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桂林
中国近代建筑大师
陶桂林(1891—1992),乳名逢馥。中国近代建筑大师。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于江苏通州直隶州吕四镇陶家沟(今属江苏省南通启东吕四港镇)。
人物生平
陶桂林,又名逢馥,江苏通州人。
1903年,十二岁。经叔父介绍到上海福生木器店当学徒,后受雇于四川路一家木器厂工作,晚上补习英语,先后受聘于美商中国营业公司等单位,担任木工翻样,工地监工,工地主任等职。
1919年(民国8年)以后,主持字林西报馆(现外滩桂林大楼)、四川路桥堍邮政总局大厦等建筑工程。民国11年在派克路(今黄河路)创办陶馥记营造厂。
1928年(民国17年),承建广州市拥有五千只座位的中山纪念堂南京中山陵(三期)工程。
1931年秋(民国20年),在家乡吕四独资创办国内第一所建筑职业学校——志诚土木建筑职业学校;又出资组建上海正基建筑工业补习学校,任校董会主任委员。
1932年(民国21年),上海四行储蓄会发起在南京西路建筑远东第一大厦——上海国际饭店,由陶馥记营造厂。以后又在境内承建了大新公司大楼(现市百一店),交通银行大楼(现上海总工会)等建筑工程多处。
1937年,抗战开始,他组织上海建筑界为前线抢修工事,组织运输,送慰劳品。上海沦陷后,迁厂入川,在重庆先后承担了几个大兵工厂的建设任务。
1945年9月,应邀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的工商界名流座谈会。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上海、南京两地营造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1949年2月,去台湾后继续经营建筑业。
1973年退休,迁居美国。晚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建设,经常向国内转达“思乡之情”。
1992年嘱咐其子陶锦藩率馥记集团全体董事来沪访问并参加上海建设。
相关事件
承建中山纪念堂
1927年底,馥记承包到图内第一个重大工程,广州中山纪念堂。这是一座结合西方现代建筑技术,与我国古典艺术风格为一体的新型建筑。陶桂林深入第一线,和工人们一起共甘苦,同劳动,一起共同筹划,千方百计攻克难关,终于如期完工,并且验收达标,得到民国政府的一致好评。从此,陶桂林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一举成名。馥记在招标竞争中,屡次击败洋商对手,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承建国际饭店
1932年,上海四行储蓄会发起,在南京西路建筑上海国际饭店。几家外国营造商认定中国营造厂商无力承建这项艰巨工程,就漫天要价。陶桂林下决心投标。中标后,建立了一套坚强的管理班子。大厦内部结构采用的钢框架等元件,全由德国西门子洋行进口,并派专家指导安装,但德国专家迟迟未到,误了工期。陶桂林就亲临现场指挥安装框架,等德国专家抵沪时,工程已安装到十一层,质量符合要求,使他们大为惊讶。大厦工程仅用了22个月时间完工,轰动各方,陶馥记营造厂的质量、信誉也由此蜚声海内外。
1934年国际饭店竣工,英国技术人员名义上是前来检查,实质上存心找茬。结果见二十二层高的摩天大楼,施工质量及装修布置上竟找不到一点差错,也钻不到任何空子,不得不翘起大拇指:“中国工人是有本领的,你指挥得很好,很好!”事后,陶桂林笑着对职工们说:“洋人的鼻子比我们高一点,别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5 22:5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