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百岁
北京京剧老生演员
高百岁(1902年~1969年),字幼斋,号智云,又名伯绥。出生于北京。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代表剧目有《打严嵩》。
艺术经历
幼年经常随父入票房听戏,学会许多唱段,深得名票吕正一喜爱,收为入室弟子,亲授《锁五龙》《探阴山》等剧。8岁从李正义学戏,10岁带艺搭班进入“富连成”,初学净角,后改老生,以演刘派(刘鸿声)戏初露头角。坐科两年,为京剧挑梁老生。12岁应上海丹桂第一舞台之聘,以童伶挂头牌老生,主演《打严嵩》《铡美案》等剧,兼演老生和花脸戏,轰动上海滩。旋即挑班演出,辗转于天津、沈阳、哈尔滨、海参崴、安东、长春、吉林、营口、烟台、大连等地。15岁拜周信芳为师,专心钻研“麒派”艺术,兼演高派汪派戏,偶尔还演净角戏。1927年参加由田汉组织的南国社,和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人发起戏剧改革运动。曾与周信芳合演过话剧雷雨》,曾与欧阳予倩、周信芳等合作排演了由欧阳予倩编导的《武松与潘金莲》。1947年与田汉梅兰芳欧阳予倩周信芳等发起组织京剧改革促进会。1948年应汉口新市场(今民众乐园)大舞台之聘,来汉演出,后去长沙。
1949年9月,由武汉市文化局派人去长沙接回武汉,参加筹备中南京剧工作团。该团于1950年6月成立,高任副总团长兼第一团团长;1952年改为武汉京剧团,高任团长。与高盛麟、郭玉昆、关正明陈鹤峰等长期同台合作,巡回演出于全国各地,均获好评。晚年致力于演出现代戏和新编剧目。
代表剧目
高文武兼长,戏路宽广,极富创新精神。擅演剧目有《追韩信》《徐策跑城》《四进士》《清风亭》《临江驿》《哭祖庙》《逍遥津》《古城会》《华容道》《骂阎罗》及新编现代戏《柯山红日》等。
任职情况
曾任武汉市京剧团团长,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南戏曲学校校长、武汉市艺术学校第一副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等职。
艺术特色
在唱腔艺术方面,他以“麒派”为基础,吸收其他流派之精华,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高派”唱腔艺术。其特点为朴质苍劲,深沉浑厚,平中见奇,寓巧于拙。在演唱中,严谨规矩,平稳酣畅,韵味醇厚,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尤以演老头儿戏著称,如《赵五娘》中的张广才、《三打祝家庄》中的钟离志、《豹子湾战斗》中的朱爷爷等,表演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获奖情况
曾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中南地区戏曲会演、湖北戏曲会演、武汉戏曲会演奖状。他参加排演的新编历史剧《三打祝家庄》,曾获华东地区春节戏曲竞赛一等奖及荣誉奖。
活动年表
10年代-20年代
1916年,农历丙辰年:周信芳收高百岁为徒
周信芳收高百岁为徒。
1923年2月,农历癸亥年:周信芳脱离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
周信芳脱离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在海轮上改写《临江驿》剧本,在烟台与高百岁师徒两处演出,声势极盛。再次加工《追韩信》,并参加义务戏演出,从此自饰萧何。并去天津、大连等地演出。
1927年5月8日,农历丁卯年四月初八日:周信芳首演头、二本《龙凤帕》。
上海天蟾舞台老板顾竹轩特地请扬州评话名家王少堂到沪为周信芳讲演《龙凤帕》故事,周据以改编的头本二本《龙凤帕》在天蟾舞台首演。
《龙凤帕》写的是宋神宗时朝廷内忠奸斗争的故事。太师陆元忠之女及奸臣庞文仲之女均为皇妃。神宗宠信庞文仲,陆元忠,陆妃以及包拯之孙包贵(开封府尹)都受到迫害。陆妃被打入冷宫。因身怀六甲,神宗有旨,如生下太子,可免其罪。庞文仲又派张奎去冷宫谋害,陆妃尽诉前冤,张为之感动,愿舍命救护太子。陆妃用龙凤帕将初生太子——慈云太子包裹,托付张奎带出宫门。由此开始了一系列曲折惊险的故事。剧情极其紧张,唱做也很注重。
周信芳饰演慈云太子,合演者有琴雪芳刘汉臣王芸芳、高百岁、白牡丹、彭春珊等。
30年代-40年代
1937年12月31日,农历丁丑年十一月廿九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成立。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参加的剧种包括话剧、京剧、楚剧、汉剧、川剧、陕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滇剧、桂剧、粤剧、评剧以及杂艺(杂技曲艺等)。协会理事当中,京剧界有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高百岁、王泊生、赵小楼六人。前四人当时不在武汉。王泊生、赵小楼还被推选为常务理事,赵小楼兼平剧组长,马彦祥被推选为常务理事。
1940年1月23日,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十五日:上海进步人士为救济难民联合举办慈善义演话剧雷雨》。
