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
四川省南充市辖县
南部县,四川省南充市辖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川中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境内丘陵起伏,西北高、东南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特点为冬暖、春旱、夏长、秋短,东接仪陇县、蓬安县,南靠西充县、顺庆区,西邻盐亭县、梓潼县,北连阆中市、剑阁县,总面积221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南部县辖4个街道、33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于蜀北街道金葫路8号。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常住人口80.1万人。
历史沿革
西汉初(前206年),置充国县,治地在今县西大桥镇东北14千米。
东汉初,并入阆中县。永元二年(90年),复置。初平四年(193年),又分充国县置南充国县,为巴郡所辖15县之一,治地在今南隆镇。分置南充国县后,充国县在西,后称西充国县。建安六年(201年),刘璋改原巴郡,西、南二充国县均隶巴西郡。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在原巴西郡地立北巴西郡,又改南充国县为南国县、西充国县为西国县,同属北巴西郡。
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改南国县为南部县,仍属北巴西郡。天监八年(511年),于北巴西郡置北巴州。大同中(535~546年),州、郡、县建置变革纷繁;在南部县设置南部郡(领县一,郡、县治地均在今南隆镇);又分金迁戍地置金迁郡,并置郡辖金匮县(郡、县治地均在今升钟镇桥坝头村);改掌天戍地为掌天郡及郡辖西水县(郡、县治地均在今西河乡高峰村);复改西国县为西充县。南部、金迁、掌天、木兰四郡皆隶南梁北巴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南梁北巴州为隆州、改北巴西郡为盘龙郡(州、郡治阆中)。改南部郡为新安郡、隆州新安郡仍领南部一县。又将木兰、掌天二郡并入金迁郡,改西充国县为晋城县,改金匮县为晋安县,晋城、晋安、西水三县皆属金迁郡。
北周孝闵元年(557年),南部县属盘龙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推行州县二级制,悉罢全国诸郡。罢金迁郡,以地属隆州(治阆中);省晋安县入晋城县,移治晋安坝(今升钟镇桥坝头村)。其时,南部县、晋城、西水三县皆隶隆州。大业元年(605年),西水县因水毁,治徙彭定故宅(今保城境内)。是年,又罢隆州置巴西郡,南部、晋城、西水三县为巴西郡所辖。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巴西郡为隆州,改晋城县为晋安县。同年,又析南部、晋安二县地置新井县(治今大桥镇附近)。武德四年(621年),析南部、相如二县地置新城县,后避太子讳更名新政县(治今仪陇县新政镇)。其时,南部、晋安、新政、新井、西水五县均隶隆州。先天元年(712年),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辖县不变。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在今四川省地区置益、梓、利、夔四路,利州路仍置阆州阆中郡,领有南部、晋安、新政、新井、西水诸县。熙宁四年(1071年),省晋安为镇入西水。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蒙军扰境,南部县治徙跨鳌山。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罢阆州置保宁府,隶广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新井、新政、西水三县并入南部县。元末,明玉珍据蜀建大夏政权,南部县隶属未变。
明洪武四年(1371年),南部县治迁还旧址。洪武十年(1377年),南部县并入阆中,十三年又复置,仍隶保宁府。
清代,沿袭旧制。
民国三年(1914年),南部县隶属嘉陵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治今南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部县隶属南充专(地、市)区。
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后,隶属南充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2年以前,南部县辖11个区、71个乡、11个镇。
1992年,南部县大面积调整区划建制,撤11个区,建25个镇。
1995年,南部县又恢复31个镇、47个乡、13个区工委。
1997年,南部县恢复到32个镇、48个乡、13个区工委(包括南隆镇、河东区、盘龙区、东坝区、王家区、楠木区、定水区、黄金区、建兴区、大桥区、伏虎区、升钟区、大坪区)。
2004年,划归仪陇县管辖的有1乡、1镇(柴井乡、度门镇)后,南部县有31个镇、47个乡、13个区工委。
2006年夏秋之际,根据南部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南委发[2006]39号、南府发[2006]35号文件,撤销河东区、盘龙区、东坝区、王家区、楠木区、定水区、黄金区、建兴区、大桥区、伏虎区、升钟区、大坪区12个区工委;撤销高云乡、董家乡、凤台乡、水音乡、龙凤乡、义丰乡6个乡。全县辖31个镇、41个乡、6个办事处。
2010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光华乡划归仪陇县;将原南部县南隆镇辖区范围原东城、南城、西城和北城办事处改设为滨江街道办事处、蜀北街道办事处,保留南隆镇建制,南隆镇现辖原金星、枣儿办事处范围,镇政府办公地设在金星场镇。同年7月9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至此,南部县共有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
2019年10月31日,根据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高坪区等7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南府〔2019〕45号)南部县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为:撤销河东镇和火峰乡,设立满福街道,撤销南隆镇和肖家乡,设立南隆街道,撤销群龙乡和平桥乡,设立石龙镇,撤销保城乡和铁鞭乡,设立西水镇,撤销桐坪乡和店垭乡,设立桐坪镇,撤销中心乡、三清乡、碾盘乡、碧龙乡、大富乡、龙庙乡、马王乡、梅家乡和窑场乡、寒坡乡、四龙乡、兴盛乡、太华乡、碾垭乡、永庆乡、雄狮乡、石泉乡、玉镇乡和千秋乡、柳驿乡、永红乡和柳树乡、皂角乡、光中乡、丘垭乡、西河乡分别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楠木镇、长坪镇、谢河镇、铁佛塘镇、王家镇、河坝镇、八尔湖镇、东坝镇、黄金镇、流马镇、定水镇、大王镇、建兴镇、大河镇、万年镇、大桥镇、伏虎镇、花罐镇、升钟镇、升水镇、神坝镇、大坪镇、太霞乡。至此,南部县由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变为4个街道、33个镇、5个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南部县辖4个街道、33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于蜀北街道金葫路8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南部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川中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地处北纬31°04′—31°40′、东经105°27′—106°24′。县境东接仪陇县、蓬安县,南靠西充县、顺庆区,西邻盐亭县、梓潼县,北连阆中市、剑阁县。东西长89.70千米,南北宽59.50千米。全县总面积22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部县地貌类型为平坝、台地、低丘、高丘、低山、水域6个基本类型。地形为川北丘陵地形,县境内丘陵起伏,西北高、东南低。嘉陵江东岸属大巴山余脉,西岸属剑门山余脉。地貌因受水系切割,多呈树枝状山型,受风化侵蚀较强的大坪镇—升钟镇一线,山顶多呈台状方山地貌;花罐镇—宏观乡、碑院镇—五灵乡一线,山顶多呈圆锥状,台地呈条带状;伏虎镇—王家镇一线,山顶多呈馒头状或平顶山梁,地形平缓,沟谷宽坦。嘉陵江、西河沿岸分布少量冲积坝和台地,地势低洼平坦。
