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唐代高适诗作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主要写登灵云池南亭的所见所感诗人“冥搜物象”,用生动自然的笔墨描写了雨后初晴、风烟俱净的塞外山川之美。
作品原文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凉州近胡,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而可掇。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注释译文
①明活字本题中无“得雷字”三字,清抄本题下注“得雷字”。窦侍御:名未详。侍御,御史台属官,赵璘因话录》卷五载,唐人通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按《新唐书·百官志》,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日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日察院,监察御史隶焉。”灵云:池名。一说为灵渊池,故址大约在今甘肃武威大云寺海子巷一带(一说在今雷台湖或海藏南湖),是古代凉州王室园林。郦道元《水经注·都野泽注》载:“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迳姑减县故城西东北流,水侧有灵渊池。”一说为灵泉池,亦在凉州古城中,《太平寰宇记》载:“灵泉池,在县南城中,《十六国春秋》云:张玄靓五年,有大鸟青白色,舒翼二丈馀,集于灵泉池’。后凉吕光太安三年宴群臣于灵泉池。”
②凉州:即武威郡,此处用旧称,指郡治姑臧县城。耀:炫耀,显示实力。蕃落:蕃族部落,此处指吐蕃。
③董帅:或即董延光。据《旧唐书·王忠嗣传》和《资治通鉴》玄宗天宝六载(747)的记载,董延光为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部将曾主动请缨攻打吐蕃占领的石堡城。践戎庭践踏胡兵军帐,此指攻打吐蕃。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枕席:即枕席过师。《汉书·赵充国传》:“治湟狭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颜师古注引郑氏曰:“桥成军行安易,若于枕席上过也。后因以“枕席过师”形容行军道路极其平坦安稳。
④白简:古时弹劾官员的奏章。《晋书·傅玄传》:“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此处以窦侍御所写奏章代指窦侍御其人。写烦:舒泄烦忧,洗涤尘烦。寄傲: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⑤蒲萄:亦作“蒲陶”“葡萄”“蒲桃”,常见的一种水果,亦可酿酒。此处指葡萄酒。兰茝:兰草和白芷,皆为香草。
⑥员外李公:即李员外,其人不详。员外,员外郎的简称,唐代尚书省左右丞、六曹及曹下各司皆设有员外郎,从六品上。七日:《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故又称“牛女之夕”。
⑦眺听:眺望和倾听。指人在亭台高处可以欣赏风景。
⑧语默:说话或沉默。《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后用以喻指出仕或隐居。此处意谓本以为大家出处行事不同,难以交流,没想到也能一起出游。
⑨冥搜:尽力寻找搜集。物象:景物,风景。
⑩拥:《全唐诗》下注:“一作应。”
⑪塞下曲:乐府诗题。谢:惭愧。此句说哥舒翰幕府中人才济济,自己泰列其中,自愧不如。
⑫河汉: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创作背景
高适有《送窦侍御知河西和籴还京序》,言及窦侍御还京时在“八月既望”;文中称哥舒翰为“凉公”,哥舒翰封凉国公是在天宝十二载(753)五月收复九曲之后,九月赐爵西平郡王之前;而此诗序中云“七日”“牛女之夕”,可推知此诗为天宝十二载秋七夕作于河西幕府中。
作品鉴赏
此诗小序非常优美:景物描写十分动人,山水舟台,临泛登陟,丝竹林木,苍然胡天,雨潇风袅,都使人心灵澄澈;登临感怀的心理活动与景物切合无间,登高所见空阔之景,尤其是突然而来的风雨让诗人悲从中来自身的抱负尚末实现,却军门多暇,终日宴饮语言上骈散相间,音节疾缓错杂,写景多四字句和对偶句,叙事和抒情多用散句。贺昌群先生称赞此序说:“可与南宋姜白石的《扬州慢》小序并读,是一篇清秀的诗的小品文。”(《贺昌群文集》第三卷《论唐代的边塞诗》)此序宛如一篇清新可人的南朝山水小品,可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相媲美。诗的内容主要写登灵云池南亭的所见所感诗人“冥搜物象”,用生动自然的笔墨描写了雨后初晴、风烟俱净的塞外山川之美,尤以“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两句最见炼字功夫;另外在写景中抒发了淡淡的乡关之思—“关山忆梦回”,结尾四句借幕府人才济济和牛女七夕相会表达君臣难以遇合、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删订唐诗解》:达夫节度西河,疲于戎事,故言己之眺听每宜于人静之时。亭台极目,感风景而愁,望关山如梦,此时但言语默,与侍御殊,何意得忝游陪与侍御合也。于是,连唱而动波澜,冥搜而开物象,当新秋微雨之后,望长天邀归鸟,非复平时之眺听矣。但我虽吟《塞下》之曲,实无为将之才,徒望河汉佳期未可卜也。盖借牛女以寓君臣遇合意。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0:2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