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境内组织机构
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年 11 月经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发改委联合批准组建,并于 2004 年 4 月 26 日通过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发改委联合组织的现场检查验收,正式挂牌运行。
下设机构
中心下设综合办公室、科研部、发展部、中试基地及研究生班等机构,科研部下设植物化学、农药毒理、化学化工、农药制剂、生物工程及生物测定等 6 个研究室。
机构领导
中心主任由张兴教授担任,副主任为何军副研究员和冯俊涛副教授担任;吴文君教授任技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
中心始终在新农药研究开发中,注重天然产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化学合成农药的创制、进行农药制剂加工技术研究,使高毒农药低毒化、低毒农药微毒化、研究施药新技术,达到农药使用安全化和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源农药,使整个生产工艺现代化。最终通过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及施药新技术、新器具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实现农药“无公害化”作为研究方向。以无公害农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让、对外技术合作与服务和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作为主要工作内容。
研究成果
围绕上述方向,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中心”先后开展了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 ”计划、创新基金、国际合作、教育部、农业部、陕西省科技厅、杨凌专项基金、学校专项、对外合作项目及“中心”自上与开放课题等 50 余项科学研究工作,获资助经费近 1500 万元; 10 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 1 项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5 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申请专利 47 项,其中 20 项已获专利证书;发表学术论文 300 多篇,其中 20 多篇被“ SCI ”收录,主编专著 ( 或教材 )10 余部;研制并转化农药新产品 28 个,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培养和建设
中心先后培养毕业博、硕士研究生 80 余名,本科及专科实习生 100 余名。 2001 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中心”为主体新上了一个专业即制药工程专业,该专业从 2002 年开始招生,每年招收本科生 60 名;三年来,每年在“中心”完成毕业论文的本科生 30 余人。
当前,中心拥有化学、化工、植保、昆虫、毒理、植物、植物生理生化等多学科专业人才。研究人员共 52 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 27 人,兼职研究人员 15 人;教授 10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副教授 12 人,讲师 9 人,助教 1 人,高级实验师 1 人,科研辅助人员 9 人。研究人员年龄结构合理, 40 岁以下人员占 70% 以上。在读博士后研究人员 2 名,博士生 29 人,硕士生 61 人;大学实习生 27 人,其中植物保护学院 14 人,其他学院 13 人。
运行管理经验
“中心”相对独立,高度开放,由学校直接领导,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重大事项由技术委员会决定。科技人员实行以专职科研人员为主、兼职科研人员为辅的方针;人事管理实行合同制与聘任制,专职、兼职、客座相结合。中心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模式,结合“中心”特点及具体情况,经过几年运行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当前,“中心”管理科学,运转良好。制定了“中心”管理条例等 60 余项规章制度;制定了“中心”实验室管理有关制度、操作规程等 100 余项,以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仪器设备规范化操作;建立健全了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团结。
国内外学术交流
多年来,中心先后主持了多次全国性农药会议,于 2001 年 11 月 17 日 ~20 日主持召开了在杨凌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植物农药暨第六届药剂毒理学术讨论会”;于 2004 年 7 月 25 日 ~27 日主持召开了“第八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当前,已确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学科在国内的领头羊地位。同时,在国内外同行中反响良好,树立了自己的应有地位。
发展设想与目标
中心以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农药为总目标,立足国内,瞄准国际农药研究前沿和国际农药市场,以农药产品及其配套的生产工艺技术作为研究成果的体现形式,以产业化、企业化为桥梁,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生产实践全方位的紧密结合。使之成为我国生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基地、新农药创制基地、农药学人才培养基地,真正成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型研发实体,出成果、出人才、出产品、出效益。
“中心”今后几年总体目标是:①在1年内,争取成为我校具产学研一体化特点的一个亮点;同时成为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在农药研究、教学、成果转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实体;②在2年内,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群体和科研实体,抢占国内无公害农药研究开发的制高点;③在3~5年内,向国际水平靠拢,力争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我国无公害农药研究先进水平的学术群体。④在2~5年内,建成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在SCI上发表10~20篇学术论文。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6 20:16
目录
概述
下设机构
机构领导
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