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
水阳江南岸。《左传襄公三年》:“
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此处记叙的衡山是
当涂县东北面的横山。而
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
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
草丛,
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杜注》鸠兹,吴邑,在丹阳(指古
丹阳郡,因今安徽当涂县
丹阳镇而得名。古丹阳郡所辖今当涂县、
宣城市、芜湖市、
高淳县等广大范围。)芜湖县(
湾沚区)东,今皋夷也。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
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鸠兹是控制中江的一个渡口,位置相当重要。公元前109年即
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已设县,易名芜湖,此乃早期的芜湖城。
芜湖,
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已是繁华的市镇,宋代兴商建市,元明时期“
十里长街、百货咸集、市声若潮”,明代时期
芜湖港开辟,清代时期形成巨大的米业市场,为“
四大米市”之首。
芜湖,南倚
皖南山系,北望
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
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在历史上是著名的
港口城市,是
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的代表,也是安徽实行融入
长三角战略的重要立足点。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上海浦东开发以来,芜湖作为安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
突破口,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制造业上,芜湖创出了
奇瑞汽车、
海螺水泥、海螺型材这样的拳头品牌,打响了芜湖制造的头一炮。
此外,
芜湖长江大桥是二十世纪中国的
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长江上已建公铁两用大桥中规模、科技含量均领先的桥梁。其建成完善了
中国铁路、公路的
路网布局,沟通了南北交通,进一步完善了华东第二通道功能,加强了
长江经济带的
区域经济联系,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
生活圈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