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子
植物
鸡冠子,为苋科青葙属植物鸡冠花的种子。一年生直立草本,全株无毛,粗壮。分枝少,近上部扁平,绿色或带红色,有棱纹凸起。单叶互生,具柄;叶片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胞果卵形,熟时盖裂,包于宿存花被内。种子肾形,黑色,光泽。鸡冠子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80cm。长5-13cm,宽2-6cm,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穗状花序顶生,成扁平肉质鸡冠状、卷冠状或羽毛状,中部以下多花;花被片淡红色至紫红色、黄白或黄色;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宿存;花被片5,椭圆状卵形,端尖,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胞果卵形,长约3mm,熟时盖裂,包于宿存花被内。种子肾形,黑色,光泽。花期5-8月,果期8-11月。
分布范围
原产亚洲热带。中国南北各地区均有栽培,广布于温暖地区。
主要价值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油含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1],种子蛋白质含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2]。种子还含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β-胡萝卜素)(β-carotene),视黄醇(retinol),维生素B1、B2、C、E,18种氨基酸和22种无机元素[3]。
功效分类
凉血药;止血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种了呈扁圆形,直径约1.5mm。表面棕红色至黑色,有光泽。置放大镜下观察,见有细密纹理及凹点状种脐。种皮脆,易破裂。偶见胞果上残留的花柱,长2-3mm。气微,味淡。
以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性味
甘;性凉
药材基源
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出处
《中华本草》
归经
肝;大肠经。《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种子成熟时割取果序,日晒,取净种子,晒干。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赤白痢。
2.《日华子本草》:治妇人崩中带下,入药炒用。
3.《玉楸药解》:清风退热,止衄敛营。治吐血,血崩,血淋,诸失血证。
4.《现代实用中药》:治肝脏病及眼病。
主治
便血;崩漏;赤白痢;目赤肿痛
来源
本品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搓出种子,拣去杂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25米的湿润的腐殖土中及岩上。 原产非洲,美洲热带和印度,世界各地广为栽培,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阳光充足、湿热、闷热、不耐霜冻。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花期夏、秋季直至霜降。
药用价值
一:凉血;止血。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吐血;咳血;血淋;妇女崩中;赤白带下。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
《滇南本草》:止肠风下血,妇人崩中带下,赤痢。
《纲目》:治痔漏下血,办白下痢,崩中,亦白带下,分赤白用。
《玉楸药解》:清风退热,止衄敛营。治吐血,血崩,血淋诸失血证。
二:含有蛋白质、脂肪、叶酸、泛酸、维生素B1、B2、B4、B12、C、D、E、K等多种维生素,以及山柰甙、苋菜红甙、蒎立醇、松醇、硝酸钾、21种氨基酸、13种微量元素和51种以上的天然和酶辅酶,其中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达73%,可以补充粮食含量之不足。
三: 鸡冠花治心肠风、痔疾,下血水止者,可与羌活、棕榈炭等配伍;凡白带过多者鸡冠花可与白术同用;鸡冠花与白鸡冠花与苦葫芦配伍,以降湿止滞。凡久泻久痢者,可单用鸡冠花煎酒服;凡痔疮肛边肿痛,久而不愈,变成痔漏者,鸡冠花可配凤眼草煎水洗。
种植要点
鸡冠子性喜阳光,耐贫瘠,怕积水,不耐寒,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在正常情况下不需浇水、施肥。鸡冠子可作盆栽观赏花卉。盆栽时一般不用幼苗盆育,而是在花期时从地栽鸡冠子中选择上盆。上盆时要稍栽深一些,以将叶子接近盆土面为好。移栽时不要散坨,栽后要浇透水,7天后开始施肥,每隔半月施一次液肥。花序形成前,盆土要保持一定的干燥,以利孕育花序。花蕾形成后,可7-10天施一次液肥,适当浇水。 如果想使鸡冠花植株粗壮,花冠肥大、厚实,色彩艳丽,可在花序形成后换大盆养育,但要注意移植时不能散坨 ,否则不易成活。 鸡冠花是异花受粉,品种间容易杂交变异。所以,留种的品种开花期要选出隔离。留种时,应采收花序下部的种子,可保留品种的特色。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08:0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