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罗妮卡决定去死》是巴西著名作家
保罗·科埃略的经典小说,出版于1998年,已经被翻译成46种语言,畅销全球。小说故事源于
保罗·科埃略年轻时入住精神病院的真实经历,讲述少女韦罗妮卡企图自杀而被送进精神病院,最后重获新生的故事。小说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对自杀、精神病、抑郁症进行了探讨,极具励志意义。这部小说在西方和日本有着巨大的影响,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戏剧以及摇滚歌曲。
小说简介
小说以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一家由外国人投资开办的维莱特精神病医院为背景,描写了年青姑娘韦罗妮卡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吞服了大量安眠药自杀未遂,被送进维莱特医院抢救,成了医院伊戈尔医生研究对象,姑娘在经受无数次的治疗折磨及生与死的考验之后,最终与心爱的小伙子埃杜阿
作者简介
保罗·科埃略一九四七年出生于里约热内卢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期便立志成为像若热·亚马多一样成功的职业作家。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曾担任过编剧、剧场导演和记者,为巴西最著名的摇滚乐歌星创作过《减生于一万年之前》 等六十余首歌词。后沉迷于研究炼金术,魔法、吸血鬼等神秘事物,作为媒皮士 周游世界,与一些秘密团体和东方宗教社会有过接触。一九八二年自行出版了《地狱档案》一书,但未曾引起任何反响。一九八五年又出版《吸血鬼研究实践手册》一书,但后又收回,理由是他本人认为该书“质量低劣”。一九七七年,在周游世界时他参加了一个名叫拉姆的天主教组织,一九八六年,按该组织的要求,
保罗·科埃略沿中世纪三条
朝圣路线之一,历时三个月,徒步行走近六百公里的 路程,从法国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脉,抵达西班牙
加利西亚地区孔
波斯泰尔的圣地亚哥朝圣。他以这次
朝圣之旅为素材,于翌年出版《朝圣卜书》,讲述了他在此 次行程中的种种体验以及所受到的种种启示,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部纪实性作品获得极大成功,至一九九九年已印行一百十七版次。一年之后,凭借《一千零一夜》中一个故事的
启发,
保罗·科埃略创作出版了寓言故事《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著名《炼金术士》)。这部译成中文只有十万字的作品初期销售情 况并不理想,出版商和作家本人都没有料到,《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后来竟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名列巴西畅销书排行榜长达六年之久。截止到一九九九年,该书在巴西已印行至一百五十二版次,印数超过两百万册,成为巴西有史以来销售量最 多的一本书。《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不仅风靡巴西,使作家在国内声誉鹊起,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五大洲出版,并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阿根廷、 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西班牙。葡萄牙等十八个国家名列畅销书榜首。迄今为止,该书在国外已售出九百五十万册,称得上是一本世界畅销书。《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讲述的是人生寻梦的历程: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他能在埃及金字塔附近找到一批埋藏的珍宝。他跨海来到非洲,穿越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迭起,最后他终于看到了金字塔,并悟出了珍宝的藏身之地。《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部追求梦想、完善人生的寓言故 事,启示人们实现梦想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磨练。美国出版的英文版封面介绍文字称:“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书籍,或许几十年才出现一本,您所面对的正是这样的一本书。”美国图书馆协 会将该书推荐为“青少年最佳读物”。法国文化部部长将
保罗·科埃略称为“数百万读者心中的炼金术士”。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赞誉“保 罗·科埃略深谙文学炼金术之奥妙”。一九九七年,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英文转译的书名为倾金术士一书,但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否是因为东西方 文化的差异所造成,不得而知。
此后,
保罗·科埃略又陆续出版了《笼头》(1990)、《主神的使女们》 (1992)《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1994)、《第五座山》(1996)、《光明斗士手册》(1997)和《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1999)等多部作品,每部作品都风靡一时,使保罗·科埃略成为当今巴西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作家。其作品现已 被译成三十九种语言,在七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至一九九八年七月,共售出两千一百余万册,仅仅数年之间,他便步入世界畅销书作家的行列,成为继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一书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拥有读者最 多的拉丁美洲作家。由于其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保罗·科埃略不止一次获得法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
