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固
养蜂专家
黄子固(1896—1958),养蜂专家,我国现代养蜂事业的先驱。他引进国外先进养蜂技术,结合我国条件,研制养蜂用具,引进优良蜂种。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和专著,宣传推广科学养蜂。开发利用蜂王浆,为振兴和发展我国现代养蜂事业,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简介
黄子固,名国祯,字子固,以字行。1896年4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城关镇。1911年15岁时随父迁居北京。1918年毕业于北京财商专科学校,随后就业于北京协和医院会计科任出纳员。
在协和医院工作期间,黄子固结识了养蜂爱好者、协和医院庶务长李俊(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建成,曾任首任所长)、总务长陈剑星、蓝雨田等人,一起从事业余养蜂活动。1919年,他们饲养的蜜蜂只有7群,完全为试验研究性质,以后逐年增加,至1922年已繁殖到20多群。他们在养蜂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经验,并认识到养蜂不仅可以陶冶身心,而且可以做为一种职业,同时通过蜜蜂的采花传粉,又能促使农林产品增产,实属一举多得的兴国利民实业。1925年,黄子固等4人毅然辞去协和医院职务,开始从事专业养蜂。
投身养蜂事业
中国的养蜂业,据史书记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1913年开始引进意大利蜂种,实行活框人工饲养。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限制和缺少必要的技术经验,因而屡遭失败。
1925年,黄子固等在北京北新桥香饵胡同创办了“李林园养蜂场”,由黄出任场长。由于技术得当,李林园养蜂场建成后,至1929年便发展到养蜂300多群,在京郊开设以采蜜为主的养蜂生产场多处,年产蜂蜜1.5吨,经加工分装成瓶蜜发售,深受各界欢迎。随着养蜂事业的发展,该场的营业范围逐渐扩大到内设研究部,编印有关养蜂的科普读物,传播养蜂实用技术;蜜蜡部,主要经营蜂蜜和蜂蜡产品的购销业务;蜂具部及其附设的蜂具制造厂,向全国各地供应各种养蜂用具。该养蜂场成为我国养蜂史上久负盛名,全国第一家规模较为完整的蜂业专业企业。
为了推行新法养蜂,首先需要解决养蜂重要用具“巢础”的供应问题。黄子固利用蜂具制造厂的设备,同铁花雕刻工李德成一起精心研究,仅用一年时间便于1926年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台房度整齐、完全符合标准的意大利蜂种用的巢础机。当时,我国养蜂业以饲养中国蜂种(中华蜜蜂东方蜜蜂)为主。在新法饲养外来蜂种的影响下,各地纷纷仿照,改良中蜂的饲养方法。由于中蜂个体小,习性也与意大利蜂不同,其用具必须另行设计制造。1930年黄子固研制成功中蜂巢础机。他先后研制和仿制成功的新法养蜂用具达120多种。为推广这些蜂具,他专门编印了《蜂具图说》,作为赠品,供开始从事养蜂者索阅,同时他还特别倡导蜂具的国产化和标准化,为我国现代养蜂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8—1930年间,在华北地区以北平为中心,受国内外投机商影响,掀起一股盲目经营养蜂的狂潮,无数家庭小型蜂场一哄而起,遍布城乡村镇。外商乘机大量向我国倾销弱小多病的蜂群;内商则转手倒卖,层层加价,大发横财。据天津日本领事馆统计:1928年向中国输出蜜蜂300箱,1929年输出8000箱,1930年猛增到68000箱。美国养蜂比较发达的加利福尼亚州商务局也急忙决定,自1931年起向我国大量输出蜜蜂。从此美洲幼虫腐臭病就开始在我国蔓延,成为我国早期养蜂业的一大隐患。
1929年4月,黄子固联合几家规模较大的蜂场,在北平成立了“华北养蜂协会”,由金朴庵任会长。同年6月出版《华北养蜂月刊》,公推民生蜂场主曾仙洲主持编辑,第一期只印了20本,一年以后就发展到500本。这一年,在协会的要求下,河北省农矿厅先后公布了“通令保护蜂业”和“训令第159号:令各县县政府保护转地饲养文”。此时,黄子固已察觉到投机商唯利是图,进口的蜜蜂群势弱小,多数不能过冬,加上不懂饲养技术,病害蔓延,以及众多蜂场林立于城市,蜜粉源供给不足等问题,便及时发表了《中国蜂业前途危机》一文,意欲唤醒盲目从事养蜂者,但终于无法挽回败局。华北养蜂协会也于1933年6月,随着华北养蜂的大失败而宣告解体。
为克服当时蜂种的混杂退化现象,黄子固和曾仙洲委托范翌华,于1930年首次从美国鲁特公司购进意大利纯种蜂王10只,作为改良蜂种和开展蜜蜂育种研究的素材。此举为华北地区饲养纯种意大利蜂和品种的改良复壮,做出了有益的开端。为扩大推广良种,李林园养蜂场于1933年增设了一个养王专场,利用邮寄方式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种王1500余只,得到各地养蜂者的好评。
黄子固创办养蜂企业,研制养蜂用具,引进优良蜂种,为振兴和发展我国养蜂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
创办月刊