上海进步人士为救济难民,联合举办慈善义演。在卡尔登戏院演出话剧雷雨》,周信芳客串,扮演主角周朴园。同台演员有金素雯、桑弧、胡梯维、高百岁、马蕙兰等。由朱端钧导演。
1947年,农历丁亥年:周信芳与高百岁被淞沪警备司令部传讯
周信芳与高百岁被淞沪警备司令部传讯。不久,艺友联谊会被迫解散。
1948年8月,农历戊子年:高百岁1948年赴武汉演出。
汉口民众乐园大舞台本月聘来高百岁,伴随而来的有旦角刘淑华、姜云霞、花脸张宏奎、老生于宗昆等。
1949年9月,农历己丑年:高百岁、陈鹤峰加入民族歌剧院。
民众乐园管理处从长沙接回高百岁,陈鹤峰从长沙回上海路过武汉,也被挽留下来,两人都加入了民族歌剧院。
50年代-60年代
1950年1月18日,农历己丑年十二月初一日:中南京剧工作团成立
民族歌剧院、民众乐园京剧场和人民剧院的二百七十多京剧艺人联合组成“中南京剧工作团”。总团长为正在民族歌剧院演出的周信芳。下设两个分团,分别由高百岁和陈鹤峰担任。《中南京剧工作团章程》载明:“本团受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艺处直接领导”、“本团经济自给自足,若有不足呈请上级补助之”。成立大会上,总团长和分团长被授予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的任命状,全团演职员工从此成为国家艺术工作人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在根据地政权和人民军队内成立过戏曲团、队,而中南京剧工作团则是建国后最早建立的国营戏曲剧团。
1950年2月17日,农历庚寅年正月初一日,晚:中南京剧工作团1950年赴上海演出。
中南京剧工作团赴上海演出,演于中国大戏院上演。晚场推出《三打祝家庄》。这出戏是根据延安平剧院剧本整理排练,高百岁前钟离老人后孙立,郭玉昆饰石秀陈鹤峰乐和,杨菊萍饰顾大嫂,其余名演员贺玉钦、张宏奎、董少英、杨玉华等都在剧中饰演角色。当时上海市举办春节戏曲竞赛,共有荣誉奖和优胜奖两类奖项,《三打祝家庄》获京剧荣誉奖。文艺评论界在肯定这出戏演出水平的同时,更对众多名演员投入一出戏,团结合作,严肃认真的新型舞台作风,感到难能可贵。上海的京剧同行到后台来看望老朋友,发现这里名演员和一般演员一齐住在后台,吃公家伙食,遵守集体作息制度,亲切和睦的相处,一派积极向上的气氛,都称赞不已。周信芳未参加这次演出并被留在上海参加华东戏曲改革工作。
正是这次上海之行,剧团及贺玉钦邀请了高盛麟赴武汉参加演出,成就了高盛麟的后半生艺术发展生涯。
1952年,农历壬辰年:武汉市京剧团成立。
中南军政委员会撤销,中南京剧工作团归属武汉市文化局领导,改名武汉市京剧团。中南京剧院同时改名武汉京剧院,从民众乐园划出来,专供武汉市京剧团演出和排练。
武汉市京剧团首任团长高百岁,副团长为陈鹤峰高盛麟、郭玉昆、于宗昆、李福德(专职干部)。当时名家云集:老生有:高百岁、陈鹤峰、董少英、关正明;武生有:高盛麟、郭玉昆、贺玉钦、倪海天;小生有:高维廉、杨玉华;旦角有:杨菊萍、李蔷华陈瑶华王婉华净角有:叶盛茂、张宏奎、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张啸庄.此外还有不少二路硬里子演员,完全可用“行当齐全、文武兼备、名家云集、流派纷呈”来形容,堪称国内的一流剧团。梅兰芳曾不无赞叹的说:武汉和北京上海是京剧的三大码头。
1955年7月,农历乙未年:武汉市京剧团1955年赴华北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高百岁、郭玉昆、杨菊萍、陈瑶华、高维廉一行对北方10个市作了7个多月的旅途公演。
1958年3月,农历戊戌年:武汉市京剧团1958年赴华东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高百岁、高盛麟率团赴芜湖、南京、上海、南昌演出3个多月。
1961年10月,农历辛丑年:武汉市京剧团参加第十届广交会。
应广州秋季交易会邀请,高百岁、高盛麟率武汉市京剧团赴广州演出。
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张君秋高盛麟“走马换将”。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陈少霖、刘雪涛、李四广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京剧名家高百岁、关正明、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玉堂春》《凤还巢》《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武汉市京剧团联合合演《四郎探母》,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杨四郎,杨菊萍饰萧太后,高维廉饰杨宗保,董少英饰佘太君。联合演出《红鬃烈马》,张君秋与李蔷华陈瑶华分饰王宝钏,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分饰薛平贵,王婉华饰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谭元寿马长礼、张洪祥、李世济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京剧武生名家孙毓堃、李少春张云溪厉慧良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高盛麟饰黄天霸,裘盛戎饰窦尔墩,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叶盛章),马长礼饰施公,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北京展览馆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长坂坡》,高盛麟饰前赵云后关羽,裘盛戎饰曹操,马长礼饰刘备,李毓芳饰糜夫人。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走麦城》,马盛龙、刘盛通、高宝贤均参加合作饰廖化等,谭元寿则饰高之马童。高的关羽形象,被专家和观众称为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概,各场演出后,总是在暴风雨般掌声中多次谢幕。
