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雾的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明显不同。如辐射雾多形成在雨、阴转晴朗的夜间,主要成因是
辐射冷却使低层湿度加大达到饱和;平流辐射雾多形成在晴转多云的前夕,主要成因有辐射冷却和平流增湿;
平流雾形成在温度高、
湿度大的阴雨天气或转阴雨天气的前期,主要成因是暧湿平流湿度很大
现象简介
【释义】云雾﹐水蒸气;
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云雾状态。
雾: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
气: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是一种物理现象
为固液共存态。
【出处】《
管子·轻重己》:“宜藏而不藏,雾气阳阳。”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大溪南北夹岸,有温泉对注,夏暖冬热,上常有雾气。”
【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山市》:“文登昆嵛山有山市,恒在清晨。遥望之,山化为海,惟露一岛。岛外悉波涛弥漫,舟船往来,山下人但觉在雾气中。”
雾的成因
通常,雾的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明显不同。如辐射雾多形成在雨、阴转晴朗的夜间,主要成因是
辐射冷却使低层湿度加大达到饱和;平流辐射雾多形成在晴转多云的前夕,主要成因有辐射冷却和平流增湿;
平流雾形成在温度高、
湿度大的阴雨天气或转阴雨天气的前期,主要成因是暧湿平流湿度很大。与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形成相关最好的气象要素是
风速、云量、湿度条件,特别是风速。在大的天气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相邻站区湿度条件和云量条件也差不多,有雾、无雾的主要差别就在于风速的差异。风速太大常无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风速与地形有关,在大量区域性浓雾的样本中,多数情况当天下午14时地面图上,如果赣北或赣中都位于高压前部、底部,地面江南为弱北风的晴空区中,第二天早晨生成的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都有
鄱阳湖区和九江地区东部(
庐山除外)因开阔、平坦风速稍大而雾少,湖区两侧雾多的特点。有时西侧多,有时东侧多。多与少的原因具体要看每次站点云量等情况。晴朗少云而无雾的湖区风速多≥3 m/s,两侧风速<3 m/s。如果地面高压范围小,强度弱,风速≤2 m/s,多数是1 m/s,或已是高压后部转偏南风,第二天早晨的雾生成在鄱阳湖区较多,湖区两侧少从图1可以看出,位于江南的低槽切变云带正缓慢南移,相应地面图上,江西处脊前弱的偏北气流中。第二天,江西中、北部天气转晴,在早晨天晴的地方,鄱阳湖两侧和南部出现了34站浓雾,鄱阳湖区和九江东部无雾;不转晴的赣州无雾。
另外,通过分析江西地形图可知,湖区两侧多雾区不完全是在高山区,而是在山区相对低矮的丘陵区域地段,其海拔高度在1 000 m以下,多数为10~500 m高度。从上面分析可知:风速稍大无辐射雾形成;同样在风速太小或静风的情况下,因上下无扰动,低层水汽不能输送到较高层次也不利于雾的生成。所以有时江南为弱的高压脊或均压场,近地层风速小,开阔的地区仍然雾较少,而丘陵山区因地形抬升而有雾形成。影响雾区分布的另一个原因是雾的类型。如江西多平流辐射雾,这类雾的形成同样要满足夜间天气晴朗、风速小、湿度大的条件。当中低层处大高压后部,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引起低层湿度条件加大,西部和南部地区先转西南风,湿度增加快,同时又要满足天空少云条件,所以高压后部的平流辐射类雾的落区往往是西部和南部多于东部和北部。如图2是1999年12月2日13时红外云图,它具有
平流辐射雾的前期云场代表性特点。相应14时地面图上江南处高压后部,广西和贵州省各站都转偏南风。第二天早上,江西西南部站点都转弱的偏南风。早上江西除东北角的上饶、九江东部、南昌大部、宜春东部以外靠近西南云区的地区都有浓雾。
从上面介绍的2种类型、2幅成雾的前期云图、云场可以看出:雾的形成及落区与类型相关,它有特定的天气形势和云场。如辐射雾的形成要重点考虑天气转晴,特别是夜晴;然后是风速要小;再考虑夜间是否有强的辐射逆温形成。如果是多云天气或风速稍大都无辐射雾生成的可能。如果江南为南高北低形势或高压后部,短时间内仍不会长云,随着西部云系的移近,低层湿度加大,有可能生成平流辐射雾。
雾的分类
辐射雾
地面白昼因受太阳辐射影响,不断吸收热力,在
日落后地面的热力通过
长波辐射释出,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逐步下降,令空气里的
水汽凝结,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辐射雾多出现于晴朗而风力微弱的秋冬晚上或
清晨,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
