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
太古洋行于鲗鱼涌设立太古船坞、太古糖厂及香港汽水厂,使鲗鱼涌成为当时香港最庞大的工业区。同年,太古公司亦于鲗鱼涌柏架山下设有太古水塘,为各厂房供应淡水。到了1959年,为配合
英皇道的扩阔工程,鲗鱼涌的溪流被填平,变成了
暗渠。
1970年代后期,太古公司各厂房陆续停业。太古水塘原址变成了康景花园;太古船坞原址则变成了大型私人屋苑
太古城。至于太古糖厂,则变成了
太古坊商业区。
鲗鱼涌的范围并没有一个具体位置。一来是因为现时大众对于鲗鱼涌的确切范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西至健康西街/
民康街,东至
英皇道与
筲箕湾道相接处之间的地区,甚至远至嘉亨湾的新填海用地,亦可属于鲗鱼涌。所以,很多时市民都以区内更为细小的部份,如:丽池、太古城、康山之类的地名来作指示。
鲗鱼涌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变迁亦有所不同,而且在政府的
规划图及
学校网,鲗鱼涌一带的地区一直都归入
北角的范围。因此,在现时鲗鱼涌地铁站的
北角官立小学亦因而为名,而不是“鲗鱼涌官立小学”。但自从地铁
港岛线开通之后,鲗鱼涌的范围不断西移,而原本属于鲗鱼涌的东部,则分别被称为“康山”及“太古城”。但现时香港邮政局内的分区,这两个地区仍然是鲗鱼涌的一部份。至于
筲箕湾道开始的地带,过去一直都被认为是
西湾河的一部份,但在2005年地政署提交的“鲗鱼涌分区发展大纲”及现时,却包括嘉亨湾所在的地段。这问题的成因,相信是由于过去的都市规划,都以市政局的选区划界作标准,而当时整个东区只被分为“
铜锣湾”、“北角”及“筲箕湾”三部份,“鲗鱼涌”和“
柴湾”是到了比较后期才出现的分区。香港的学校网在东区依然是分成“北角及鲗鱼涌”(14区)和“筲箕湾及柴湾”(16区,原属第15区的筲箕湾并入第16区)。
鲗鱼涌在
香港岛的交通可说是非常便捷:除了因为该区有多条
巴士路线及两条地铁路线经过以外,在康山的屋苑还有4条
小巴路线。因此,有的士司机抱怨在这区“揾食艰难”。另外,当飞机离开
香港国际机场至沙田上空时,亦会转弯南下经过香港岛飞往南中国海,而位于柏架山以北的鲗鱼涌亦是飞机经常路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