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拐,汉语词语,在南方方言中,意思是
蛙类,常指
田鸡。在
兰州方言中,通常用来形容乱七八糟。
方言词语
1.麻拐,
南方方言,意思是
蛙类,常指青蛙与
蟾蜍,并具体称青蛙叫青皮麻拐,称蟾蜍叫癞皮麻拐。该方言主要使用在
湖南省、
江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且无论是
客家话、
湘方言,还是这一片的
西南官话,都一概通用。麻拐的发音通常不为mǎ guǎi。在广西发音类似mā guài。
2.麻拐,
兰州方言,通常用来形容乱七八糟,非常奇怪的,另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这道
数学题怎么这么麻拐。
3.江西话说的麻拐,指的是不同于青蛙的一种蛙类(青蛙叫青拐)。那种蛙颜色为黄,背上很多麻点,故称之为“麻拐”
4.贵州晴隆中营、长流方言,骂人的话,代指
男性生殖器,通常与老舅连用,如:麻拐老舅。又可为
语气词,如:咦,开麻拐了!地名+麻拐:形容某地乱七八糟的人。如:芝加哥麻拐。
5.湖南
衡阳本地的一道
特色菜,比如爆炒麻拐、
干锅麻拐、红烧麻拐等等。麻拐在湖南衡阳是特种蛙类的“
田鸡”。
具体介绍
客家话中青蛙的别名,又叫田鸡,
无尾目是属于
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
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
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
呼吸功能。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有的一科中同时包括两种。一般来说,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两种体形相似,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
尺骨与
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
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无尾目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两栖纲生物要先进,虽然多数已经可以离开水生活,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卵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因此不如
爬行纲动物先进,爬行纲动物已经可以完全离开水生活。
蛙类大约有4800种,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雨林潮湿环境的树上的。卵产于水中,也有的
树蛙仅仅利用树洞中或植物叶根部积累残余的
水洼就能使卵经过蝌蚪阶段。2003年在印度西部新发现一种“
紫蛙”,常年生活在地底的洞中,只有季风带来雨水时才出洞生育。最近在广东广州
荔湾区一带发现一种“波动青蛙”,但外形像蟾蜍一样。
蛙类和蟾类很难绝对地区分开,有的科如
盘舌蟾科就即包括蛙类也有蟾类。
蛙类最小的只有50毫米,只相当一个人的
大拇指长,大的有300毫米(一尺多长),瞳孔都是横向的,皮肤光滑,舌尖分两叉,舌跟在口的前部,倒着长回口中,能突然翻出捕捉虫子。有三个眼睑,其中一个是透明的,在水中保护眼睛用,另外两个上下眼睑是普通的。头两侧有
两个声囊,可以产生共鸣,放大叫声。体形小的品种叫声频率较高。
生活习性
蛙类基本和蟾蜍类相似,也是以
昆虫为食,但大型蛙类可以捕食鱼、鼠类,甚至
鸟类。基本在夜间捕食。
青蛙捕食大量田间
害虫,对人类有益。它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
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从前的都市郊区和乡村都有一片片宽阔的水塘,那里是蛙类生息的乐园。然而几乎是一夜之间却被都市的蔓延所吞噬,一些残存的青蛙成了真正的井底之蛙,它们虽然有幸生存下来却不幸失去了田野,失去了
禾苗,失去了活动的天地和自由,甚至只有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敢怯生生地发出几声鸣叫,轻轻地,缓缓地,似乎怕惊扰了都市瑰丽的梦幻,又似在一声声地呼唤着远离它们的同伴。但它们越来越多的同伴也正在城市的另一些角落更为绝望地哀鸣!一双双贪婪的手把它们从田野捉来,又被一双双麻木的手将它们买去,它们还来不及瞧一眼陌生的都市,就生生地成了家家案俎上的肉食!相比于那一双双或贪婪或麻木的大手,它们的反抗显得是那样的软弱和乏力,它们只有发出一声声凄惨绝望的哀鸣!
