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汉(581年~632年),字景云,
东郡胙城县(今河南省
延津县)人。隋末唐初名将,
汴州刺史黄察之子。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黄君汉出身乡豪,
隋文帝开皇元年时出生。
隋炀帝于大业八年(612年)远征高句丽,黄君汉被招募从军,以先登之功获得封赏,授立信县尉。后被选补为越骑校尉、本府司马。
投靠瓦岗
瓦岗军首领
翟让任东都法曹时,坐事当斩。黄君汉时为狱吏,见其骁勇,暗中将他放走。翟让遂亡命于瓦岗,成为瓦岗军首领,领导隋末农民起事。
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首领后,黄君汉率众归附,被授
上柱国、河内总管,册封汾阴县公,据守在柏崖城。
投靠唐朝
武德元年(618年),
王世充击破李密,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黄君汉在
崔义玄的游说下,也归附李渊,黄君汉被授上柱国、
使持节、总管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册封东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崔义玄为怀州司马,仍旧驻守柏崖。
洛阳虎牢
武德三年(620年)夏四月,黄君汉以怀州总管率军大破王世充太子
王玄应于西济州(今河南济源市)。
七月,李渊命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王世充获知唐军来攻,急从各州镇调选骁勇至洛阳,分守坚城;加强襄阳(今属湖北)、虎牢、怀州(治河内,今河南沁阳)等地守御,自率步骑3万准备迎战唐军。但由于唐军势大,只好退守洛阳。李世民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于是令行军总管
史万宝自宜阳(今宜阳西)进据龙门(今洛阳南),潞州行军总管
刘德威自太行进围河内,右武卫将军
王君廓至洛口(今巩县东北)断敌粮道,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今孟津东北)袭破回洛城(今偃师北),自率主力屯于北邙山(今洛阳北),连营进逼洛阳,待机攻城。
八月,黄君汉遣校尉张夜义,夜里以水军从孝水河而下,攻克回洛城。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初二,李世民击破
窦建德10万大军,窦建德被俘,初九王世充在洛阳出降。黄君汉以功拜使持节、总管怀陟恭西济四州诸军事,怀州刺史,册封虢国公,食邑三千户。赐黄金百两,杂彩千余段。
灭辅公袥
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舒国公
辅公祏在丹阳(今江苏南京)起兵反唐,自称宋帝,年号天明,攻占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等地。时北方已定,八月廿一,唐高祖以赵郡王
李孝恭为行军元帅,永康县公
李靖为副元帅,
李勣、
任瑰、
张镇州、黄君汉、
卢祖尚等七总管并受节度。李孝恭率水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李靖自宣州(今安徽宣城),黄君汉自谯(今安徽亳州)以及李勣自泗水,四路共同进军征讨。次月,又任命李世民为江州道行军元帅,总领四路大军。
辅公祏手下将领冯惠亮率水军三万驻守当涂(今安徽当涂县),陈正通、徐绍宗领步骑二万驻守青林山,又在梁山以铁锁横断长江水路,并筑起却月城,周长十余里,与惠亮为犄角之势。李孝恭在军议上认为唐军直接攻破丹阳(南京),则冯惠亮等人自然投降。李靖则认为丹阳石头城在辅公祏的防守下,极难攻克,唐军停留时间过长,会腹背受敌。应先出其不意攻破冯惠亮等人,再率轻兵直取丹阳。
