下有名,但堤岸也常被潮水冲坏,给两岸人民造成很大的危害。传统均以土、石筑墙为堤,这种堤只能管一至两年,陈尧佐到此作了认真的研究考察。提出了“下薪实土”的筑堤方法。意见上奏朝廷,当时的宰相丁谓却不以为然,但又拿不出其他办法,只好将“下薪实土”法一试,效果很好,一连几年,堤岸都安然无恙。
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黄河在滑州(治今河南滑县)决口。特启陈尧佐知滑州,负责黄河的堵复工作。破堤而出的浊浪,犹如一条黄色的巨龙,汹涌无比。堵口的材料轻了,易被冲走;堵复的材料大了就阻力大,也易冲走;如又重又大,搬运和投入都十分困难。陈尧佐经过实地考察后,创制出一种“木龙杀水法”,此法是用木条钉成长方形的木笼,内实泥土、树枝、石块,集中向缺口投去。办法奏效,很快就使奔腾汹涌的黄河之水回归旧道。陈尧佐在缺口堵复后,又发动人民加固和修筑长堤,防患于未然。所修之堤效果较好,人们长期受益,尊为“陈公堤”。他到山西并州(治阳曲,今太原市)做官,夏秋之际汾水暴涨,人民多受其害。陈尧佐动员群众,沿汾水两岸筑堤,并在堤上植柳数万株,洪水季节挡水固堤;炎夏之时浓蓢翠绿,宜人游玩。暴涨为害的汾水,成为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陈尧咨
陈尧咨(970—1034),字嘉漠,陈省华子。咸平三年(1000)中状元,初授官为将作监丞,后作过通判、考官、知州、知府、知永兴军、天雄军、观察史、节度使、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
陈尧咨与父兄的品格相反,他性情刚戾,办事果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在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永兴军(治长安,今西安)多盐卤,人民的饮水十分困难。陈尧咨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使龙首渠的清水注入城中,解决了京兆府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他知郡州(治今东平)时,请修新河导积水。历史上郡州到徐州,是古代黄河改道的主要区域,也是大运河通过的地带。湖泊、池沼和积水都很多。积水不除,农民的耕作就无法进行。陈尧咨到此即向朝廷奏请修新河,从鱼山(宋名吾山,在东平湖北的济水岸边)南向至下杷,导除了积水,恢复了生产。
陈尧咨在军事上有建树,曾任陕西缘边安抚使。后又调他知天雄军(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到任发现城防败坏,军器短缺,遂将军事防务、装备修葺完善,整顿一新。陈尧咨知兵善射,尝以方孔“铜钱为的,一发贯其中”。
陈尧咨在为人和从政上也有许多遭人指责的地方。他盛气凌人,使同僚难堪。他知永兴军时,转运使乐黄目因不堪其凌辱,求解去。他为官“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他知天雄军时还“列军持大梃侍前,吏民语不中意,立至困仆”。陈尧咨死后赠太尉,谥康肃。
状元故里
三陈故里在新井县。新井县建于唐武德元年(618),据《图经》等古籍载:“武德元年,巡察使段伦以其居隆、梓、遂三州之间,乡村辽阔,遂分南部、晋安置县,县多盐井,以新井名之。”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新井县入南部县。其故城遗址,在今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即是“三陈”的故里。在大桥镇的“书岩湾”,经常有南来北往的游客到此寻古探幽。这里竹木茂盛,溪水潺潺,有一长38米、宽3米、高4米的弯月形天然岩洞。洞顶有不少突出的小石孔,相传那就是陈氏三兄弟“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圣贤书、高中状元之前在家乡留下的遗迹。
陈氏家风
《南部县志》:宋陈省华对客,子尧叟、尧佐、尧咨
列侍,客不安。省华曰:学生列侍,常也。
《保宁府志》:
冯氏,南部人,陈省华妻,多智术,有贤行,教子以礼法,以尧叟贵,封鄢国夫人。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