县境最高点为西北端太霞乡境内龙尾山,主峰海拔826米;最低点为东南端西河口,海拔298米。县境西北部海拔500—650米,相对高差200—300米;中部及东北部海拔400—550米,相对高差100—150米;东南部海拔300米。
水文
南部县河流42条(县级以上河流27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4条。嘉陵江南部段由北向南流经老鸦镇、满福街道、滨江街道、谢河镇、盘龙镇、石河镇、楠木镇、富利镇、王家镇9个乡镇(街道)58个行政村,河段长度约78千米,流域面积2145平方千米;西河发源于江油市五指山南麓,属嘉陵江右岸一级支流,在南部县境内干流长度188.6千米,流经17个乡镇168个村居,汇入溪河12条,全流域面积1800平方千米。
气候
南部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特点为冬暖、春旱、夏长、秋短;无霜期长,风速小,云雾较多,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农作物四季均能生长。历年平均气温16.9℃,最热月平均气温26.8℃,最冷月平均气温6.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4℃,极端最低气温-4.3℃。
土壤
南部县土壤有潮土、黄壤、紫色土、水稻土4个土类,6个亚类,13个土属,54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3年,南部县降水量969.1毫米,年末,南部县有水电站14座,水库167座。
生物资源
南部县境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乔木、灌木、草木、蕨类及藤本等植物265种,其中药用植物365种,树木364种。原始自然植被丰富,柏、松、樟、桤、竹以及黄荆、马桑、巴茅等生长繁茂。
南部县境内动物资源311种,其中属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23种。
矿产资源
南部县境内石油、天然气分布在伏虎、双佛、万年、老鸦、东坝等地,有40余个井位产油产气。盐分布在盘龙、楠木、碑院、建兴、黄金等乡镇,藏量丰富。境内沙金分布于嘉陵江沿河两岸河道转弯处的一级、二级阶地,卵石的下部与基层的顶部,与沙交织在一起,富集程度不等。沿嘉陵江的滨江、盘龙、楠木、石河、王家等10余个乡镇(街道)均有蕴藏。南部县有丰富的河沙、卵石等自然资源。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部县常住人口81723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12688人,下降12.12%,年平均下降1.28%。
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户籍户数41.2万户,户籍人口11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7万人,非农业人口25.6万人。女性56.7万人,男性62.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4:100.0。常住人口8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78万人,乡村人口42.3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17%,比上年末提高1.07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南部县少数民族人口总数3000余人,主要集中在城区和中心乡镇,以藏、彝、苗等民族居多。
经济
综述
2022年,南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4亿元,同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9亿元,同比增长4.5%,拉动经济增长0.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23.4亿元,同比下降1.0%,下拉GDP增长0.4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41.1亿元,同比下降7.8%,建筑业增加值82.4亿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158.1亿元,同比增长3.6%,拉动经济增长1.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19.1:47.4:3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308元,同比增长2.2%。
2023年,南部县地区生产总值472.1亿元,同比增长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0.5亿元,同比增长4.2%,拉动经济增长0.8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8.7亿元,同比下降5.1%,下拉GDP增长2.5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23.4亿元,同比下降11.8%,建筑业增加值85.3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72.9亿元,同比增长7.4%,拉动经济增长2.6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19.2:44.2:3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682元,同比增长1.5%。
2023年,南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6.6%。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8.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5%,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不含农户投资)同比下降43.7%。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1.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6.2%。
2023年,南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16.0%。其中:各项税收性收入4.1亿元,非税收性收入6.0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1亿元;教育支出12.4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0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4.5亿元;环境保护支出0.6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4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1.7亿元;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6.2亿元;交通运输支出2.3亿元。
