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
哺乳纲奇蹄目下的一科
马科(Equidae)是奇蹄目中的一科,史前种类曾经非常繁盛及多样化,现仅存马属一个属。虽然如此,马科动物依然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史前马科曾广泛分布于美洲欧亚大陆非洲,其中,美洲一直被视为马科的演化中心。现代马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成员包括马、驴和斑马,大多数野生种都处于濒危状态。
物种起源
奇蹄目
拉丁学名:Equidae 英文:horse
是现存奇蹄目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人们最熟悉的一科,全部成员均可归入马属(Equus),分布限于欧亚大陆和非洲。
家马
拉丁学名:Equus caballus
是现存数量最多的奇蹄目成员,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家马是欧洲野马或称泰盘野马的后代,二者学名相同,欧洲野马已于1876年灭绝,此名就单指家马。
马的分类
野马
1881年人们又发现了另外一种野马,称为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或蒙古野马,也简称野马。普氏野马可能也是家马的祖先之一,有人认为和家马属于同一种。现有的普氏野马都是早期捕捉到的几批野马的后代,此后很长时间野外没有确切的野马纪录,恐怕野生的已经灭绝。
野驴
野驴是马科奇蹄目中的一个成员,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分别称“非洲野驴”和亚洲“亚洲野驴”。
非洲野驴
非洲野驴Equus (asinus)是家驴的祖先,二者列为同一种。非洲野驴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的干旱地区,因为适应力强,有些再次野化。
亚洲野驴
亚洲野驴Equus (hemionus)是亚洲仅有的野生马类,体型介于驴和马之间,分布于亚洲的开阔地带,有数亚种,多数处于濒危状态,其中青藏高原的野驴常被单列为西藏野驴(Equus kiang),数量相对较多,印度和波斯的亚种有时也被单列为波斯野驴(Equus onager)。
普通斑马
普通斑马(Equus burchellii)是奇蹄目中现存野生数量比较多的种类,分布于非洲东部到南部之间的广大开阔地区,是非洲原野的象征性物种,亚种较多,其花纹有一定区别。
拟斑马
南非曾经有一种拟斑马或称斑驴(Equus quagga)和普通斑马外形比较相似,但花纹区别较大,身上仅部分地方有条纹。拟斑马已于1883年灭绝,新的研究表明拟斑马可能只是普通斑马的一个色型。山斑马(Equus zebra)是最早被命名的斑马,也是现存体型最小的野生马类,分布于非洲南部和西南部的山区,数量稀少。细纹斑马(Equus grevyi)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野生马类,条纹细而密集,分布于非洲东北部,处于濒危状态。
马的特征
体格
匀称,四肢长,第三趾发达,具蹄,第二、四趾退化,仅余退化的掌骨跖骨。如野驴(Equus hemionus),尾的近端部毛短而光滑,尾的远端部有披散的长毛。
分布
在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一带。野驴为家驴的祖先。野马(Equus przewalskii),为家马的祖先,原产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我国新疆交界处。1880年由俄国探险家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发现并报道,20世纪初德国人曾在新疆和蒙古搜捕到数十头,饲养于国外动物园。
人们寄托希望在新疆北部。1974、1981、1982年,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和新疆的几个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准噶尔荒漠等野马产地考察,结果未取得野马存在的确凿证据。这也是挽救野马免于绝灭的一个重要措施。至于自然界到底还有无野马存在,仍是动物学的一个谜。
基本特点
繁殖
动物的繁殖及相关的繁育方式是其生育后代、保障种族延续的基础,有着适应生存环境和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类群种属的特征。就生活于平坦开阔的草原和荒漠景观中的大中型复草动物而言,地域具有代表性。现存野生马科动物共计7种即普氏野马(Equusprzewalskii)、蒙古野驴(E.king)、藏野驴(E.iang)、非洲野驴(E.africanus)、平原斑马(E.hemionus)、山斑马(E.zebra)和细纹斑马(E.grevyi)曾遍及非洲和欧亚大陆。然而,随着近代农牧业的发展,这些物种多数已呈局部残存分布,有些种类仅剩几百头,加上马群近亲繁殖而濒于灭绝。
生活习性
1、马心情很好时会笑
马的上唇很发达,可以一口吃下很多草,在取食上发挥相当重要的功能。它开笑的时候,也会把上唇拉高,露出上牙床
2、马最讨厌的动物是胡蜂
胡蜂的毒刺很长,连马皮也能刺穿,因此马最怕胡蜂。
3、马站着打瞌睡
马除了生病或死亡之外,很少会躺下来;有时它将脚并拢跪在地上睡,但如果只想小睡一会儿,则会把下巴靠在地上撑住身体;而在安全时要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便会横躺下来睡。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3 19:19
目录
概述
物种起源
马的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