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于金门城东门外
古岗湖西侧,为
清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金门名士
林树梅按沈光文挽鲁王诗序寻得。据报,
福建兴泉永巡道周凯定为鲁王墓,林树梅并为此写下‘修前明鲁王墓即事’诗。
抗战期间,并建有
蒋中正所题的‘民族英范’碑亭。一百年余来衍误传说,至1959年偶然发现真冢、出土圹志,方知旧墓的为假墓。
1959年金门构工部队于旧金城东炸山采石,意外在西红土一巨石前挖得一三合土砌成的墓圹,长250厘米,宽140厘米,墓碑高120厘米,露出地面20余厘米,碑面平滑未刻一文,后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圹志”八字及全文石碑后交由
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博士研考,亦使鲁王真冢重现人间。鲁王墓的发现确定《
明史》称
郑成功将鲁王沉入海中杀死并非事实。
1959年冬,
蒋中正巡视金门时指示金门县政府在太武山小径建筑新墓,于1963年2月4日举行安葬典礼,此即小径鲁王新墓的由来。至今每年农历5月15日鲁王生日,金门县都会在鲁王墓举办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