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
湖南省益阳市辖县
安化县,湖南省益阳市辖县,位于资江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主干带,东与益阳市桃江县长沙市宁乡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涟源市新化县毗邻,西与怀化市溆浦县沅陵县交界,北与常德市桃源县鼎城区相连,地势从西向东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面积4950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安化县辖19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东坪镇迎春路。截至2023年末,安化县常住人口76.49万人。
历史沿革
战国地理著作《尚书·禹贡》,按自然区域把天下划为九州,以“荆及衡阳惟荆州”,今安化自在荆州之域。
春秋时期,湘境之群蛮与鄂境之荆楚常相争战。至春秋中期,楚国势力扩张至今湘北,战国吴起楚悼王,始并蛮、越,取得洞庭、苍梧之地,此时湘境大部分并入楚国疆域,今安化当属之。
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并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化属长沙郡。
西汉初,置益阳县(一说秦置),属长沙郡。高祖五年(前202年),改长沙郡为国,东汉光武时期改为郡。今安化属荆州长沙郡益阳县。
东汉建安年间,刘备借荆州,长沙郡一度为刘所据,今安化地当属之。三国时期,今安化属吴长沙郡益阳县。太平二年(257年),吴分长沙郡为湘东、衡阳二郡,今安化属吴衡阳郡益阳县。
西晋,因旧制,今安化属荆州衡阳郡益阳县。西晋永嘉元年(307年),析荆、广二州地置湘州,今安化属湘州衡阳郡益阳县。
南北朝,仍沿用晋制,安化隶属关系无变。
隋初,废郡为州,长沙郡改为潭州,隶属荆州,今安化隶荆州潭州益阳县。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今安化属长沙郡益阳县,仍隶荆州。
唐代,州郡并称,一地二名,长沙郡即潭州,史称潭州长沙郡。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潭州长沙郡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今安化属江南西道潭州长沙郡益阳县。
晚唐时,藩镇割据,梅山土著民族起而攻州县,反统治。光启(885—888年)年间,梅山“为蛮所据”,不听朝命,不服州统、不为县辖,“不与中国通”。今安化县境史称“梅山蛮地”,经五代至北宋中期无变。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朝廷遣章惇开梅山置县,六年敕名安化(取归安德化之义),隶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县治初设伊溪东启安坪(今东华启安坪)。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毁于战火,县治迁伊溪西,即今梅城镇。
元世祖,分华夏为1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大德(1297—1307年)初年,又分全国为22道,道下置若干路。今安化属湖广行省湖南道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年),改潭州路为天临路。今安化随之改属湖南道天临路。
明初,改天临路为潭州府。洪武五年(1372年),改为长沙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布政使司(即湖南省),省下分设四道,今安化县隶湖南省长宝道长沙府。
民国初年,废府保留道,改长宝道为湘江道,今安化属湖南省湘江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撤销道,保留省、县两级,今安化直隶湖南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划分9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今安化隶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督察区驻地邵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划10个行政督察区,安化改隶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督察区驻地益阳)。
1949年6月28日,中共安化县工委率人民武装进入县城,宣布安化解放,8月,湖南成立益阳专区,安化属益阳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安化划出部分区、乡归新建的蓝田县(今涟源市),并随县域变动,将县治迁至东坪。
1952年12月,撤销益阳专区,安化改隶常德专区。
1962年底,重建益阳专区(后改称地区),安化复隶益阳专(地)区。
1994年3月,撤销益阳地区,建立地级益阳市,安化属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政社分开,改公社为乡,安化下辖10个区、1个区级镇,51个乡、8个乡级镇。
1995年,安化县撤销云台、烟溪、中砥、江南、小淹、冷市、仙溪、大福、清塘、梅城10个区公所。保留平口镇和高明乡、栗林乡、龙塘乡、木子乡、苍场乡、连里乡,行政区划不变。其余51个乡镇撤并调整为22个乡镇。具体为:撤销东坪镇、黄沙坪镇、城埠坪乡,合并设立东坪镇,同时将中砥乡的莲台等14个村和杨林乡的上烟等15个村划归东坪镇管辖;撤销清塘铺镇和鱼水乡、太平乡、廖家坪乡,合并设立清塘铺镇,同时将芙蓉林场及其所属的蔡家村划归其管辖;撤销梅城镇和田心乡、东华乡,合并设立梅城镇;撤销仙溪镇和九龙乡、山口乡,合并设立仙溪镇,同时将芙蓉林场所属的芙蓉村划归其管辖;撤销大福镇和木孔乡,合并设立大福镇,同时将大荣乡的焦许等15个村划归其管辖;撤销小淹镇和敷溪乡,合并设立小淹镇;撤销柘溪镇和唐溪乡,合并设立柘溪镇,同时将青山园乡的回龙等6个村和中砥乡的梨坪、柏木溪2个村划归其管辖;撤销江南镇和陈王乡,合并设立江南镇;撤销马路镇、岳溪乡、湖南坡乡,合并设立马路镇;撤销烟溪镇和双龙乡,合并设立烟溪镇;撤销长塘乡和通溪乡,合并设立长塘乡,同时将大荣乡的花桥等9个村划归其管辖;撤销羊角塘乡和金鸡乡,合并设立羊角塘乡;撤销三洲乡和大桥乡,合并设立冷市乡;撤销奎溪乡和木榴乡,合并设立奎溪乡;撤销乐安、浮青和思游乡,合并设立乐安乡;撤销长乐乡和上马乡,合并设立滔溪乡;撤销东山乡和新桥乡,合并设立东山乡;撤销南金乡和将军乡,合并设立南金乡;撤销田庄乡和文溪乡,合并设立田庄乡;将国营洞市林场并入洞市乡;将国营柘溪林场并入古楼乡;撤销大荣、青山园、中砥3个乡建制。
1996年1月22日,撤销奎溪乡,设立奎溪镇,辖2个居委、32个村。撤销羊角塘乡,设立羊角塘镇,辖1个居委、49个村。撤销冷市乡,设立冷市镇,辖2个居委、43个村。撤销长塘乡,设立长塘镇,辖1个居委、44个村。撤销连里乡,设立渠江镇,辖1个居委,16个村,镇人民政府驻渠江。上述5镇的行政区域不变。
