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广
南楚第四位国君
马希广(?-951年1月25日),字德丕,南楚第四位国君,楚武穆王马殷之子,楚文昭王马希范一母同胞之弟。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马希广是楚国开国君主武穆王马殷的第三十五子,性情谨慎温顺,又和文昭王马希范是同母所生,因此在马希范在位期间深得宠爱。他被马希范任命为武安军节度副使(节度使一职为历代楚王所亲领),在清泰三年(936年)马希范出巡桂州(治今广西桂林)期间,奉命“权知军府事”,负责留守楚都长沙府。
天福四年(939年),马希范被中原王朝(时为后晋)加授为天策上将军,开设天策府,以诸弟、将校充任天策府府官。马希广被任命为天策府都尉,后来又以武安军节度副使兼领镇南节度使。
继承王位
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病重,命马希广“判内外诸司事”。当时,马希范有意传位给马希广,在临终前将马希广托付给了老臣拓跋恒。但他并未明确确立马希广的继承人身份,因此在其病逝后,军府将吏皆“未知所立”,对继任楚王的人选产生了分歧。拓跋恒以及都指挥使张少敌、都押牙袁友恭都认为应按长幼有序的原则由马希范诸弟中最为年长的武平节度使马希萼继位。而长直都指挥使刘彦瑫、天策府学士李宏皋等人都支持马希广。最终,刘彦瑫、李宏皋等人坚称马希范有遗命,以“军政在手”强行拥立了马希广。
马希广的继位很快便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承认,在当年七月被后汉册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潭州大都督、天策上将军、武安军节度使、湖南管内观察使、江南诸道都统、楚王。当时,马希萼自朗州(武平军治,在今湖南常德)至长沙奔丧,却被软禁在了碧湘宫,不得入见。侍从都指挥使周廷诲曾建议马希广趁机除掉马希萼。但马希广却表示宁可分国而治也不能行杀兄之举,在赐予了马希萼很多财物后将其遣还朗州。马希萼愤然而去。
兄弟阋墙
乾祐二年(949年),马希萼在朗州征发丁壮,组建静江军,并亲率战舰七百艘,进攻长沙。马希广表示要将王位让给马希萼,为群臣所阻,遂命岳州刺史王赟率军迎战,在仆射洲大败马希萼,缴获其战舰三百艘。马希萼狼狈逃回朗州。王赟本欲乘胜追击,却得到马希广“勿伤吾兄”的命令,只得罢兵。当年十月,后汉加封马希广为太尉
兵败身死
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勾结辰州(今湖南怀化)、梅山(今湖南安化)的蛮族军再度攻击马希广,并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攻潭州。
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大败。马希萼遂与蛮族军兵围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潭州陷落,马希广被擒。不久,被马希萼赐死。
历史评价
马希萼:此钝夫也,岂能为恶?左右惑之尔。
刘晟:① 希广懦而吝啬。② 武穆王奄有全楚,富强安靖五十余年。正由三十五舅(指马希广)、三十舅(指马希萼)兄弟寻戈,自相鱼肉,举先人基业,北面仇雠。
史料索引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新五代史·卷六十六·楚世家第六》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9 19:2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