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研究中心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科研单位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青蒿素作用机制;青蒿素类药物的新适应症研究开发及青蒿素资源研究。2019年8月2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奠基。2021年6月1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青蒿素研究中心封顶。
2019年8月2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兴奠基。工程建成后将为
屠呦呦领衔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提供更加坚实的科研条件和后备保障基础,助力青蒿素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全面覆盖青蒿素研究支撑体系的现代化中药科研平台、开放的抗疟及青蒿素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和全国乃至亚洲地区抗疟新药评价核心基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位于北京大兴区新城生物医药与产业基地内,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由中部地上13层的主楼和位于东西两侧、地上7层的大空间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室3栋单体科研楼用房构成。
青蒿素研究中心工程的3栋建筑物东西低,中间高,建筑的整体形态外直内曲,寓意“医者方圆,外方内圆,外刚内柔”的中医行医之道。其中,东西建筑环绕中部主体形成托举之势,寓意青蒿素汲取中国中医精髓,冉冉升起。
项目的主楼在高层开始具有向外侧的悬挑结构,使得主楼造型下小上大,引喻青蒿素的来源——
黄花蒿的生长与绽放。建筑的外立面和幕墙将打造覆盖面广的垂直线条造型,取意中医行医之法——针灸的形态。主楼中央则取用青蒿素分子结构的形状,建造有八边形的中空庭院,使整个建筑的空间布局和采光更加通透。
1、
青蒿素作用机制。包括 ① 抗疟作用及其机制 ② 青蒿素耐药机制研究 ③ 青蒿素的体内、胞内代谢过程;
截止2019年7月31日,中心一线科研人员共计22人。其中,具有
博士生导师资格的3名,
硕士生导师资格的3名。
中心已有实验室面积(位于中药所大楼2层和9层内,药厂三层)近1600平米,截至2019年6月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共计到位仪器100台,总金额达4000余万元(仪器安置中)。
举办“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深化研究学术研讨会”、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定向委托课题“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创新药物研究”课题启动、“弘扬青蒿素精神促进青蒿素中心发展大会”等学术活动,国内外近30个单位参与。
获
双氢青蒿素片治疗
红斑狼疮(化学药品第1.6类)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16L02562),并转让。
2016年后已发表论文33篇,其中
SCI论文20篇,10分以上6篇,5分以上6篇,总
影响因子近200,并且在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提出了缓解青蒿素
耐药性的临床解决方案,已申请专利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