2005年,将栗林乡和梅城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梅城镇,镇人民政府驻梅城(原梅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将东山乡和大福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大福镇,镇人民政府驻大福坪(原大福镇人民政府驻地);将苍场乡和马路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马路镇,镇人民政府驻马路口(原马路镇人民政府驻地);将木子乡、杨林乡和东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东坪镇,镇人民政府驻解放街(原东坪镇人民政府驻地);将洞市乡和江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江南镇,镇人民政府驻江南(原江南镇人民政府驻地)。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安化县辖17个镇、6个乡。
2006年2月,撤并栗林乡和梅城镇,设立新的梅城镇;撤并东山乡、新桥建镇试验区和大福镇,设立新的大福镇;撤并苍场乡和马路镇,设立新的马路镇;撤并木子乡、杨林乡和东坪镇,设立新的东坪镇;撤并洞市乡和江南镇,设立新的江南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安化县辖19个镇、4个乡:东坪镇清塘铺镇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长塘镇、羊角塘镇、冷市镇小淹镇江南镇柘溪镇马路口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乐安镇滔溪镇龙塘镇高明乡田庄乡南金乡古楼乡。共有362个村、71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东坪镇迎春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化县位于资江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东与益阳市桃江县长沙市宁乡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涟源市新化县毗邻,西与怀化市溆浦县沅陵县交界,北与常德市桃源县鼎城区
地质
安化县大地构造处于雪峰山孤形构造北端向东偏移部位,邻近祁阳弧北段,北为扬子陆块的雪峰弧形隆起带,南为华夏陆块的湘中凹陷区,呈“一横二纵”构架,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丘陵、岗地犬牙交错。
地形地貌
安化县在雪峰山北段主干带,地形地貌多样,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高峰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群山起伏,岭谷相间,有较大的山脉29支,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63座,属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山地遍布,伴有低丘小平原和若干小型盆地,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2%,平原多为溪谷平原,仅为全县总面积的5%。经过长期开发利用,安化县已形成“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加庄园”的土地利用格局。
气候
安化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暖湿多雨,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区域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76.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97.16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气温16.2℃,历年最高气温为42℃,最低气温为-11℃。区域内年降雨量在986毫米—44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22毫米,在年内及年际间分布都很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3—7月,占全年的52.5%,其中以5月份最多,占全年的16%,最大年降雨量为最小年降雨量两倍以上。
水文
安化县境内水系十分发达,溪河纵横交错,分属资水湘江沅水三大水系,资水横贯安化县境中部,流域面积为4844.1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7.96%,资江由平口镇入境,流经马路、东坪、小淹等16个乡镇,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干流长度在县境内长120千米。境内干流长度大于5千米的溪河有170条,洢溪、洋溪、善溪、沂溪、麻溪、渠江等9条资江一级支流的流域面积均超过200平方千米。安化县江河溪流总长4365千米,水网平均密度为0.88千米/平方千米。柘溪水库境内水面达85平方千米,库容达35.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丰富,且露头好,储量在一般年景达4.6亿立方米。
土壤
安化县境内土壤类型多为酸性红壤,母岩母质比较复杂,主要有灰岩、砂岩、花岗岩、板页岩、紫色岩、第四纪红色粘土及近代河流冲积物等七种,全县土壤类型的利用方式和多样性,耕作土壤主要有水稻土和耕作旱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安化县水资源总量69.32亿立方米,年降水总量99.24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69.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67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25座,小(二)型水库143座,各类蓄水工程年末蓄水量24.60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
安化县理论蓄积量150万千瓦,除柘溪电站外,还建有中小电站142处,总装机2万多千瓦。
矿产资源
安化县共发现各类矿产52种,占湖南省已发现矿产(124种)的41.93%;共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金、锑、钨、、铅、、硫铁矿、煤、石煤、普通萤石、水泥灰岩、重晶石、石英岩、饰面花岗岩等29种。
生物资源
根据安化县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安化县林地面积609.16万亩,森林蓄积量16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17%,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各类生物物种有2875种,其中植物有276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种,分别为:蓖子三尖杉、银杏、金钱松、南方红豆杉、榧树、梓叶槭、伯乐树、樟树、润楠、楠木、闽楠、花榈木、鹅掌楸、厚朴、红椿、喜树、珙桐、香果树、榉树。安化盛产松、杉、、果、茶叶、油茶、油桐、棕、药材等,有木本药材103科,1022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化县常住人口为780969人。