武德七年(624年),李靖率领黄君汉等在
当涂苦战大破冯惠亮水陆二军,三月廿八,辅公祏弃丹阳而逃,率军向东去
会稽投奔手下将领左游仙,在常州武康(今浙江武康)被擒获,江南平定。黄君汉以功拜使持节、都督潞泽盖韩辽五州诸军事、潞州刺史(今山西长治市)。迁夔州都督(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贞观六年(632年),在
夔州官舍去世,春秋五十二。
亲属成员
六世祖:黄琚,东郡太守。
曾祖:黄颢,北魏散骑侍郎、平昌郡守。
祖父:黄崇,太中大夫。
父亲:黄察,字罗刹,隋朝汴州长史,赠汴州刺史、上柱国、东郡公。
长子:黄河寿,骑都尉、夏灵二州都督、虢国公。
第二子:黄河上,骑都尉、右卫将军、武昌郡公。
孙子:黄懿,字承休,定州参军、太子右司御率府胄曹黄承绪,字安喜,曹州参军、洪州兵曹。
墓志铭
大唐夔州都督黄君汉碑铭(并序)
盖间龙腾凤举,圣人德合上天;附翼攀鳞,名臣道符兴运。然济人活国,非止独见之明;保大定功,必藉群才之力。大唐乘乾御历,奄宅区夏,图录草昧之辰,旌旗卷舒之际,风云所感,
文武兼资,得孙吴之秘荣,为韩彭之称首,其唯都督虢国公者焉。公讳君汉,字景云,东郡胙城人也。皋陶伯益,迈种之德无穷;太尉司徒,重光之庆弥远。自晋宅淮海,代仕丹杨。六叶祖琚,与
王玄谟同趣滑台,仍为东郡太守,故自江夏徙焉。长江上膺井络,总百谷而会万川;灵河气积咸池,孕骊珠而开龙匣。故能舍英发秀,载挺异人,舄奕三古,昭章百代。曾祖颢,魏散骑侍郎、平昌郡太守。金珥之华,实符令望;银章之重,式允具瞻。祖崇,太中大夫。器守深邃,风调高简,中庸履道,上庠待问。父刹,卷怀丘壑,养志琴书。属天将弃齐,政荒人散,蛇豕荐食,彭徐危殆。君投袂发愤,情深批患,乃召募乡人,表请式遏,敕授乡豪大都督。及本朝倾覆,仍从偃仰。既而尉回称兵,保全州国,仍总督士马,出赴汴州。
公义承庭训,庆藉绪馀,持名教以立身,错黼藻而成性。年甫弱冠,耿介不群,指黄合以载怀,望青云而孤竦。豹略龙韬之旨,因心以悟;背山面水之术,尽地成图。蹈义之方,属熊掌而不厌;趋角之力,顾龙文而以轻。匕手截交,忘归饮羽,毙江神而愤壮气,贯月魄而运冥功。隋炀帝驱役中夏,远征辽浿,乡闾首望,咸遣募人。公义不获已,??俛从事,虽师徒覆败,犹以先登获赏,授立信尉。本州岛敕置军府,选补越骑校尉,仍为本府司马。既而大业数穷,朝危国蹙,公深叹横流,方期义举,招辑忠勇,且观时变。李密据兹胜地,振彼洪飙,力拔嵩华,志倾龟鼎。公言思祸始,拥众策名,授上柱国、河内总管,封汾阴公,仍据守柏崖,委以并吞河朔。然同轨之谋,已留东井;翦商之众,且定西秦。公察变知来,虽怀先觉;盛思恋旧,未忍推亡。
及魏公丧律,方效诚款,
窦融之河右言归,
刘琮之荆州内向,弗之尚焉。诏除上柱国、使持节、总管怀州诸军事、怀州剌史,封东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窦建德鸱张
河朔,王充狼戾伊潼,绝地为妖,滔天肆虐。柏崖
山河表里,密迩寇雠,跨太行之险,抚崇邙之背。是以不移旧政,用逼凶丑,贼徒嫁祸,指期吞噬。始则甘言厚币,以怪乱神;终乃
穷兵黩武,若卵投石。以同心同德之众,藉百战百胜之威,伪将每擒,连城必下。云飞铜爵,电照金墉,辨亡国必败之征,夺凶魁将死之魄。以功拜使持节总管怀、陟、恭、西济四州诸军事怀州剌史,封虢国公,食邑三千户。公自献款圣朝,未蒙利见,必驰象魏,表请来庭。太上皇以氛祲未靖,方资经略,间不容发,用惜分阴。乃降玺书,未允情愿,仍谓群臣曰:“虢公诚绩昭著,朕思见其人,宜遣画工,图厥容象。”昔
邓禹云台,
