雠,汉语二级字,读作雔(chóu),形声。从言。雔( chóu)声。本义指应答。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雠chóu(ㄔㄡˊ)
⒈ 校对文字:校雠。雠校。雠定(校对并加以考证)。
⒉ 同“仇1”。
⒊ 同等:“史高与金安上……皆雠有功”。
⒋ 售,给价。
⒌ 应对:雠问(辩驳问难)。
⒍ 古同“酬”,酬酢。
基本词义
◎ 雠
讎、讐 chóu
〈动〉
(1) (形声。从言。雔( chóu)声。本义:应答)
(2) 同本义[respond]
雠,犹应也。——《说文》。按,以言相当也。
雠,对也。——《三苍》
无言不雠。——《诗·大雅·抑》
忧必雠也。——《左传·僖公五年》
著之盘盂,属之雠柞。——《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雠祚(在筵席上宾主互相敬酒)
(4) 校对文字 [proof read]。如:雠定(校对考正)
词性变化
◎ 雠
讎 chóu
〈名〉
(1) (为仇的异体字)
(2) 同“仇”。仇恨;仇怨 [hatred]
怨偶曰雠。——《一切经音义》引《三苍》
又众兆之所雠。——《楚辞·惜诵》。注:“大怨曰雠。”
(3) 又如:雠怨(仇恨,憎怨);雠隙(猜忌、仇恨)
(4) 同“仇”。仇敌 [enemy]
反以我为雠。——《诗·邶风·谷风》
祁大夫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左传》
常用词组
雠校、雠问
古籍释义
〔古文〕𢢧𠵁𢛇《
唐韵》市流切《
集韵》《
韵会》时流切《正韵》除留切,𠀤音酬。《
说文》犹𧭭也。《
玉篇》对也。《
正字通》言相讎对也。《诗·大雅》无言不讎。《
毛传》用也。《正义》相对谓之讎。讎者,相与用言语,故以讎为用。《朱传》答也。
又《
尔雅·释诂》匹也。《郭注》讎,犹俦也。《
广雅》云辈也。《郉疏》俦侣辈类之匹也。《书·召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孔传》匹也,言民在下,自上匹之。
又等也。《前汉·霍光传》皆讎有功。《师古注》言其功相等类也。
又当也。《前汉·
灌夫传》上使御史薄责婴所言,灌夫颇不讎。《晋灼注》讎,当也。
又《正韵》售也,偿也。《史记·高祖纪》高祖每酤留飮酒,讐数倍。《如淳注》讎,亦售也。《魏志·衞臻传》子许买物,随价讎直。
又《
字汇补》应验也。《史记·封禅书》其方尽多不讎。《索隐注》相应为讎。谓其言语不相应,无验也。
又《韵会》仇也。於文言雔为讎。雔,鸟之双也。人之讎怨,不顾礼义,则如禽鸟之为,两怒而有言在其闲,必溢恶
之言,若禽鸟之声也。《书·微子》相为敌讎。《传》言不和同。《诗·邶风》反以我为讎。《疏》讎者,至怨之称。《左传·襄三年》称
解狐其讎也。《疏》讎者,相负挟怨之名。
又《字汇》报也。《周礼·地官·调人郑注》难相与为仇讎。《疏》按左氏桓公传云:怨耦曰仇,则仇是怨也。讎谓报也。
又《韵会》挍也。谓两本相覆挍如仇讎也。《左思·魏都赋》讎挍篆籀。《注》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
怨家相对。
又《扬子·方言》予赖讎也。秦晋曰讎。
又姓。《前汉·儒林传》沛人讎迁。
又或作稠。《书·微子》用乂讎敛。《传》马本作稠,云数也,敛谓赋敛也。
又《韵会》《正韵》𠀤承呪切,酬去声。亦偿也。《诗·大雅》无言不讎。有平、去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