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塔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楼坪乡,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村中魏姓人家代代繁衍,已有百余年历史。村落四周环山,呈圆形,像个聚宝盆。溪水从大山石缝中流出,清澈甘甜,聚成水潭如镜而得名水镜沟,传说老早以前这水可以治肠胃不舒服等病。村落与天然薪炭林相毗邻,环境优美,古树种类繁多、数目庞大、野兽出没,由于地处偏远,得以保留。
地理位置
魏塔,基层行政村名,隶属于陕西省
安塞县楼坪乡,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村中魏姓人家代代繁衍,已有百余年历史。村落四周环山,呈
圆形,像个聚宝盆。
基本情况
衣食住行
【1】在80年代初,该村妇女仍用手工给亲人缝制棉衣、棉鞋。
【2】该村特色粗粮有:
糜子、谷子、
荞麦、
红小豆、
玉米、
高粱。
【3】现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牲畜圈养、林果业。
【5】魏塔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产方式、这里的小米、
剪纸在陕北地区很有声誉。是
黄土高原黄土风貌保持最完整的一个
自然村落,外界称之为原生态
【6】该村在政府号召、引导、帮助下,在原村支书的带领下,通柏油马路至村中央,交通便利,距离
楼坪乡5公里,距离延安仅25公里。
教育
由于孩子人数达不到办校开课要求,该村小学学生转到原楼坪乡中学上学,原楼坪乡中学学生转到砖窑湾镇中学上学。九年义务教育免费。
自然条件
与天然薪炭林相毗邻,退耕还林也取得一定成绩。曾大力发展狼娃沟水库。
村民住宅主要是石窑洞,大部分为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各家窑洞相对集中,错落有序,层次分明,颇有立体感。后来一直再未修建,陈旧的村貌几乎原分不动地保持了上世纪陕北农村的面貌和特点。村中古老生产工具如梿枷、木锨、木犁、木榔头、石槽、石碾、石磨,生活用具如木斗、木升、木锅盖、饸饹床等随处可见,这些生产生活设施组成的农家风光,呈现出浓厚的陕北农耕文化和黄土文化气息。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憨厚质朴,与人为善。全村百姓普遍睡土炕、铺沙毡,吃杂粮、喝米酒、炸油糕、腌酸菜,该村妇女用手工给亲人缝制棉衣、棉鞋,仍有老年人穿羊皮袄、戴羊肚子手巾。传统节日习俗一个不少,婚丧嫁娶习俗一直沿袭。很多社会习俗如:合龙口、暖窑、打平伙、做满月等都司空见惯。古村庙台是缺雨年份村民们祈求龙王降雨的圣地,只因近年那口古老的钟被盗而荒废。这些陕北民俗文化元素组成了一个自足的文化空间,蕴含了丰富的农耕文明信息
名胜古迹
原始薪炭林
盘踞古树种类繁多、数目庞大、野兽出没,在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法规和
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下,得以保留。
水镜沟
因此水从大山石缝中流出,清澈甘甜,聚成水潭如镜而得名。传说老早以前这水可以治肠胃不舒服等病。
庙台
是缺雨年份村民们祈求龙王降雨的圣地,只因近年那口古老的钟被盗而荒废。
百年古树
在魏塔村口长着几颗老树,听村里的老人说,这些树已经有百余年历史,因为靠近路边,给魏塔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里像这样的树还有很多。
自然资源
魏塔小米 陕北阳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因而盛产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魏塔是陕北黄土高原黄土文化保持较完整的自然古村落,如今走出大山的陕北魏塔原生态小米,产地原生态,魏塔因地处偏僻,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产方式, 因而其产出的小米广受好评,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小米。
魏塔荞麦 荞麦亦有“陕北三宝,荞麦、
羊肉、地椒草”之说。陕北荞麦生长期长,光热能条件充足,加之颗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做面食洁白细长,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均高于大米、小麦,食之不仅味美,且有防止
血管硬化,控制糖尿病和消积化滞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身价日高,营养学家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食品,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贵族食品”、“益寿食品”。魏塔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原生态的特性,产出的荞麦在陕北地区首屈一指。荞麦浑身是宝,荞麦花是优质蜜源,荞麦皮是民间的“黑宝宝”,用之填充做忱芯,皮壳性凉、柔韧富有弹性,枕之不仅可明目醒脑,还有保健按摩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