霍光麟阁,身殁之后,方饰丹青,岂比皇德念功,意存容质。遂以生年,用章仪范,眇寻前载,罕见其伦,足以高迈前修,传芳来叶。皇上亲驭一戎,将倾九地,敕公总斯骁锐,扈从神麾。于是靖洛斗而受图书,暨河朔而弘声教。饮至庙庭,大弘勋典,赏延于嗣,礼秩斯隆。既而东鲁妖氛,尘飞崇岱,北赵馀孽,气积旄头,陪从戎旃,言诛后服。爪牙之用,情寄斯重,首虏之多,功无与贰。江湖潜沸,杨越作梗,别总师律,以振皇威,尽巢亢致前茅之功,自淮肥成破竹之效。军还,除使持节、都督潞、泽、盖、韩、辽五州诸军事、潞州刺史。唐晋之郊,用礼旧俗;韩赵之际,战国馀风。丧乱之后,人凋俗弊,冠冕同裂,文章咸荡。公以□□□厥心灵,以坟典开其耳目。奉圣皇之训,比屋可封;感邦后之明,有教无类。及黠虏内侵,边烽夜警,鼎飞则神器无守,网漏而群凶竞逐。人灵之贵,涉血履肠;地载之厚,爪分脔切。大君有作,宁济区夏,七十二战于戈,廿八将咸膺星象。公望仁义而归往,随讴歌以欣戴,运此谋猷,奋斯灵武,义兼追楚之骑,实与戡黎之功。或任切中权,或寄深麾下,或侍言樽俎,或式清宫禁。虽
玄女秘术,必翦鲸鲵;赤伏神符,自奔犀象。而皇情乃眷,荣府书勋,懋德懋功,可久可大,轶丘山而庆赏,尽带砺于无穷。乃出总兵机,外抚方镇,既弘车服之锡,还资侯伯之重,行太平之化,抚思又之甿,鸟兽于是归仁,蛮夷以之革面。荒徼之外,种落实繁,不识君臣,莫知正朔。公申以文德,示以尧心,泛海梯山,夜郎内款;观风侯海,朝飞重译。方前驱辇道,受记明庭,参驾銮舆,告成日观,而彼苍寡惠,与善愆期,沉痼弥留,晦时愈积。眷言神道,祸福之涂终昧;并走群望,甿史之诚无感。粤以贞观六年薨于州馆,
春秋五十有二。城府阗寂,风云凄惨,营柳翳以销亡,棠阴飒而榣落。哀缠野祭,痛结甿谣,庶遗爱之长存,恨百身之不赎。輴??夙启,灵舟归帆,攀帷噎水,号慕盈涂,非关巫峡之猿,岂止犮江之兽。
粤以七年十一月,还葬于本邑之旧茔。皇情轸悼,赗赠加等,太常考行,谥曰某公。嗣子骑都尉河寿,第二子骑都尉河上,并气调标举,器干夙成。立德之方,终期永锡;扬名之美,允属孝思。至性通神,叶归乡之梦;大龟袭吉,奉安宅之图。故吏某官姓名等,痛徽猷之永远,惧陵谷之迁贸,乃传芳金石,式昭不朽。乃为铭曰:
周氏彭濮,汉室吴英。并云列土,各控强兵。竟随同德,并擅高名。于惟上将,实总连城。弘宣义烈,翼赞休明。家积祉祉,门多卿相。始自江干,聿来河上。昌平温雅,大夫贞亮。曰父之蛊,惟人之望。奕载其德,我承灵贶。眈眈英盻,赳赳雄姿。唐生问相,太卜开龟。永怀庙食,独照军谘。窦铭北虏,羿徼东夷。遗迹是慕,馀风可追。国步屯圯,时艰孔棘。绝地群飞,经天薄蚀。受图膺运,乘乾立极。大济生灵,载清区域。震风效响,时英肆力。将军挺秀,承风扇威。纵鳞独运,抚翼横飞。常陪秘荣,必从戎衣。穷神观化,察变知微。山河命赏,车服增晖。既戢兵权,用求人瘼。家肥物阜,推厚居薄。报德回龟,申冤鸣鹤。多见不忍,谁云主诺。惟国之桢,惟人之铎。循虚警节,移望亏轮。浮生怛化,阅水归真。高明至此,景福谁亲。泉宫永夕,松路非春。千年生气,万古芳尘。
(唐
许敬宗编《
文馆词林》卷四百五十九,清
陆心源编《
唐文拾遗》卷十四,唐东宫左庶子
李百药撰)
史书记载
史书关于黄君汉公的记载不多,仅在叙述唐初的几大战役和其他人的传里提到:
1、《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灭王世充、窦建德的洛阳、虎牢关战役,黄君汉以唐军的八大总管之一即怀州总管参战:(武德三年七月)又遣黄君汉夜从孝水河中下舟师袭回洛城,克之;黄河以南,莫不响应,城堡相次来降。
在李世民领导的这个重兵集团里,黄君汉率领的怀州军,相当于解放战争中
淮海战役围攻
杜聿明集团的一个解放军纵队级别。
2、《旧唐书》卷六十李孝恭传,灭江东辅公祏的战役:辅公祏据江东反,发兵寇寿阳,命孝恭为行军元帅以撃之;(武德)七年孝恭自荆州趣九江,时李靖、李绩、黄君汉、张镇州、卢祖尚并受孝恭节度。
这一战役,唐军七总管(包括李孝恭)率几路大军围攻辅公祏军,取得辉煌胜利。此时黄君汉又是作为怀州总管参战。李绩就是大家熟悉的徐茂公,不是
隋唐演义的道士,而是与李靖、黄君汉平级的战将;原名徐世绩,唐赐姓李,避李世民讳,改名李绩。
3、《旧唐书》卷六十七李靖传:辅公祏于丹阳反,诏孝恭为元帅,靖为副以讨之,李绩、任环、张镇州、黄君汉等七总管并受节度。靖乃率黄君汉等先击惠亮,苦战,破之,杀伤及溺死者万余人,惠亮奔走。
4、《
新唐书》卷七十八李孝恭传:辅公祏反,寇寿阳,诏孝恭为行军元帅讨之,引兵趣九江,李靖、李绩、黄君汉、张镇州、卢祖尚皆禀节度。