南斯拉夫、爱尔兰等国家颁发的文学奖,一九九六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一九九八年被巴西政府授予里约布兰科骑士勋章。
主要作品:
译者: 孙成敖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译者: 周汉军
魔鬼与普里姆小姐译者: 周汉军
作品评价
把每天当做一个奇迹 胡真才
近年来,有一位继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拥有读者最多的拉丁美洲作家,他就是巴西作家
保罗·科埃略。科埃略一九四七年生于里约热内卢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代便立志要成为一个职业作家。他先后当过编剧、导演、记者和歌词作者,曾沉迷于研究炼金术、魔法、吸血鬼等神秘事物,还周游世界,与一些秘密团体和东方宗教社会有过接触。一九八六年,他探访了古西班牙的
朝圣之路,于次年创作出版了《朝圣》,这是一部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作品,获得了极大成功。此后,他陆续出版的主要作品有《炼金术士》、《笼头》、《主神的使女们》、《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第五座山》、《光明斗士手册》和《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等,每部作品一经问世都风靡一时,成为巴西文坛的一种奇异现象。
《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是作家一九九七年出版的一部作品。故事发生在脱离前南斯拉夫而独立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一所精神病医院。作为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一部文学作品,本书所表现的社会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对现实生活的赞颂,它启示人们摒弃偏见,珍爱生命,掌握命运,把生活中的每一天当做奇迹来对待。
主人公韦罗妮卡因自杀未遂而被送进精神病院后,成了该院负责人伊戈尔医生研究治疗维特里奥洛中毒的试验品。伊戈尔医生瞒着所有的人,让护士每天给韦罗妮卡注射一种名为费诺塔尔的药物,造成一种心脏病发作的假象,使韦罗妮卡深信自己注定很快就要死去。在“来日无多”的意识支配下,韦罗妮卡摒弃了过去一直束缚着她的偏见,直率地要把自己的爱献给愿意听她弹琴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埃杜阿尔德。
在韦罗妮卡得知自己只能活“二十四个小时”后,她要求医生给她服一种药,使她能醒着,她要利用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以前,当她想到生命还十分漫长的时候,总是把许多事情推迟到将来去做。现在,她要活个痛快,活个充实,她想投入到一个男人的怀抱,投入城市的怀抱,投入生活的怀抱,最后再投入到死亡的怀抱。
韦罗妮卡必将死去的消息使许多住院患者受到触动,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患压抑症的泽德卡获准出院,她要去寻求一种冒险生活。患恐惧症的律师马莉留下一封信走了,她要去战后的萨拉热窝救助那里的儿童。韦罗妮卡和埃杜阿尔德一道逃出了医院,二十四小时之后,韦罗妮卡仍在很好地活着。而这一点正是全书的关键所在,因为韦罗妮卡并非会无可挽回地死去,而是伊戈尔医生瞒着所有的人把她视为豚鼠进行医学试验,医生的试验成功了,韦罗妮卡自然幸免一死。
本书给人一种努力进取、只争朝夕的精神力量,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提示:在不知内情的韦罗妮卡看来,她每多活一天都是一个奇迹,而我们健康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每一秒钟也都有发生各种意外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也应该将每一天当做一个奇迹来对待。
内容简介
编者按:在任何时刻,任何人心中有了哪怕一丝想去死的念头,就请翻开这本书——我相信,它一定会让你放弃做傻事的打算。我一直认为,这是这本书的作者对于世界最大的贡献和价值。
本书作者巴西人
保罗·科埃略堪称一位享誉世界的畅销书作家。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是作家最新出版的一部作品。故事发生在脱离前南斯拉夫而独立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四个并非疯子的人先后住进了外国人投资开办的维莱特精神病医院。
二十四岁的漂亮姑娘韦罗妮卡供职于一家公立图书馆,在修女院租住了一个单人房间,有着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相同的梦想与希望。她经常出入于热闹的酒吧,不时可以遇到富有魅力的小伙子,并与他们中的一些人上床。然而她却感不到幸福,觉得一成不变的生活平淡乏味,于是便吞服了大量安眠药决定自杀,经维莱特精神病医院抢救又活了下来。
泽德卡患有压抑症,被丈夫送进了维莱特精神病医院。
资深女律师马莉莫名其妙地患上了恐惧综合症,听从同事劝告前往维莱特就医,并主动要求住院治疗,结果失去了工作,丈夫也与她离了婚,病愈之后她决定继续留在维莱特,成为兄弟情谊会的成员。
埃杜阿尔德是一位大使的儿子,因为一心想成为画家绘制天堂的幻影而与父母发生冲突,结果作为
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送进了维莱特。
这四个人一个是自杀未遂,一个是患有压抑症,一个是患有恐惧综合症,还有一个仅仅是为了逃避现实,却都进了疯人院。
