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汉语词语,拼音是jū gōng,意思是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鞠躬主要表达“弯身行礼,以示恭敬”的意思。出自《
汉书·冯参传赞》。
《
汉书·冯参传赞》:“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颜师古注:“鞠躬,谨敬貌。”
清
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此祖宗养士之恩,共扶名教;亦臣子鞠躬之义,岂问存亡。”
《
蜡烛》
西蒙诺夫:“但是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
南朝梁
沈约《上宋书表》:“臣远愧南董,近谢迁固。以闾阎之才,述一代盛典,属辞比事,望古惭良,鞠躬跼蹐,靦汗亡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山魈》:“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
朱自清《温州的足迹》二:“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清
李载《遥赠阎古古先辈》诗:“鞠躬讵肯输诸葛,断指终期报贺兰。”
清
唐孙华《
诸葛武侯祠》诗:“委寄寻前诺,艰危誓鞠躬。”参见“鞠躬尽瘁”。
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牲畜等不切成块,而将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这也是“鞠躬”一词最早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