5、《新唐书》卷八十七辅公祏传:诏赵郡王孝恭趋九江,岭南大使李靖下宣城,怀州总管黄君汉出谯,齐州总管李世勣繇淮、泗讨之。
6、《新唐书》卷九十三李靖传:靖率黄君汉等水陆皆进,苦战杀伤万余人,惠亮等亡去。
7、《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黄君汉击王玄应西济州之战。这一战役,是灭王世充、窦建德战役的前哨战,大大消弱王世充的实力。资治通鉴该卷记载:
(1)(武德三年夏四月)庚申,怀州总管黄君汉击王世充太子玄应于西济州,大破之。
(2)(武德三年七月)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攻回洛城,大军屯于北邙,连营以逼之。世充洧州长史繁水
张公谨与刺史崔枢以州城来降,世充盖以扶沟鄢陵置洧州。
(3)(武德三年八月)甲辰,黄君汉遣校尉张夜义,以舟师袭回洛城,克之。
8、《资治通鉴》巻一百九十:(武德六年八月)乙丑,诏襄州道行台仆射赵郡王孝恭,以舟师趣江州,岭南道大使李靖以交广泉桂之众趣宣州(宣州 宣城郡),怀州总管黄君汉出谯亳,齐州总管李世绩出淮泗,以讨辅公祏。
9、黄君汉归唐:
(1)《旧唐书》卷七十七崔义玄传:崔义玄,贝州武城人也,大业末,往依李密,初不见用义玄,见羣鼠渡洛,又矟刃有花文,谓所亲曰:“此王敦败亡之兆也。”时黄君汉守据柏崖,义玄往说之。
(2)《新唐书》卷一百九崔义玄传:崔义玄,贝州武城人,隋大业乱,往见李密,密不用;河内贼黄君汉为密守栢崖,义玄见群鼠度河,矟刃有华文,曰:“此王敦亡兆也。”因说君汉以城归,乃拜君汉怀州刺史、行军总管,以义玄为司马。
(3)《
通鉴总类》卷十四下(宋
沈枢撰):唐武徳二年黄君汉镇柏崖遂于北岸东置大基县。柏崖城在县西三里临黄河侯景所筑唐高祖武徳二年滑州人黄君汉以城归乃属怀州。
注:《新唐书》志第二十八地理二:滑州灵昌郡,望。本东郡,天宝元年更名。
10、黄君汉救瓦岗首领翟让。隋末
瓦岗军首领开始是翟让,而不是隋唐演义的
程咬金(即唐书的
程知节)。
(1)《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竒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曰:“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瓦岗在东郡界)。
(2)《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七上: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圏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冈,为群盗。
人物评论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黄君汉公可以说是唐初的一位传奇式的风云人物:先救瓦岗首领翟让,后投奔瓦岗,李密时期镇守重镇柏崖,武德二年献城归唐,拜怀州刺史、行军总管。三年以怀州总管率本军参加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的战役,七年参加灭江东辅公祏的战役。像黄君汉这样一位风云人物,新、旧唐书竟然没有为他立传,实在可惜。
黄君汉由于战功卓著,被封为上柱国、河内总管,封汾阴公(李密封,以下是唐封);上柱国、使持节、总管怀州诸军事、怀州剌史,封东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使持节、总管怀、陟、恭、西济四州诸军事、怀州刺史,封虢国公,食邑三千户;使持节、都督潞、泽、盖、韩、辽五州诸军事、潞州刺史;夔州都督。“七十二战于戈,廿八将咸膺星象”,这一句可以说是黄君汉戎马一生的最好写照。可惜黄君汉英年早逝,于贞观六年死于夔州都督任上,春秋五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