种群现状
两栖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已经在地球上衰落了,而使现生种类也迅速成为
濒危物种的罪责则归咎于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频繁的
人类活动和全球工业的急剧发展,一方面,它致使
物种灭绝;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污染特别是
化学工业污染,使生态
环境恶化日益加剧,使湿地大规模遭到破坏。
最近的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农用真菌
抑制剂的化合物
三苯基锡,其含量即使低于田间浓度,也可能导致几种青蛙发生畸变甚至死亡。
杀菌剂三苯基锡,主要用来对付
甜菜和马铃薯体内的疾病,但有时也用于洋葱、水稻等多种农作物中。这不可避免地污染了水生
生态环境,有的是
直接污染水稻田,另外还通过
地表径流污染江河沟渠。因为三苯基锡的液相降解速度很慢,导致它在水中富集,从而对
水生生物造成极大的毒害,特别是损伤了蝌蚪大脑的
中枢神经系统。
一般而言,真菌抑制剂的浓度越高,对生物的毒害就越大。对于
两栖类动物,化学品常会导致其发育滞缓,而发育滞缓又将导致其难于逃脱捕食者的攻击。这很可能是导致一些地区青蛙
种群灭绝的原因。
还有其他污染物要对更多地区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责,
酸雨则堪称罪魁祸首之一。事实上,几乎所有两栖动物的卵和幼体在
酸碱度低于4.5的水中均不能生存。然而酸雨的酸碱度一般都在3.5可以使水塘溪流水中正常的酸碱度下降到致死的水平。在
加拿大、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
东欧,都已经确认酸雨是造成池塘湖泊中的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
对于更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也许是臭氧的减少。地球
臭氧层变薄,
紫外线辐射量上升,将使两栖动物的卵无法孵化为幼体。最有可能受紫外线辐射增强的影响的其他两栖动物,是生活在更高寒、更靠近极地的两栖动物,那些地区的臭氧层最薄,两栖动物必须晒太阳来调节体温,结果受辐射量增加,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被破坏。
环境激素也可能要对全球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责,
滴滴涕之类杀虫剂分解的污染物,有可能
严重破坏两栖动物的生殖能力,其情况类似于鱼和
鳄鱼等水中生物。事实上已经发现,这种环境激素使一些雌性树蛙雄性化,同时也会使另外一些种类的雄性树蛙雌性化,结果,这些树蛙都不能生育。这种在环境中不易分解的激素分子,沉积在池塘湖泊底部的污泥中,被在底部生活的两栖动物的幼体吞入腹中。这种激素、很小的积聚量就能生效,而且极易随风飘散,因此,不论原生地在哪里,都会形成全球威胁。
地球上日渐严重的
温室效应不仅使气候出现了奇怪的变化,也使变色的青蛙数量在逐渐增多,很多地方出现了各种橘黄色、白色、甚至粉红色的青蛙,这种现象肯定不是自然界与人类在开玩笑。
北美洲发现多处的
畸形青蛙是
生活环境中
维生素A复合物含量过高造成的,其中含有
视黄酸,它是一种激素,能控制
脊椎动物几个重要方面的发育过程,它的过量也会导致人类的生育畸形。
在美国,靠近湖泊和河流的湿地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畸形的青蛙,有的只有3条腿,有的前两条腿缺失,有的后腿长了3条或4条。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地的
环保专家和人士的震惊和密切关注。对此,有人认为是
寄生虫捣的鬼,有的认为罪魁祸首是杀虫剂,还有的则认为是
臭氧层破坏造成紫外线过多污染环境而致动物畸形。其中最大的可能是
水源污染所致。可以确认的是水源受到多种
物质的污染,包括特殊的杀虫剂、重金属、
氯化物,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
由于青蛙是
水陆两栖动物,他们一般被视为是环境卫生的准确的
晴雨表或
指示器。青蛙在发育时,其
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
致畸物的影响,因而更脆弱。对于人来说,尽管其胚胎在发育时,受到多种因素的保护,但是通过激素致青蛙畸形的途径也可以影响到人,人类畸变的可能也是存在的。能致青蛙畸形也一定能使人畸变,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一天的到来只是
时间问题而已。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道州麻拐
【地方方言由来】在
永州一带,人们爱把
道州人称作“道州麻拐”,据说这个典故就源自于一个叫阳城的唐朝人。
阳城曾任道州刺史,才华过人,考取过进士,授
谏议大夫。因弹劾权奸
裴延龄被贬,任道州刺史其间,耿直而敢作敢当的秉性不改,曾提着脑袋罢“矮奴贡”,抗交苛捐杂税,“麻拐”也是一例。
麻拐,道州人对青蛙的俗称。阳城任职时,总不忍心老百姓的牛马猪羊掠去向上进贡,便命人捉了些褐黄色的山蛙献上,皇帝
食之味美,问之何物,为何地所贡,答曰:此物名“麻拐”,道州所贡,“道州麻拐”由此而来。
阳城因在道州罢“矮奴贡”,被后世称为福星,后演化成
中国神话中的“福星”。
另一说法:
道县麻拐的来历与道县人的身材有关系,古时道县人身材短小,形如侏儒,上窜下跳,非常好玩,像个麻拐乱叫,常用来进贡给皇帝及官员取乐,这就是“矮奴贡”,因此这就是道县麻拐来历。
道县麻拐有了新解:道县人自高自大,爱吹牛,坐井观天,总以为井下比外面天空更大,常常自鸣得意,却不知道自已一身落泊相。这也有了“道县麻拐三斤半“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