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创始于1954年,是
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学院历经教育教研室、教科所、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四个阶段。
1954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和心理学科创办,教育家
傅任敢先生是教育学科的奠基人。
1985年,设立教育学专业。
2006年,成立了独立建制的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2000年,设立心理学专业。
2010年,学校决定在原教育科学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2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教育学(非师范)、教育技术学(下设师范、非师范两个方向)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育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六,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等级(处于全国5%-10%位次),在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共建世界一流教育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教育学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教育学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教育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
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教育学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有教科书博物馆、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科学教育研究中心、课程与教师发展国际研究中心、英才教育与领导力培养研究中心;设有“媒体技术实验室”、“非编与打印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实验室”、“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实验室”、“STEAM教育实验室”、“犀牛创客空间”;有北京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
北京高校重点实验室:学习与认知——临床心理学实验室
北京高校幼儿教师教育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幼教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专业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创设合作共同体,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2009年)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创建教师教育协同发d展机制,全面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2014年)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研究(2006年)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2005年)
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高师院校教学实践管理机制探索”(2008年)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授26人,副教授36人,讲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人,博士生导师17人,其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人,多位教师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各项人才计划。
国家级教学名师:石鸥
当代教育名家:劳凯声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孟繁华
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人选:任剑锋
合作交流
2019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北京市西城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签约,建立综合实践教学研究中心。
2020年1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签订共建协议,学院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挂牌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科学研究所、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技术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德育研究院等研究院所;设有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政策评估与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教科书研究与评价中心、中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教材研究院、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中心、北京法治教育基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心、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性健康教育中心、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人脑开发与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与北京市共建有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
研究成果
(注:以上内容来源)
学术交流
(注:以上内容来源 )
文化传统
学院开展过“学术能力素养提升周”活动、教育技术学专业展播、国际小学期、创客教育实践小学期、研究生学术论坛、运动会、篮球比赛、优秀毕业生交流会、儿童操技能大赛、演讲比赛、心理情景剧创作表演活动、课件大赛等学生活动。
现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