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接梨,就是从
海拔比较高的
山区,把原
果树的树枝剪断带到低海拔的
地区, 利用一些
嫁接的技巧接种在不同种类的梨子树上,却能从不同种类的梨子树上长出和海拔高的梨子一样种类的
水果。
高接梨(Pear)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西洋梨等的果实,多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主要品种有秋子梨、白梨、沙梨、洋梨四种。秋子梨分布在华北及东北各省,果实圆形或扁圆形。优良品种有北京的京白梨、辽宁的南果梨等。白梨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果实为倒卵形。优良品种如河北的鸭梨、雪花梨、秋白梨、蜜梨,山西的油梨,山东莱阳的慈梨。沙梨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果实近圆形,果皮绿色或褐色,着名品种有安徽的砀山梨等。洋梨在山东烟台与辽宁大连栽培较多,果实瓢形或圆形,熟后果肉脆嫩多汁,石细胞少,香味浓。 梨即“百果之宗”。因其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所以又有“
天然矿泉水”之称。
梨树主干在幼树期树皮光滑, 芽树龄增大后树皮变粗,纵裂或剥落。嫩枝无毛或具有 茸毛,后脱落;2年生以上枝灰黄色乃至紫褐色。冬芽具有覆瓦状鳞片,一般为11-18个,花芽较肥圆,呈棕红色或红褐色,稍有亮光,一般为混合芽;叶芽小而尖,褐色。单叶,互生,叶缘有锯齿,托叶早落,嫩叶绿色或红色,展叶后转为绿色;叶形多数为卵或长卵圆形,叶柄长短不一。花为
伞房花序,两性花,花瓣近圆形或宽椭圆形,栽培种花柱3-5,子房下位,3-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有圆、扁圆、椭圆、瓢形等;果皮分黄色或褐色两大类,黄色品种上有些阳面呈红色;秋子梨及西洋梨果梗较粗短,白梨沙梨、新疆梨类果梗一般较长;果肉中有石细胞,内果皮为软骨状;种子黑褐色或近黑色。
生物学特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苹果强。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 梨花冬季最低温度在-25度以上的地区,多数品种可安全越冬。根系发达,喜光喜温,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缓坡山地种植,尤以砂质壤土山地为理想。根系发达,垂直根深可达2-3m以上,水平根分布较广,约为冠幅2倍左右。干性强,层性较明显。结果早,结果期长,有些品种2-3年即开始结果,盛果期可维持50年以上。多数品种先开花后展叶,少数品种花叶同时开放或先展叶后开花。花粉受精后,果实开始发育,花托发育为果肉,子房发育为果心,胚珠发育为种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主要是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后期则是细胞膨大和果肉成熟。果实体积生长曲线成S型。梨根系生长每年有两个生长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出现在新梢停止生长时;第二次高峰出现在9-10月。在适宜条件下,梨根系可周年生长,无休眠期。
梨树因分布范围广,因而物候期差别很大。就开花期而言,四川会理,梨树一般于2月上中旬开花,吉林延边5月中旬开花;鸭梨在湖南长沙于3月上旬开花,辽宁北镇在5月上旬开花,各地花期相差近两个月。同一地区栽培的梨树,因种类、品种不同,物候期也有差异,从芽萌动到开花,秋子梨类品种最早,白梨类品种稍晚,砂梨类品种晚于白梨类,而以西洋梨品种为最晚,变动范围约为10天左右。
梨属植物中的秋子梨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其栽培品种多数可耐-30℃的低温,如:小香山梨、麻梨、八里香和花盖等品种。白梨的抗寒力也可到-23~-25℃的低温。梨树耐涝性特强,据研究在缺氧的死水中可忍受9天,仅次于葡萄。
因梨树栽培地理环境不同和栽植方式不同而确定不同的树形。 架式修剪集约栽培用矮干整形,房前屋后庭园经济则可稍高定干。中国内地一般用疏散分层式,而福建、浙江及沿海一带,有些地方台风为害严重则采用棚架式,土质好的地区修剪不宜过重,山地丘陵则修剪要适当加重,同时在修剪口涂抹
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愈合。
梨树干性强,要求有中央领导干。还要在中央领导千周围配备主枝,主枝上配备侧枝。中央领导干比主枝强,主枝比侧枝强,侧枝比生长在侧枝上的二级侧枝强,生长枝比结果枝强。各主枝均匀分布在主干四周,主枝之间生长要平衡。有两层主枝的,第二层与第一层的层间要有一定距离。第二层的两个主枝要安排在不影响第一层主枝光照的方向。
高接梨是由宜兰县三星乡人李坤养所栽培出来。他于1930年出生,因为老家的传统农业式微,只好前往
梨山种果树讨生活。1975年,他决定回到
三星老家研究如何将高经济价值的温带水果-梨子-栽种到平地,希望成功以后可以帮助农友改善生活。经过多年的努力,李坤养终于在1981年成功栽培出高品质的平地水梨,后来推广成功以后,命名为“三星上将梨”。李坤养一本助人的初衷,积极推广他所研发的新品种,并且无条件的指导农民栽培的方法。这样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深受农民们感佩,尊称其为“上将梨之父”,当时的
宜兰县长刘守成并颁赠“开梨先河”匾额。1993年更获得农业界最高荣誉——全国十大杰出农家“神农奖”,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