平流雾
当暖湿空气平流流经较冷水面或陆地时,暖湿气流遇冷混合冷却凝结成雾。这种现象通常在
冬天发生,持续较长时间,有时甚至可达数百米厚度。平流雾出现时间不定,往往可持续较长时间,除非风向转变或停止,平流雾才会消散,通常发生于春季夜间。
蒸气雾
这通常在冷空气流过较暖的水面时形成。水蒸气会很快便经由
蒸发作用而进入
大气层并且逐渐降至
露点以下而冷凝,最后形成蒸气雾。蒸气雾通常会在
极地发生,并且最常见于晚秋及早冬时的大型湖泊旁。它与大湖降雪效应及大湖降雨效应有密切关系,并且通常会生成冻雾或白霜。锋面雾:
锋面附近的空气里的水滴或雪等降水粒子向下降至云层以下,并使水点蒸发为水蒸气,当水蒸气在
露点凝固后发生冷凝现象而生成锋面雾,气温下降而导致空气饱和时亦会生成。上坡雾:当风将空气吹向山坡时,使其向上流动,再因
绝热膨胀而冷凝时产生上坡雾。
谷 雾
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
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冰 雾
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通常需要温度低于
凝固点时亦会生成,所以常见于南北极。
冻 雾
当雾里的水点在物体表面凝固时生成白霜,这时的雾景被称为冻雾,常见于云层底部的山顶。
低 雾
当雾掩盖天空的范围不及60%时,称为低雾。所有雾均是在相对湿度达100%及空气温度降至
露点以下时生成,这是水蒸气在这种环境会受压而冷凝的关系。
在理论上,所有类型的雾均会在受到日照后逐渐消散。而雾一般会在清晨时份出现,下午时份最少出现,这是因为日照猛烈的关系。
雾的危害
雾是由地表蒸发出来的水分子受冷空气影响凝聚而成的和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细水滴(
雾滴)组成的。这些微小的雾滴半径只有0.001毫米至0.05毫米,单个的雾滴肉眼很难看得清,只是积聚在一起的亿万颗雾滴聚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被人们看得清的雾状。如果能见度低于一万米的雾为轻雾,能见度低于一千米的则为大雾;能辨别头顶天空状况的大雾为可辨雾,不能辨别头顶天空状况的则为不可辨雾。深秋至初冬时节,气温日渐下降,其气候条件比较适合雾的生成,因而此时是雾的多发季节。成雾时间一般在凌晨到清晨8时,但秋雾最早出现时间可在前半夜的21时半到22时,雾气多在早晨时最浓重,消散的时间长短不等。有些地区受地形影响,雾气浓重且雾天较长。
由于雾滴是由空气中看不见的水汽冷却达到趋饱和凝结而成,因而雾的大小与空气中的水汽多少有关。空气湿度越大,凝结核(烟粒、尘埃等)越多,冷却作用越强,凝结的雾滴就越多,雾就有越大越浓的可能。城市由于空气中粉尘极其丰富,近地建筑物多,风速也较郊区小,因而城市比乡村易于形成雾。而现代都市大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雾中微小的水珠溶解和吸附了一些地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害的工业粉尘及废气。雾天多属于变性冷高压天气系统,风速较小,且常伴有较强的逆温,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极微小的雾滴使大气中所含的酸、碱、酚、胺、苯、盐、重金属微粒等有害人体的致病物质滞留积聚,四处弥漫,无法扩散、稀释,并且各种有害物质彼此间往往会发生较为频繁的反应,所生成的新的毒性物质比原有的污染物对身体更具危害性。因此,雾加剧了大气污染,加速了各种致病源的扩散与传播,加剧了疾病对人体的侵袭,是诱发肺、气管、支气管、咽喉、鼻孔、眼睛、皮肤等多种疾病以及致癌、致突变或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汽车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氮和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氧化氮、甲醛、乙醛、酚等其他氧化剂、重金属组成的浅蓝色
光化学烟雾,不仅会加重雾状,还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使人产生头痛、呕吐、呼吸障碍,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使儿童肺功能异常,严重时还可致人死亡。
雾天的注意事项
1.雾天多吃豆腐和牛奶 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
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2.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
情绪低落的现象。
3.冬季多雾天气十分常见,由于老人和儿童的抵抗力较弱建议在
饮食上应多加注意,老年人及孩子都要保持科学的生活
规律,避免过度
劳累,多饮水。要注意饮食
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
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