为了普及宣传养蜂知识,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蜜蜂饲养的科学技术水平,黄子固于1934年1月创办了《中国养蜂杂志》月刊,并亲自担任社长和主编。该刊每期40页,内容丰富,版面活泼,切合实际需要,栏目包括:养蜂研究、发明、经验交流、调查报道、国内外蜂讯、答读者问以及国外译文等,发行全国各地。从创刊至1955年底,除因战事曾两度被迫停刊外,先后共出列13卷,146期。1956年1月改名为《中国养蜂》。同年7月,根据黄子固的申请,经农业部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接办,于1958年10月移交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继续编辑出版,并由郭沫若题写了刊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再次被迫停刊。1977年经农林部批准,《中国养蜂》正式复刊,并改为双月刊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养蜂专业刊物。
黄子固多年潜心于蜂学,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养蜂业的状况,于1933年离开北平南下,经武汉、南京、上海、福州、莆田、仙游、泉州、厦门、漳州、汕头、香港、广州等地,沿途考察各地养蜂情况,历时半年。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进一步认识到,由于各个地区的蜜源、气候等条件对蜂群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蜜蜂的饲养管理上也应因地制宜。如华南亚热带地区,每年蜂群因越夏的损失,平均在60%以上。其原因虽很复杂,但最重要的是群势的关系。所以在南方越夏的蜂群,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群势和优良的蜂王,在饲养上应保持饲料充足,注意防潮防晒,抑制蜂群活动,防止各种敌害侵扰,要用一切办法减少蜂群的损耗,以利夏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1935年黄子固又经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桐乡、杭州、肖山、诸暨、金华、衢州等地,再次南下考察,历时约3个月。两次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广泛交流与现场观摩,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实践经验,并掌握了大量蜂业资料。同时,借助于精通外语的有利条件,搜集整理了大量国外资料,从而为他撰写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四季养蜂历和蜂群越夏、越冬管理法等重要论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37年7月,黄子固编著的《最新养蜂学》出版了。全书共分34篇,572面,30余万字,图表283幅,为当时我国最为完整的一部大型养蜂专著。在《最新养蜂学》卷首的第一篇“养蜂大意”中,作者用了14章20节的篇幅,向读者阐述了发展养蜂的意义和养蜂与社会之关系;在“世界养蜂状况”和“中国养蜂业史”篇章中,他分别介绍了世界18个国家和我国各个地区的养蜂状况差异以及生产技术等情况。书中在综观各地蜂情之后指出:“近来科学昌明,养蜂日益发达。现在有很多以养蜂作副业的,但是以后一定要大多数进为专业。目下的蜂场多数密集在城市,将来应当慢慢地散布到四乡,在没有蜂场的地方将来也要渐渐地普及。各地农业学校,都要加授养蜂科并附设养蜂试验场。”他的预言如今已成现实。《最新养蜂学》的中心内容是“蜜蜂的饲养管理”和“蜂产品的采收”,黄子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写作能力,介绍了蜜蜂品种、蜜蜂的生理与生活、人工分蜂与育王、蜜蜂疾病与敌害,以及蜜源植物、养蜂用具和蜂产品的采收、各地区蜂群的四季管理法等知识。该书迄今仍被我国广大养蜂科技工作者视为珍贵遗产,在一些养蜂专刊上,还经常摘录书中的有关章节,作为史料重新发表。黄子固一生曾撰写发表过大量养蜂实用技术文章,并且编著出版了多种养蜂科技书籍。
开发利用蜂王浆
1956年10月,在一次外事活动中黄子固获悉,在国外蜂王浆已被用作高级营养制剂,在医药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蜂产品中,王浆已成为价格最高的产品。事后,他立即查阅资料,得知同年在维也纳举行的第16届国际养蜂会议上,希腊、英国和意大利的养蜂家宣读了《王浆所含泛酸的重要性》、《王浆对蛋白合成和抗脂变的作用》和《王浆对幼童营养不良的医疗作用》等论文后,一些国家便把王浆应用在药品、营养保健品、饮料及美容化妆品等方面。为迅速开辟我国对蜂王浆的生产和加工利用的研究,黄子固借用当时的社会力量,于1957—1958年,由北京养蜂场(1958年7月改名为北京家禽场)牵头,联合北京大学生物系、北京医学院药理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和北京医院门诊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处、协和医院耳鼻喉科、积水潭医院皮肤科,以及北京制药二厂等有关单位,通力协作,联合攻关。