第一产业
南部县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料主产油菜,经济作物主产棉花。属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蚕桑示范县。
2023年,南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1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农业总产值77.4亿元,同比增长6.0%;林业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12.9%;牧业总产值43.3亿元,同比增长0.1%;渔业总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8.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4.2%。
2023年,南部县粮食总产量53万吨,同比增长1.5%。油料作物产量10.8万吨;蔬菜及食用菌(含菜用瓜)产量82.9万吨;水果产量12.7万吨。
2023年,南部县出栏生猪87.8万头,同比增长0.6%;猪肉产量6.4万吨,同比持平;出栏牛1.6万头,同比增长0.4%;出栏羊29.1万只,同比下降1.7%;出栏家禽1086.2万只,同比下降3.4%。
第二产业
2023年,南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0.1%;培育23户规上工业企业入库,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户,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3.4亿元,同比下降11.8%。
2023年,南部县新增入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0户,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90户。建筑业增加值85.3亿元,同比增长6.6%。
第三产业
2023年,南部县新增入库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3户,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174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7亿元,同比增长10.4%。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59.1亿元,同比增长10.4%;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78.6亿元,同比增长10.5%。按行业类型分,批发业零售额38.0亿元,同比增长10.4%;零售业零售额164.0亿元,同比增长10.4%;住宿业消费额2.4亿元,同比增长9.9%;餐饮业消费额33.3亿元,同比增长10.6%。
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人民币存款余额566.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15.7亿元,同比增长14.8%;住户存款527.1亿元,同比增长10.6%。人民币贷款余额327.5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短期贷款39.8亿元,同比增长31.7%;中长期贷款274.1亿元,同比增长17.9%。
交通运输
南部县城地处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国道212线(兰州—重庆)和省道101线(成都—南江)、204线(南部—渠县)交会处,与成都、重庆三点连线,略呈等边三角形。
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公路里程5366千米,其中:国道109千米,省道214千米,县道692千米,乡道1322千米,村道3030千米。全县有等级公路里程5316千米,其中:一级公路74千米,二级公路128千米,三级公路123千米,四级公路4991千米。
政治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共有科技主管机构2个;高科技产业企业18户;专业技术人员339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76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1个;科技兴农实施项目2个,引进科技兴农新品种5项,引进科技兴农新技术6项,建立示范基地5个;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10户,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共有学校188所,其中:幼儿园84所,小学33所,普通中学67所,职业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9824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1373人,小学教职工2704人,普通中学教职工5358人,职业中学教职工346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43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8585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788人,小学专任教师2544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895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317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1人。全县在校学生111496人,其中:幼儿园在校学生17032人,小学在校学生4586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361人,初中在校学生27585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489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45人。全县共有毕业学生33290人,其中:幼儿园毕业学生7166人,小学毕业学生8729人,普通中学毕业学生16036人,职业中学毕业学生1291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学生68人。初中升学率92.1%,高中升学率91.8%。参加普通高校考试人数共有8722人,全县本科入学2314人,专科入学4930人。参加各类成人高校考试815人,录取642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共有乡镇文化中心73个,共有从业人员203人,举办展览313次,组织文艺活动711次,藏书18万册,每万人拥有文化馆建筑面积达5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共有从业人员7人,藏书25万册。全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9个,市级20个。