截至2023年末,安化县公安户籍人口数98.26万人,常住人口76.4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12万人,农村常住人口48.37万人。人口出生率5.04‰,死亡率7.09‰,自然增长率-2.05‰。全年共出生5137人,死亡7230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1.8:100。
民族构成
安化县有汉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23年,安化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8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6.50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27.46亿元,增长3.2%。三次产业比为20.3:34.4:45.4,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8.9%、40.0%和41.1%,分别拉动GDP增长0.7、1.4、1.5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23年,安化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6元,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16元,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6元,增长7.9%。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49元,增长1.9%。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安化县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共有204个,其中投资5000万以上的项目97个,亿元项目60个。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上升25.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4%。重点项目快速推进,109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4亿元。
财政收入
2023年,安化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7.81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47亿元,增长8.5%。其中,国内增值税2.58亿元,个人所得税0.2亿元,企业所得税0.61亿元。全县财政总支出68.93亿元,下降3.4%。
第一产业
2023年,安化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09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7.1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24.08万吨。全年出栏生猪106.6万头,同比增长1.4%,腊肉年产量突破10000吨,产值超过10亿元,出栏牛3.67万头,增长1.9%,出栏羊44.35万只,增长1.6%,出笼家禽401.42万羽,下降7.6%,水产品总产量1.44万吨,增长4.4%,黄精种植面积达10.55万亩,年产黄精1.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1.1亿元。实现茶叶产量7.83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安化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家,总数达到197家,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3.7%。
2023年,安化县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103.16亿元、亩均税收13.4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9%、33.3%。完成融资10.87亿元。整合资金6.98亿元推进高明园区扩容提质延链,建设扩容区238亩。
建筑业
2023年,安化县完成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28.55亿元,增长6.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7.78亿元,增长6.7%,其它产值0.6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8.3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6.28万平方米。从事建筑业活动的平均人数8355人,全员劳动生产率34.2万元/人。建筑业增加值16.36亿元,增长3.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安化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1亿元,增长8.9%。分地域看,城镇实现零售总额91.69亿元,增长9.1%,乡村实现零售额19.32亿元,增长7.6%。全县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21.79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6%。
邮电通信
2023年,安化县完成4G网络基础设施投资1.41亿元,新建及扩容4G基站392个,4G基站累计3140个。完成5G网络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新建及扩容5G基站1112个,5G基站累计2241个,新开5G机房35个,5G机房累计150个,新增光网端口2.75万个,光网端口数量达到99.24万个,实现了全县433个的行政村光网、4G网络99.2%双全覆盖。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2亿元。年末宽带互联网用户数33.78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2.51万户,其中手机互联网用户78.71万户。
招商引资
2023年,安化县累计新签约项目39个,新开工项目32个,新投产项目24个,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03.9亿元,市域外省内资金5.21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98万元人民币(42万美元),结束安化多年来无外资的历史。完成外贸出口6.41亿元、加工贸易1026.41万美元、对外劳务收入2655.58万美元。荣获益阳市2023年真抓实干恢复和扩大消费先进单位、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单位。
旅游业
2023年,安化县共接待各类游客11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35亿元。
金融保险
