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卢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是豆科胡卢巴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微被柔毛;基部与叶柄相连,先端渐尖,被毛;花无梗,萼筒状,花冠黄白色或淡黄色,基部稍呈堇青色;荚果圆筒状,直或稍弯曲,无毛或微被柔毛,先端具细长喙,背缝增厚;种子长圆卵形,棕褐色,表面凹凸不平;花期4-7月;果期7-9月。胡卢巴始载于《嘉祐本草》。
植物学史
Alefeld在Landw. Fl. 71-72.1866. 中提到Foenum-graecum officinale tibetanum Alef. 是中国西藏的野生种;另外在西藏还有野生的红花种,果无毛,定名为Foenum-graecum officinale rhodanthum Alef.。Vassilczenko在写《胡卢巴属专著》时,并没有研究过上述材料,只在附注中改为二名法的名称:Trigonella tibetana (Alef) Vass. 和Trigonella rhodantha (Alef.) Vass.但并未列入正式的种名录之中。Yakovlev在Pl. Asiat. Centr. 8a: 90. 1988把这二种作为异名处理,《中国植物志》编委们未见标本,权志于此。胡卢巴始载于《嘉祐本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主根深达土中80厘米,
根系发达。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微被柔毛。羽状
三出复叶;托叶全缘,膜质,基部与叶柄相连,先端渐尖,被毛;
叶柄平展,长6-12毫米;小叶长倒卵形、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近等大,长15-40毫米,宽4-15毫米,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上半部具三角形尖齿,上面无毛,下面疏被柔毛,或秃净,
侧脉5-6对,不明显;顶生小叶具较长的小叶柄。花无梗,1-2朵着生叶腋,长13-18毫米;萼筒状,长7-8毫米,被长柔毛,萼齿披针形,锥尖,与萼等长;花冠黄白色或淡黄色,基部稍呈堇青色,旗瓣长倒卵形,先端深凹,明显地比冀瓣和龙骨瓣长;子房线形,微被柔毛,
花柱短,柱头头状,胚珠多数。
荚果圆筒状,长7-12厘米,径4-5毫米,直或稍弯曲,无毛或微被柔毛,先端具细长喙,喙长约2厘米(包括子房上部不育部分),背缝增厚,表面有明显的纵长网纹,有种子10-20粒。种子长圆状卵形,长3-5毫米,宽2-3毫米,棕褐色,表面凹凸不平。花期4-7月,果期7-9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地中海东岸、中东、伊朗高原以至喜马拉雅地区;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中国西南、西北各地呈半野生状态。生长在田间、路旁。胡卢巴性喜冷凉,抗霜冻力强,适应性广,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不太严格。耐热,生长迅速,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适温16~26℃。胡卢巴一般以播种方式繁殖。
同属种类
本属约55余种,分布地中海沿岸,中欧,南北非洲,西南亚,中亚和大洋洲。中国有8种,其中两种引进。
育植技术
整地施肥:选好地块每亩施入优质有机肥2000千克,捣细,均匀撒入地内。深耕40厘米,将土与肥均匀混合,粗细整平,作1.3米宽的高畦,畦头开好排水沟。如土壤墒情差,应先浇水,待水下渗后再进行播种。
繁殖:胡卢巴在生产上根据用途不同分草用、粒用型两类,均以种子繁殖。
选种:7-8月种子将成熟时,在田间选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单株或地块留种,收获时单独采收脱粒。种子以棕黄色充实而饱满者为佳。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60℃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洗去胶质,晾干
种皮后即可播种。
播种:中国北方春播。3月底至4月初播种。在整好的睦面上,按25厘米×30厘米株行距开穴,每穴播4-5粒种子,复土盖平,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保持畦面湿润。每亩用种量1.5-2千克。
田间管理:播种后如土壤温温度适宜,3-4天出苗,1周内齐苗。苗高10厘米时间苗,去弱留强,每穴留2株。定苗后及时除草、松土和培土。胡卢巴怕涝,雨季注意排涝,保持地内无积水。齐苗后根据苗情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分枝前进行,每亩用腐熟的人粪尿水1500千克,在植株间开浅沟施入,并以土盖肥。粒用型进行第二次追肥。7月植株生长盛期,亩喷1%硫酸饵溶液80-90千克,隔12-15天喷一次,连喷两次。喷施饵肥能使茎杆粗壮防止倒状,
籽粒更为充实,并可减少病虫害。
主要价值
食用
胡卢巴的全草有香豆素气味。可作饲料;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茎、叶或种子晒干磨粉掺入面粉中蒸食作增香剂;干全草可驱除害虫。胡卢巴适应性强,抗寒,生长迅速,鲜草含氮量在0.6%左右,翻压土中对后熟作物有明显增产效果。
药用
胡卢巴的种子入药,利气、祛寒、止泻、补肾壮阳,可以治疗肺病、风寒湿痹、肾虚遗精和阳痿。
观赏
全草含香豆素,气味芬芳,小花观赏价值不大,可用于香草专类园或用于岩石园点缀。
其他
胡卢巴种子有催乳作用,还可作为促发及制作避孕药物的原料。本种可作为饲料,茎、叶或种子晒干磨粉掺入面粉中蒸食作增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