此项研究的结果,于1959年4月,由孔繁荫以北京家禽场名义代表协作组,由农业部和商业部联合在广东从化县召开的全国养蜂现场会上,提出了我国第一篇《关于蜂王浆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概括地总结了蜂王浆的生产、保鲜和成分检测、药理分析、动物试验、临床观察等方面试验研究的初步结果。同时在加工制剂方面,由北京制药二厂成功地探索出利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将鲜王浆制成干粉,适宜常温下贮存的加工工艺,并制出“蜂乳片”和“蜂乳胶囊”等我国第一代蜂王浆制品。随着蜂王浆研究开发领域的不断加深和扩大,目前我国的蜂王浆已经成为养蜂生产中的一项大宗产品,年产量约达千吨,加工单位遍及全国各地,制品种类繁多,并曾两次荣获第31届和第32届国际养蜂会议授予的金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子固为进一步提高养蜂技术,增加生产,首先调整了李林园养蜂场的生产基地,为此曾多次深入北京门头沟、昌平等区县,了解山区蜜源分布和流蜜情况,选择最佳的养蜂生产场地,并在昌平县桃林村设立了养蜂试验场。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好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大江南北的气候优势,1950年他亲自携带蜜蜂100多群从北京南下,沿途随着蜜源花期经由河北定县、湖南郴州、广东东莞和广州的萝岗等地,进行长途转地饲养的尝试,往返历时9个月。通过与各地养蜂者的交往和现场研究,为打破地区性的季节限制,延长蜂群生产活动时间和增加蜂群繁殖与生产,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沟通祖国南北的长途放蜂路线。
1955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一心热爱养蜂事业的黄子固,率先申请将李林园养蜂场改为公私合营企业,并于1956年7月正式改名为“北京养蜂场”,黄子固任主管养蜂技术的副场长兼实验场场长。在北京养蜂场任职期间,他继续致力于蜂学研究,培育优良蜂种,改进蜜蜂饲养技术和革新养蜂用具等。两年内曾先后向全国各地输送了特选种王500多只,为教学仪器厂提供蜜蜂生活史标本2000多套,并设计制造出“幽暗式运蜂箱”、“增温式小型交尾箱”、“磅蜂笼”、“集中式隔生器”和“石炭酸脱蜂器”等多种现代养蜂用具。
正当黄子固业绩成熟,工作得心应手,并开始撰写《蜜蜂生态学》之际,病魔向他扑来,病情日趋严重,年仅62岁的养蜂家黄子固,于1958年6月5日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如今,我国已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养蜂大国;各种蜂产品作为天然营养佳品,得到广泛开发利用;蜂蜜、蜂王浆的产量和外贸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在中央和地方已经分别成立了养蜂研究所、蜂产品研究所和养蜂学(协)会。国际养蜂学术交流和互访活动日益频繁,已充分显示出我国蜂业的现代科技水平和蕴藏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前进中的中国养蜂业中,黄子固等老一辈养蜂家所创下的丰功伟绩正在弘扬光大。
简历
1896年4月13日 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
1918年 毕业于北京财商专科学校。
1918—1925年 任北京协和医院会计科出纳员。
1925年 创办北京李林园养蜂场,任场长。
1926年 研制成功国产巢础机。
1930年 首次从美国引进纯种意大利蜂王。
1933—1935年 先后两次南下考察中国养蜂情况。
1934年 创办《中国养蜂杂志》月刊。
1937年 出版大型养蜂专著《最新养蜂学》。
1950年 携蜂南下沟通大江南北的长途放蜂路线。
1956年 任北京养蜂场副场长兼养蜂实验场场长。
1958年6月5日 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黄子固.最新养蜂学.北平:李林园养蜂场,1937.
2 黄子固.养蜂始业须知.北平:李林园养蜂场,1941.
3 黄子固.蜜蜂科学.北京:李林园养蜂场,1950.
4 黄子固.人工养王法.北京:中国养蜂杂志社,1951.
5 黄子固.蜜蜂疾病.北京:中国养蜂杂志社,1951.
6 黄子固,黄文诚.养蜂学(上、下册).北京:中国养蜂杂志社,1955(1958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再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30 19:1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