截至2023年末,安化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1.34亿元,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334.62亿元,增长18.4%。全县保险企业个数达到41家,其中人寿保险24家,财产保险17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0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5亿元,人寿保险收入4.58亿元。全年赔款给付支出4.11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支出3.03亿元,人寿保险支出1.08万元。
交通运输
2024年,安化县公路总里程5570.885千米。按行政等级分:国道227.599千米,省道506.845千米(含农养省道298.355千米),县道762.782千米,乡道1384.821千米,村道2676.812千米,专用公路12.026千米。境内通航河道22条,通航里程292.85千米。其中,其中资水干流航道127千米,资水支流航道165.85千米,流域面积达4851平方千米。高速路网一横两纵,为平洞高速,二广高速和官新高速。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安化县共有教育机构221所,其中职高1所,普通高中8所(民办2所),初中40所(民办1所),小学72所(小学教学点78个),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99所(民办32所)。年末在校学生127475人,其中:职业高中7833人,普通高中12849人,初中31197人,小学58318人,特殊学校309人,幼儿园16969人。全县本科上线率达65.43%;学考合格率达99.82%,全市第一。新入编教师322名,其中接收公费师范毕业生197名,特岗转正教师120名,县外选调优秀教师5名。
科学技术
2023年,安化县商标申请1456件、注册916件,商标累计有效注册量11326件。全年专利授权量为22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3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重新认定10家,全县高新技术产品企业11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41.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4.8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8.7%。完成3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组织18家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其中11家企业晋级省半决赛,3家公司获得省优胜奖。
文化事业
2023年,安化县先后举(承)办各种形式的群众文艺活动309场次,完成送戏下乡138场,开展“欢乐潇湘•神韵安化”月月乐群众文体活动12场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600余场。实施23个乡镇文化综合服务站数字化工程。茶马古道景区、黄沙坪黑茶小镇、安化黑茶制作技艺获评“万里茶道”(中国段)旅游景区品牌、文化街区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农村广播通村率达100%,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
体育事业
医疗卫生
2023年,安化县共有执业(助理)医师人数2676人,医疗机构床位数6192张。县中医医院完成主体建设,并通过二甲复评。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主体建设,并通过标准化项目验收。县第三人民医院、马路镇中心卫生院投入使用。雪峰山片区尘肺病医院完成基础建设。
社会保障
2023年,安化县新增城镇就业522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42人,新增创业主体5213户,创业带动就业5699人。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9.99万人,医疗保险、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9.77万人、8.15万人、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3%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落实就业补贴资金2940万元。
历史文化
语言
安化县大部分乡镇通用新湘语益阳方言。安化县西部的部分乡镇使用的方言更偏向娄底的老湘语。安化的方言古老而独特,受外来的普通话和西南官话之影响非常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10月,安化县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7项。非遗传承人61人、民间手工艺大师156人。
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清代时兴盛,并因制作时踩捆成小圆柱形,每支重量为老秤1000两,故有“安化千两茶”之名。千两茶将散茶筑成圆柱形,外形踩制紧实,篾箍紧扎,茶支圆直且两端大小基本一致;沏泡出的茶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或橙红,滋味醇和。千两茶制作工艺特殊,标准严格,全过程手工操作,从加工开始到入库,茶叶始终没有落地,天然环保卫生,可以长期存放,是安化黑茶传统工艺的结晶。2008年6月7日,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产于湖南省益阳市,茯砖旧称“湖茶”,因需在伏天筑制,故称“伏砖茶”。这是黑茶类中唯一具有发花工艺从而能产生有益菌的一个茶种,系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筑制成型和发花等环节制作而成。茯砖茶中独含的两种活性物质—茯茶素A和茯茶素B,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显著降低脂肪、血脂、胆固醇、甘油酯、血糖、血压等功效。茯砖茶集医药价值、收藏价值于一体。2008年6月7日,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保
截至2026年,安化县境内发现登记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雕石刻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共17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陶澍墓、安化风雨桥、渠江茶园、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未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94处。
陶澍墓