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有40个乡镇广播站,广播通村率达100%,公共广播节目全年累计播出时间5970小时。全县有乡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72个,电视总用户27.5万户,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7.0%,公共电视节目全年累计播出3870小时。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度5900千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有医疗机构78个,其中:医院24个,卫生院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门诊部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执法大队)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共设病床6174张,共有从业人员5548人。
截至2023年末,南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176人,其中:执业医师942人,执业助理医师1352人,注册护士2044人,药剂人员204人,检验人员16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469人。从技术人员分布看,医院占2972人,卫生院占1078人,门诊部占4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59人,妇幼保健院占251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4‰,婴儿死亡率1.2‰,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8%,产检率99.56%。
体育事业
2023年,南部县共有乡镇体育协会38个,体育馆2个,新建全民健身场所1090处,全县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达38.9万人;各类体校学生500人,向体育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300人;全县参加县、乡两级运动会共17000人,参加省市运动会300人,取得金牌25人、银牌23人、铜牌30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南部县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6万人,参保人员中离退休人员0.9万人,参保人员工资总额达13.2亿元,全年实付养老保险金总额6.2亿元。
2023年,南部县企业职工实际参加养老保险7.1万人,享受退休费社会化发放人数达6.4万人,全年企业职工工伤保险5.0万人,实收保费0.1亿元。
2023年,南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为61.4万人,参保缴费人数达19.0万人,实际征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2.8亿元,实际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3.7亿元,实际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18.9万人。
2023年,南部县已参加医疗保险人口达94.7万人,其中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4.0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居民人数为86.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离退休职工人数为2.3万人,参保人员工资总额达24.8亿元,医疗保险金实收5.5亿元,实际支付医疗保险费用9.6亿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南部县名由充国县—南充国县—南国县—南部县演变而成。充国县之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为巴郡11县之一。县名由来和含义,史无记载。今人考据,古充国境本为賨人聚居区,后巴人南来,以“賨”、“充”谐韵,称土著賨人曰“充”,故以充国名之,亦有羁縻之意。
南充国县,始见于《华阳国志》:“和帝时置,有盐井,大姓侯、谯氏。”东汉初平四年(193年)分充国置南充国县(见《续汉书》及注)。分南充国后,充国在西,故后称西充国。蜀汉至晋皆有西南二充国(《蜀志》:谯周,西充国人;张嶷,南充国人。又见《晋志》)。李雄据蜀时期,因战乱,充国荒废(见《寰宇记》),西充国并于南充国,所以常璩撰《华阳国志》时只有南充国。刘宋改南充国县为南国县。梁天监二年(503年)改南国县为南部县。据此,县名由充国县—南充国县一南国县演变而成。另—说,以居郡南而得名。
宗教
南部县有合法宗教活动场所52处(含3处基督教临时活动点),其中,佛教活动场所29处,基督教活动场所20处,天主教活动场所3处;有县佛教协会、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天主教爱国会3个宗教团体,有宗教教职人员29人,全县信教群众约3.9万人。
传统文化
南部皮影起源于南部县八尔湖镇(原马王乡),自清代开始流传。其外形、表演、音乐具有川北地方特色。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将南部县皮影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评审,正式将其列入联合国“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戏又称“傩舞”,是汉族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称“傩仪”。在宋代前后,傩仪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傩戏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内容多与宗教鬼神有关,红色为忠,白色为奸,黑色为正,黄色为暴,蓝色为莽,绿色为侠,金银为神妖。升钟湖周围乡镇保存原生态的傩舞,当地称作“跳傩傩”或“耍傩傩”。2009年,南部傩戏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有名的是双峰乡傩戏。
南部剪纸技法和制作方法可分为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剪纸法、双手撕法和火烧烫绘法6种。“大坪剪纸”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享誉川北。在传统的刻、剪基础上,创造出“铅”“掺”“划”等技术,剪出的图案形象生动。
南部花灯以灯套戏、以戏串灯,在表演形式上分为“天灯”和“地灯”两大类。天灯的表演,以搬演戏曲为主;地灯则是演员人手拿着一盏灯进行歌舞、杂耍等表演。天灯与地灯两者结合,构成一台内容丰富、表演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的“花灯戏”。据《川北灯戏》记载,以南部县店垭乡贾太章为传人的“贾记灯班”,早期就活跃在盐亭县和南部县的大坪镇、升钟镇一带。
南部民间工艺主要有雕塑(包括木雕、根雕、石刻、泥塑、面塑等)、纸扎、工艺美术等。县境内清代古建筑、古墓群木刻、石刻书法作品以及古道遗存,均有较高的社会学、民俗学和文化学价值。
民间流行的曲艺有评书、快板、金钱板、清音、方言、相声、三句半等,多以茶园、院坝等为活动场所,并逐渐与歌舞、戏剧组合,在舞台上演出。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南部县先后出过蜀汉名将张嶷,成都王谯纵,唐代御史中丞鲜于仲通,唐代太子太傅、蓟国公鲜于叔明,北宋陈氏三状元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清朝工部尚书李先复,清乾隆年间治水专家陈琮,革命烈士李鸣珂、李载浦、李春畅、张友民、任伟章,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国际主义战士王永维等。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18:4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