韦罗妮卡成为该院负责人伊戈尔医生研究治疗维特里奥洛中毒的实验品。 伊戈尔医生瞒着所有的人,让护士每天为韦罗妮卡注射一种名为费诺塔尔的药物,造成一种心脏病发作的假象,使韦罗妮卡深信自己注定很快就要死去。根据伊戈尔医生的观点,'死亡的意识'可以清除韦罗妮卡体内的维特里奥洛,还可以使她不再有自杀的倾向。
在已无法回头走向死亡的道路上,韦罗妮卡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在争取与放弃之间作出抉择。她摒弃了过去一直束缚着她的偏见,做出了一些她过去从未敢想和敢做的事情,品尝到了新的欢愉,发现了生命总有其一种意义。韦罗妮卡人住精神病医院并无可挽回地行将死去的消息使许多住院者受到触动,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就在伊戈尔医生宣称韦罗妮卡将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死去的那一天,维莱特精神病医院一下子少了四个人:压抑症已经治愈的泽德卡出了院,马莉给兄弟情谊会留下一封便函一去不再回来,韦罗妮卡和埃杜阿尔德则一起逃出了维莱特。
和作家以前的作品相比,《韦罗妮卡决定会死》显然更为真实和更富于文学性。
为作家赢得巨大声誉的《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 另一部受到欢迎的《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将追寻真爱与追寻信仰的过程合二为一,也可以视为一个宗教与爱情的寓言故事。这两部作品都超越时代,远离现实,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重在精神的追寻和启示意义。《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 则与之不同,它是一部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书中的人物与读者近在咫尺,随处可见。
保罗·科埃略是位超越国度放眼世界的作家,同前两部作品一样,他没有把《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的故事安排在本国巴西,而是把斯洛文尼亚作为其发生之地,目的在于强调作品的普遍意义,而这部作品内容的社会性也的确具有世界范畴的普遍意义。
小说以一所精神病医院为背景,自然会把疯癫作为一个题材。小说的另一个题材则是如何对待偏见。人与人不同,想法亦不会相同,是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还是被别人的看法或社会偏见所左右,人们经常需要在两者之间作出抉择。作家的创作意图显而易见,小说的主旨就是启示人们摒弃偏见,直面人生,珍爱生命。
作家对疯癫和偏见的看法或许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我们却不能不看到他分析问题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例如把疯子与勇闯记录的运动员。标新立异的艺术家、敢于创新的科学家、为事业殉难的英雄列在一起加以比较,例如对打字机键盘的发明以及时针走向进行的解释,暂且不论其正确与否,但确实是别开生面,引发人们思考,给人以启迪。
《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是部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小说,因而必然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资本家的惟利是图(外国投资者在斯洛文尼亚开办精神病医院的考虑与做法),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金钱万能(只要有钱就可以把不是疯子的人送进疯人院),富国与贫国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在斯洛文尼亚举办活动而该国记者却不被邀请),凡此种种,作家虽然花费笔墨不多,但言简意赅,令人一目了然。还有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虽然用心良苦,但结果有时却适得其反。韦罗妮卡在父母的'关爱'下,只能在疯人院才实现了自己要当钢琴家的理想,而埃杜阿尔德则被父母的'关爱'送进了疯人院。
一位拉丁美洲的巴西小说家,以欧洲的斯洛文尼亚作为自己小说的背景,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能使众多读者有切肤之感,其作品的普遍意义由此可见一斑。故事既然发生在一所精神病医院,又有伊戈尔医生这样一位人物,自然不免要涉及到一些医学上的问题。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而不是医学教科书,书中对医学问题的探讨我们则只能听听而已,无需认真。
《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是部纯粹意义上的小说,因此在写法上与《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有所不同,作家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学色彩。《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均以主人公为主线,全部故事都围绕主人公的活动展开,平铺直叙,重在其象征意义和启示作用而非其文学性。
《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则改变了平铺直叙的写法,将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并列和穿插,又使人物之间彼此发生联系,从而增加了作品的丰富性。尤其是小说中安排的伏笔,几乎令读者以假为真,然后才有恍然大悟之感,比如埃杜阿尔德并非真正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比如韦罗妮卡并非无可挽回地行将死去,而是伊戈尔医生瞒着所有人把她视为豚鼠在进行医学试验,这一点直到全书马上就要结束之时才真相大白,令揪心的读者在主人公韦罗妮卡的生死问题上松了一口气。
以上是译者在译完全书后的一些随想杂谈,权且当作一家之言代为译序,错误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