陶澍墓位于安化县小淹镇陶澍村,由陶澍及其夫人的墓冢、享堂、御碑亭等建筑组成。现存有汉白玉条石额坊、文武官石人俑、石虎俑等珍贵文物,占地面积约为7560平方米。1996年,陶澍墓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陶澍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化风雨桥
安化风雨桥是一个庞大的风雨桥建筑群,现存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风雨桥29座,分布在县境17个乡镇,其中永锡桥、思贤桥、马渡桥、十义桥、燕子桥、仙牛石桥、复古桥保存较好,地域特征明显。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渠江茶园
渠江茶园位于渠江镇大安村,占地500多亩,目前主要文化遗迹有:传统民居建筑群3处、古道2条、古石拱桥2座、古茶亭(兼碾房)遗址1处、古茶园3处、古碑刻3通、古井3口、古树名木数棵,村民家中几乎家家户户保存了大量传统的采茶、制茶工具,构成了完整的“村落+茶园+古道”茶产区遗存体系。渠江茶园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万里茶道(中国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安化黑茶始祖“渠江薄片”的原产地。渠江茶园是安化悠久产茶传统传承至今的生动见证和典型代表。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
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坐落在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城西的安化一中校园内,由文庙、武庙、培英堂和安化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旧址组成,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位于洢水东岸启安,南宋绍兴甲子年(1144年)迁建城东,明宝祜乙卯年再迁城西,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迁建现址。武庙初建于梅城东门外,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知县铙谦率邑士绅移建现址,大殿为抬梁式结构,屋顶盖碧蓝色琉璃瓦,与文庙金碧交辉。培英堂建于1888年,是安化县创建的第一所新学堂。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山文化
安化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据《宋史·梅山峒蛮传》记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区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而梅山居其中。”
梅山处湘中的腹地,崇山峻岭,旷里荒蛮,交通闭塞,苗瑶杂居其间,分为梅山十峒。梅山峒民在那种独特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默默地流传千年,直到宋熙宁五年归皇后才汇入中国文化的江河。梅山文化集中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宗教信仰;二是生活习俗;三是反映梅山峒民的劳动生活,表达思想的文化形式,或称文化载体。独特的民俗风情,是梅山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生产和分配方面,他们过的是一种共同努力,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大家一起打猎,平均分配猎物,只要狩猎或分配猎物在场,哪怕路过巧遇,见人一份,对有功者另有奖赏。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安化县拥有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等5张国家级生态名片。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列入长江自然生态之旅国家级旅游线路。拥有茶马古道、云台山、梅山文化生态园、茶乡花海、青云洞·云上九歌5家国家4A级景区,4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益阳市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
益阳市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茶马古道风景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境内,距离益阳市区150千米。素以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和最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存著称于世,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远离尘嚣,秀美独特,故被称为“高山之城,茶马遗风”。茶马古道风景区下辖三个单元景区:关山峡谷游览区、高城文化体验景区、川岩景区。
益阳市安化县梅山文化园景区
益阳市安化县梅山文化园景区创立于2007年,位于湖南省安化县仙溪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该园区位于海拔718米、呈“W”字形峡谷之中。园区占地2800亩,完善景点52处,有万家大院、梅山文化博物馆、梅山文化艺术村、风雨廊桥、景牌楼、水库大坝、农耕博览园、黑茶工艺坊、吊脚楼群等。
湖南益阳安化云台山景区
湖南益阳安化云台山景区位于安化县马路镇驻地西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是全国21个优良茶叶品种之一云台山大叶茶的原产地,同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喀斯特地貌孕育有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物产,山顶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真武寺,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生态茶园、云海日出、神奇石林、真武古寺、神秘天坑、苗瑶遗存、城墙崖等景点,其中以常年多达200多天的云海气象景观闻名于世。
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
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坐落在安化县城东郊12千米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安化黑茶文化、梅山文化为依托的茶旅文生态文化产业园。园区属丘陵地区,喀斯特地貌,由98座小山头组成,占地近2500亩,以茶为基础,花为重点,名贵树种配合,设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性花园和绿野迷踪、多彩迎宾六大片区,打造茶花结合、果花结合、林草结合、单一花海与混合花海结合的新型观光模式。除了观茶赏花,园区还建有玻璃天河漂流、悬崖宾馆、儿童乐园、七彩滑道、高空自行车、空中漫步、悬崖秋千等设施和游乐品牌项目。
青云洞·云上九歌溶洞景区