高在京期间,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广和剧场组织两次艺术报告会,由高先生作武生艺术的报告,受到文艺界听众和北京各剧团武生演员们、戏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走马换将,文化部还下达二人各自收徒任务。因此,张君秋在武汉收了陈瑶华、王婉华为徒,高盛麟在北京收了杨少春、李可后,茹富兰坚持要高收其子茹元俊为徒,并要茹元俊正式磕头拜师收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四团又推荐俞大陆拜高为师。经高推荐,裘盛戎也收陈鸿均为徒。此次张、高二人走马换将时间一个多月,掀起了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朝,一直在梨园传为佳话。
1962年6月22日,农历壬寅年五月廿一日:武汉市京剧团1962年赴沪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在人民大舞台公演。主要演员有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杨菊萍、李蔷华、高维廉、张宏奎、董少英、高世泰等。
梨园轶事
1928年,高百岁参加了田汉创建的南国社,与周信芳欧阳予倩等人合作进行戏曲改良活动。其间,与进步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还参加了田汉夏衍组织的抗日救亡协会,积极开展为抗日将士义演和募捐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田汉回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了安全起见,曾向高百岁提出住在他家的要求,高百岁一口答应了,让田汉住在他家楼上一间小房里面,还嘱咐自己的夫人刘剑影每天去田汉房间打扫卫生,并在田汉枕头下面放些零花钱。
田汉每日早出晚归,从不与高百岁打照面。三个月过去了,一天,高夫人有位女友张某,她的男友在上海伪警备司令部当司机,得知伪警司在近期内要去高百岁家中抓捕田汉的消息。这个消息马上传到高百岁耳朵里。就在那天晚上,高百岁演出完毕后回家,没有按时就寝,而在房里看书,等待田汉归来。到了深夜两点多钟,听见楼上小房内有点响动,便急遽上楼敲开田汉的房门,并将获得的消息如实相告。田汉听了以后,略加思索后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对高百岁说:“我现在就离开这里。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去向,你就说不知道!”高百岁连连点头称是,并说:“您也要多加小心。”于是,两人匆匆作别。
事隔两天之后,上海伪警司果然派来二十多个宪兵于深夜来到高家,将其住处反复搜了个遍,结果,一无所获,悻悻离去。第二天上午,伪警司传讯了高百岁,问:“你家里住着谁?”高百岁回答:“是一位姓田的先生。”“他住在你家干什么?”“为我改剧本。”他到什么地方去了?”“不知道。”结果他们再次一无所获,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就在这年秋天,高百岁正在演出,分别了半年之久的田汉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田汉贴近高百岁的耳朵悄声说“有两个特务盯住了我,甩了半天没甩掉,你快给我想想办法避避。”高百岁听后,急中生智将自己的跟包外号号小九子的叫到跟前来说:“你快去拿件胖袄、水衣和彩裤来给这位先生穿上。”小九子立即照办,等田汉穿好水衣胖袄和彩裤之后,高百岁将田汉拉到画脸匣旁,操起勾脸笔,迅速给田汉勾了一个大花脸,并叫田汉坐在一个衣箱上,叮嘱他不要吱声。当田汉的化妆刚刚完成不久,那两个特务就闯进后台,在那里走来走去,东瞧西瞧,仔细搜寻每个角落。他们还从坐在衣箱上的“大花脸”面前来回走过好几趟,可就是没有认出田汉来,最后,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后台。等这两个特务走后,戏也演完了,高百岁先给自己卸了妆,然后再帮田汉擦去脸上的油粉,并叫田汉不要穿原来的西装,顺手将他的青长衫给田汉穿上,还给他带上了一副墨镜。这样,高百岁给田汉再一次化了妆。于是,田汉大大方方地随着大伙一道离开剧院。出门时,看见那两个特务还站在附近“守侯”着他哩。可是,当田汉田汉又一次安然脱险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11:26
目录
概述
艺术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