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尼克区
神经心理学名词
韦尼克区(又称威尼克区、沃尼克区)是大脑听觉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是神经心理学重要学术名词。是1874年由德国医生韦尼克发现的大脑左半球的一个不同于布洛卡区的重要的语言区域,此区域可以控制语言理解的技能。在心理语言学领域也多有提及。
简介
In 1874, a young German Carl Wernicke found another different area of the left hemisphere now known as Wernicke’s area. The damage to Wernick’s area will result in speech comprehension deficit.1874年,一个叫韦尼克的年轻德国人发现了左半球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语言区域,有着控制语言理解的技能。现在该区域就叫做韦尼克区。大脑中韦尼克区受伤会产生严重的理解力缺失。
韦尼克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韦尼克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
韦尼克区失语症的通俗的概括:
——以上内容摘自《Essentials of Understanding Psychology》(普通心理学
翻译:
韦尼克失语症是由德国神经学家卡尔·韦尼克在19世纪70年代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疾病。韦尼克失语症造成了患者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双重困难。这个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患者说的话听起来很流利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意思。举例说明:当一个韦尼克区失语症病人被问及为什么送他来医院时,他给出了如下的回答:“孩子,我在出汗,我非常紧张,你知道,有一次我被抓了起来,我不能提及那个tarripoi,一个月以前,只有一点点,我很好地完成了很多事情,我强加了很多,然而,在另一方面,你知道我的意思,我不得不逃来逃去,仔细检查,trebbin和其他类似的材料。
最新研究
2012年1月30日美国研究人员宣布,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并不位于大脑皮层后部,科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是“错误”的。
论文作者、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约瑟夫·劳施埃克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100多年的旧理论被推翻,“教科书将需要改写”。
19世纪末,研究脑损伤和中风的德国医生韦尼克提出,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在大脑皮层后部,位于感知声音的听觉皮层之后。这一观点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人脑语言处理中枢也因此被称为韦尼克区。
但劳施埃克和其同事对使用多种脑成像技术的115项语言感知研究进行评估后认为,真正的韦尼克区位于听觉皮层之前,与前脑仅有3厘米左右的距离。他们的论文本周发表在《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
研究人员介绍说,自20世纪90年代认识神经科学兴起以来,科学家发现了有关韦尼克区的不少矛盾之处,但多数人还是不愿否认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旧理论,而这篇论文“就是要让数据和理论之间形成一致”。
确定人脑语言处理中枢真正所在将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劳施埃克说:“当有病人说不了话或发生语言理解困难时,我们现在将能很好地知道哪里受到了伤害”。
此外这项新发现也表明,人类与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语言方面的关系比此前认为的更亲密,因为两者的语言处理中枢实际上位于大脑的同一区域。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0 12:3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