青云洞·云上九歌溶洞景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马路溪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相传爱国诗人屈原为抵抗秦国,曾屯兵十万于青云洞,因此,青云洞也有“屈子屯兵洞”的别称。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青云洞以屈原在《楚辞》中的著名诗篇《九歌》为蓝本,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基础,结合“少年屠龙”的典故和民间祈福的传统,打造了《云上九歌》的故事,并以此故事为基础,在青云洞中以3DMAPPING投影、LED裸眼3D技术、全息沉浸影像等用数字科技赋能历史文化的方式,结合青云洞自然景观,打造电影级景区场景,创建成全国首个仙侠国潮溶洞景区。
百花寨景区
百花寨景区位于安化县滔溪、小淹、长塘三镇交界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融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愉悦的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景区拥有万亩杉木林、千亩古茶园以及多样的果树林和原始森林植被。景区旅游景点包括艺术碑林园、澄怀画廊、四溢香油榨坊、万景风雨桥、花寨合院、繁星部落民宿等。
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黑茶之乡的安化县境内,保护区东、北与安化县马路镇毗邻,南接奎溪镇,西与怀化市沅陵县杜家坪乡、常德市桃源县西安镇接壤,范围包括马路镇六步溪、网溪、江溪、苍场4个村,奎溪镇银玄、木榴2个村。总面积14239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094.3公顷,缓冲区面积4434.8公顷,实验区面积3709.9公顷。森林覆盖率92.89%,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2009年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典型的中亚热带中低山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白颈长尾雉、兰科植物、榧树、榉木、青檀等珍稀濒危野生生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地方特产
安化县有“安化腊肉”“山山食品”“阿香柑桔”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安化黑茶”“安化红茶”“安化红”“安化黄精”“安化小籽花生”“安化腊肉”“安化厚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化黑茶”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获评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跑公共品牌”。“安化黄精”入选“2022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品牌声誉前100位”。还有苦荞、油茶、安化小籽花生等“安化杂粮”。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色泽黑润或黑褐,汤色橙黄或橙红明亮,香气纯正或带独特松烟香;滋味醇厚或醇和,极耐冲泡。传统安化黑茶产品有“三尖”即天尖、贡尖、生尖,“三砖”即茯砖、黑砖、花砖和“一花卷”即安化千两茶。“安化黑茶”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
安化擂茶
安化擂茶是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至今在安化一带传袭。其色味、功效、制作方法,以及饮茶习俗等。擂茶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安化腊肉
安化腊肉,均以山养土猪肉为原材料,采用古法秘方腌制,文火熏烤50天以上,成品肉质紧实,肥肉肥而不腻,瘦肉紧实不塞牙。
安化冰碛石
安化冰碛石是世界稀有石种之一,形成距今约6亿至7亿年前。那时的地球还处于冰川时代,无序的冰川沉积物结合冰块侵蚀造成的外观形态,形成了质量重、坚而脆的岩石,并停留在冰川终端。经过数亿年风吹雨打,冰碛岩也未消亡,而以暗褐、灰褐的低调“姿色”,裹挟着古生物化石,日渐增高“身价”。正由于产生年代久远,冰碛岩缓释的锌、硒等有益微量元素特别丰富,被人誉为“长寿石”“吉祥石”。
著名人物
据史料统计,自宋到清,安化通过科举考中进士以上14人,举人117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饶典、书法家黄自元;最早参加华兴会、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李燮和李唐;革命志士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全国林业劳动模范胡吉主、谭望初;世界羽毛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
中国著名词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何沐阳,著名古琴演奏家谌武
荣誉称号
安化县先后获“全国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与质量监督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厚朴之乡”“湖南省林业十强县”。
2019年03月,安化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湘鄂西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10月,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3月19日,安化县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7月,安化县被列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2020年9月,被确定为湖南省综合油料大县。2020年11月25日,获评“湖南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市)”。
2021年1月29日,安化县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称号。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2021年12月,获评第三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称号。
2022年3月,安化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区域性柑橘良种繁育基地。2022年11月18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3年2月,安化县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1 20: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