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震培,女,天津人1987年南开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
1980-1984年 南开大学中文系本科。
1984-1987年 南开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8-2002年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2002-2004年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研究。
1992-2004年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2005-今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教授。
2009、3-2010、8 土耳其法蒂赫大学中文系任教。
参加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
天津文学学会 理事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 会员
主讲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近部分)(中国本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民俗学概论》(中国本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本科生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中国文化概论》(研究生)
《中华文化经典》(研究生)
《中国风俗》(留学生本科)
《中国诗歌欣赏与习作》(留学生本科)
《中国文学名著选读》(留学生本科)
《中华传统艺术、曲艺》(全校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研究方向
中国文化与民俗,古代文学中国俗文学史,曲艺研究(喜剧小品与相声),性别研究与女性文学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专著:
《中国民间戏曲、说唱文化、梨园相思树》 河北少儿出版社 1995年。
《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曲艺杂技志》(合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沽上百戏——辉煌的天津杂技》(主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论文:
《曲艺滑坡现象的思考——曲艺价值与市场刍议》, 《文艺报》1993、8、28。
《试论俗文艺在亚文化状态中的表层文化心理》, 《江淮论坛》 1994年第4期。
《十年来曲艺基本理论研究状况及趋势》, 《中国俗文学七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笑的笔记:苏文茂相声艺术赏析》,《论苏文茂的相声艺术》,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
《从捧逗关系看李文华捧哏艺术的特色》,《李文华与相声艺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
《当代通俗文学的误区》,《天津日报》1995、3、15。
《曲艺的俗文化特质》, 《雅俗文学与其互化论》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2000年。
《曲艺的俗文化特质论》 《
天津社会科学》1999、1。
《俗文学与传统思想的关联》,《雅俗文学与其互化论》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2000年。
《转型期通俗文学的特点初探》,《雅俗文学与其互化论》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2000年。
《宝卷的民间文化特点》, 《
民间文艺集刊》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区域文化与戏曲曲艺艺术》, 《
黑龙江社会科学》 1997年第2期。
《论曲艺的文化价值》, 《曲艺讲坛》1996年创刊号。
《天津曲艺文学:市民文化的奇葩》 《天津文学的回顾与前瞻》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2001年10月。
《变文文体与小说形式关系初探》,《通俗文学论丛》
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
《论清代子弟书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曲艺艺术论丛》1988年。
《论〈董西厢〉的叙事艺术》, 《天津师专学报》 1998年。
《岁寒知松柏 讽刺艺偏多——何迟论》,《天津文学作家论》,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2年。
《图说20世纪天津文学》第五编(第三章):《曲艺文学》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
《曲艺俗文化特质论》《天津文艺评论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9。
《说唱艺术天津魂》,《中华读书报》2005年5月7日第16版。
《论<董西厢>的叙事说唱特色》 《中华戏曲》第31辑(2004、12)。
《邂逅风流:唐代小说〈游仙窟〉的世俗化特征》 《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2期。
《讽刺与幽默的力量 ——以何、马相声为个案的文学分析》 《相声与文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南市与天津杂技》 《南市文化风情》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
《海河津门的民俗和旅游》(部分章节),
旅游教育出版社(京)1996年。
《
中国俗文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中国曲艺志、天津卷、综述》IBM出版中心2010年。
《天津文学史(章节)》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1年。
《中国曲艺通史、金元曲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从弹词小说看清代女作家的写作心态》,《天津社会科学》2000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0、10转载。
《真实与想象——中国古代易装文化的嬗变及文学表现》, 《南开学报》 2001年第2 期。
《〈榴花梦〉:世界上最长的韵文体小说》 《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
《从案头到书场——“说书体小说”对樊梨花形象的再创作》,《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4。
《天雨花,谁不猛醒——〈天雨花〉释名兼及明清之际士人文化心态》,《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4期。
《论郝艳霞大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书韵百年》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
《晚清以来的弹词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中国女性文学叙事传统的建立——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创作回眸》《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12月)。
《清代女中丈夫风尚与弹词小说女豪杰形象》《山西师大学报》2003、1。
《闺中无静女——晚清女作家弹词与“振兴女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月第6期。
《从弹词看清代知识妇女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 《中国文化与女性》,香港万海语言出版社2003年11月。
《晚清女作家弹词与近代女权思潮》,收入《
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一个知识女性的独白、序》,团结出版社2007年12月。
《保卫私人空间——评康弘的长篇小说〈保卫自己〉》,收入《天津文学新论》,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
《〈天雨花〉的作者是陶贞怀吗?》,《文史知识》2006、1。
《中国小说通史、清代卷、第二十一编、长篇韵文体小说:弹词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凤双飞》中的男性婉约 《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4期。
明清时代江南才女文化的繁荣与弹词体小说——《阅江学刊》2011年第6期。
《清代闺阁文学与弹词体小说》,收入《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性别审视》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2
一个人的电影院(影评) 《光明日报》 2012年5月18日。
《齐鲁晚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特约专栏系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谁说的?
龙年话龙马精神
让真诚给心灵环保
“杜甫很忙”与“愤怒的小鸟”
“里仁之美”与“厚德之道”
国学怎样“接地气”
“莫言热”背后的文化思考
专著论文被评论、被转引、转摘情况:
乔以钢:性别解读中的女性的创见——读《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北京:《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
国锦元:取精用弘挥翰墨,清女弹词史册书——《心灵牧歌》科教传媒出版社2010年。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0、10转载《从弹词小说看清代女作家的写作心态》(《天津社会科学》2000第3期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12、3转载《明清时代江南才女文化的繁荣与弹词体小说》(《阅江学刊》2011年第6期)。
《新华文摘》1995年12月转摘《当代某些男作家的落后妇女观》(原载《妇女研究论丛》1995、4)。
科研课题:
个人独立项目:
2002-2004年 博士后国家基金项目《唐代俗文学史》。
2005-2007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弹词小说研究》。
2005-2006年 南开大学教材立项《
中国现当代文学》(留学生用)。
2009-今 天津艺术学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喜剧小品史》。
集体项目:
文化部:中国曲艺集成天津卷。
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
天津市:天津文学史
获奖记录
1、专著《中国说唱艺术史论》 1995年全国曲艺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
2、专著《梨园相思树》 1999年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青年佳作奖。
3、1999年个人获第五届天津市“文艺新星”(文艺理论类)称号。
4、专著《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曲艺杂技志》 天津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专著《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 天津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论文《天津曲艺文学:市民文化的奇葩》 2008年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论文类)。
7、《如何加强外向型人才的人格教育与培养——兼谈“三元会通型”人格理想观》 南开大学2011“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